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值税降税率政策什么时候出台的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增值税实质性减税,现将2019年增值税改革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称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进口货物,原适用16%税率的,税率调整为13%;原适用10%税率的,税率调整为9%。
2、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原适用10%扣除率的,扣除率调整为9%。纳税人购进用于生产或者委托加工13%税率货物的农产品,按照10%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3、原适用16%税率且出口退税率为16%的出口货物劳务,出口退税率调整为13%;原适用10%税率且出口退税率为10%的出口货物、跨境应税行为,出口退税率调整为9%。
自2019年4月1日起执行。
二、增值税的类型
根据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扣除方式的不同,增值税可以分为:
1、生产型增值税
生产型增值税指在征收增值税时,只能扣除属于非固定资产项目的那部分生产资料的税款,不允许扣除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有的税款。该类型增值税的征税对象大体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因此称为生产型增值税。
2、收入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指在征收增值税时,只允许扣除固定资产折旧部分所含的税款,未提折旧部分不得计入扣除项目金额。该类型增值税的征税对象大体上相当于国民收入,因此称为收入型增值税。
3、消费型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指在征收增值税时,允许将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的税款全部一次性扣除。这样,就整个社会而言,生产资料都排除在征税范围之外。该类型增值税的征税对象仅相当于社会消费资料的价值,因此称为消费型增值税。中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实施消费型增值税。
三、增值税的免征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了下列7个项目免征增值税:
1、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
2、避孕药品和用具;
3、古旧图书;
4、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
5、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
6、由残疾人的组织直接进口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
7、销售的自己使用过的物品。
除前款规定外,增值税的免税、减税项目由国务院规定。任何地区、部门均不得规定免税、减税项目。
-
维修行业的增值税税率政策
453人看过
-
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
343人看过
-
2022增值税税率什么时候开始调整
183人看过
-
增值税税负率怎么算,什么是增值税税负率
491人看过
-
增值税税率调整:固定资产销售税率新政策
343人看过
-
什么是税率增值税
305人看过
增值税是以商品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 更多>
-
增值税税率下降有什么影响澳门在线咨询 2023-06-101、增值税主要是在物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增值部分进行征税,过高的税率不利于企业创新。这次增值税减税直接利好制造业企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与科技创新企业。2、增值税税率下降以及一次性退还未抵扣完的进行税额,有助于降低制造业企业流转环节税负,提高企业利润率和增加企业资本积累,为扩大生产规模和加大研发投入提供基础。这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建设制造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
-
机械台班实行增值税底还是税率下降山西在线咨询 2021-10-23如果是一般纳税人,那么开的机械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是17%的。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机械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为3%。拆除建筑物或建筑物按照其他建筑服务,与建筑物相连的机械设备拆除应按照其他建筑服务的单独机械设备拆除,应按照其他现代服务。
-
合同增值税印花税政策税率是多少云南在线咨询 2023-02-15购销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技术合同的印花税税率都为按承包金额0.03%贴花。借款合同印花税税率为按借款金额0.005%贴花。财产租赁合同印花税税率为按租赁金额1‰(千分之一)贴花。税额不足1元,按1元贴花。仓储保管合同印花税税率为按仓储保管费用0.1%贴花。《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下列凭证为应纳税凭证: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
-
增值税税率11降为16,怎么算陕西在线咨询 2021-10-27增值税16下降到13的话,所有的增值税都可以按13计算,同时减少纳税额。一般纳税人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 税率)。
-
增值税税率什么是增值额湖北在线咨询 2023-10-29增值额是指纳税人销售某种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所取得的收入价格与商品或劳务的外购价格之间的差额。增值税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按其经营增值额和规定的税率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