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一份司法解释显示,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可以视为民事案件中的证据。
2012年8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并明确该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在法律施行两年之后,2月4日,最高法正式发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并于当日起正式施行。
据悉,这部共计23章、552条的司法解释,是最高法有史以来条文最多、篇幅最长、内容最丰富、参与起草部门最多、参与起草人数最多的司法解释,同时也是人民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中适用最为广泛的司法解释。
在民诉法修订过程中,舆论对于民事案件中的证据类型颇为关注。
根据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六章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但是,法律条款中并未对上述证据类型给予具体界定。
4日发布的这份司法解释明确,视听资料包括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
此外,这则司法解释还称,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适用于电子数据的规定。
据悉,这部司法解释自2月4日起正式实施。
-
短信微博聊天可作民事案证据法责不“虚拟”
342人看过
-
微博、网聊记录等可作民事诉讼证据
412人看过
-
最高法:微博、网上聊天记录等可作“呈堂证供”
288人看过
-
微博和短信作为民事诉讼电子证据有效吗
93人看过
-
最高法重新公布网络著作权司法解释
121人看过
-
最高法院公布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图)
142人看过
证人就是由于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依法被人民法院传唤作证的人。证人对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为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作为一种证据,必须是证人亲眼看到或亲耳听到的,臆想推测的、道听途说的、未来预见的等等,都不能作为证人的证言。... 更多>
-
最高人民法院解释最高人民法院解释司法解释西藏在线咨询 2021-04-13法释〔2012〕21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已于2012年11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 2012年12月20日法释〔2012〕21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2年1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9次会议通过)第一章管辖第一条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一)告诉才处
-
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有关司法解释有哪些河北在线咨询 2021-12-12微信聊天记录必须合法。合法性是指当事人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提供证据,或者法定机关和律师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调查、收集和审查。微信聊天记录作为一种新兴的证据,作为一种证据收集应与普通证据收集不同。当事人提供或者人民法院主动收集的,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此外,我国法律对证据类型的列表有限。因此,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的使用也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在线聊天是虚拟的,证据不能确定为被告本人的聊天记录。此外,
-
2022年微博和短信作为民事诉讼电子证据有效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14有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2020年5月1日起施行后是有效的。 电子数据包括下列信息、电子文件: (一)网页、博客、微博客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 (二)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通讯群组等网络应用服务的通信信息; (三)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电子交易记录、通信记录、登录日志等信息; (四)文档、图片、音频、视频、数字证书、计算机程序等电子文件;
-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可以作为判决依据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09司法解释是判裁决的直接法理依据。理解与适用只能作为判裁决中的参考、借鉴与指导作用(在司法实践中可以按判例地位对待),不能直接用于判裁决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