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拘役是指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由于拘役是刑罚方法,所以它与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司法拘留在法律属性、适用对象、适用机关上都有明显区别。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管制刑和拘役刑区别是什么
1、含义不同。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而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进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
2、期限不同。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得超过1年。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但是在数罪并罚时,可以延长到3年。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
3、刑罚对象不同。拘役一般只适用于犯罪性质比较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而管制适用于罪行性质轻、危害小、行为人人身危险性较小的犯罪。
4、执行不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享有两项待遇:一是探亲;二是参加劳动,可以酌量发给报酬。而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二条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第四十三条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第四十四条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
缓刑与拘役的含义
168人看过
-
拘役和缓刑的含义及执行方式
218人看过
-
拘役缓刑的含义及判定
122人看过
-
法律效力的含义及范围
215人看过
-
国家宪法法律效力的含义?
76人看过
-
追诉时效的法律含义和界定
390人看过
拘役是刑罚中的主刑之一,指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1年。 拘役刑期短于有期徒刑,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服刑期间,被处拘役者每月可回家1~2天,参加劳动者还可酌量发... 更多>
-
缓刑和拘役的含义一样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02拘役的含义是公安机关就近执行,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的刑罚,一般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一年。缓刑是指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
数罪带有管制和拘役的法律效力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26数罪中有管制和拘役的执行方式是分别执行。在我国的刑事案件的处理程序中,再经过人民法院的法庭审理之后,人民法院如果是对犯罪行为人分别被判处拘役和管制的,由于管制和拘役是我国的两种不同的刑事处罚措施,所以需要分开执行。
-
拘役双开的具体含义和要求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02双开,汉语词汇,拼音为shāngkāi,是缩略语,在政治、金融、游戏、写作等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意义,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双开是指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双开是对党员的纪律处分。 在金融领域中,双开,期货用语,拘役双开指新多头买入开仓和一个新空头卖出开仓,持仓量增加。 中文名 双开 外文名 shangkai 类别 缩略词语 领域 政治、金融、游戏、写作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十条规定了对党员的纪律处
-
法律效力的含义及范围浙江在线咨询 2023-03-03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不同法律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1、时间效力,指法律开始生效的时间和终止生效的时间;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时间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2、空间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领海、领空),通常全国性法律适用于全国,地方性法规仅在本地区有效;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 3、对人的效力,指法律
-
拘役期间缓刑有法律效力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3-11-29被拘役过也是可以判缓刑的,缓刑不同于死刑缓期执行。缓刑也不同于对军人的“战时缓刑”,刑法第449条规定:“在战时,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