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津高温津贴发放标准最新情况是怎样的
高温天,对户外工作者的劳动保障措施是否到位?今年高温津贴、防暑降温费发放标准如何制定?
每到夏季,天津市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都能领到防暑降温费。按规定,每年防暑降温费的发放时间为6、7、8、9月,共4个月。防暑降温费的月标准,是按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确定。
针对户外劳动者,本市发布的《关于试行企业高温津贴制度的通知》明确,要求当气温超过35℃,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从事室外露天作业的,或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度以下的,都应当在发放防暑降温费的基础上向劳动者按天发放高温津贴。具体每天的发放标准为:上年度的职工月平均工资除以职工月平均工作天数21.75天,再乘以12%。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主任科员钟健表示,高温津贴与防暑降温费不同,二者不能相互代替。同时,法律规定高温津贴必须以货币的形式发放给职工。
二、高温补贴主要意义
高温天气不仅可能损害室外作业人员的身体,而且也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有统计数据表明,7、8、9三个月的安全事故占到全年事故的三成还多,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
当高温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自然现象,越来越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它“烤”验的就不仅仅是市民,同时考验着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门的危机应急能力。由此可见,高温劳动保护和高温补助应该得到法律关怀和制度保障,国家和各级地方立法机构应该尽快将一定条件下的高温天气确定为自然灾害的一种,用法律来保障高温天气下公民的健康权,明确高温劳动保护的主管部门,并针对高温条件下职工作业如何进行劳动保护给予具体规定,对从事野外、室外、高空、高热等条件下劳动者的保障给予具体规定,对高温劳动保护补助也予以明确,以确保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高温到来的不可预期和无法阻挡,但人为的对员工进行补贴和救济是十分可行的,这关系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最切实利益。高温对于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影响是巨大的,应运而生的天津高温津贴发放标准的最新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保障了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
29省份公布高温津贴发放标准:按天计天津发的最多
435人看过
-
高温津贴的标准和发放方式
306人看过
-
最新广州高温津贴按照什么标准发放?
378人看过
-
天津16年高温津贴标准?
300人看过
-
高温津贴属于工资薪金吗,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是几个月
330人看过
-
广东省关于高温津贴发放标准2023的详细情况
465人看过
-
天津市高温津贴什么情况发放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201、根据市人力社保局《关于试行企业高温津贴制度的通知》(津人社局发[2013]37号)规定,在高温天气期间(高温天气是指市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含35℃的天气)。 2、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含33℃)的,应当在发放防暑降温费的基础上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
2018武汉高温津贴发放标准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22高温津贴标准:调整为12元/天。 发放时间:6、7、8、9四个月。 劳动者在高温天气停工,不能停发工资。 根据国家人社部等部门联合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或者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作业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人社部门提醒,用人单位未支付高温津贴的,劳动者有权向人力资源部
-
天津高温津贴的发放需要注意什么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121、根据市人力社保局《关于试行企业高温津贴制度的通知》(津人社局发[2013]37号)规定,在高温天气期间(高温天气是指市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含35℃的天气)。 2、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含33℃)的,应当在发放防暑降温费的基础上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
发放高温津贴的对象是什么澳门在线咨询 2023-04-06判断是否属高温补贴发放对象有两个标准,符合其一即算。分别是:从事露天岗位工作;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 前者一般包括建筑工人、交警巡警、环卫工人、户外线路检测人员、仓库搬运工等;后者一般炼钢工人、机械铸造工人等,具体需要看工作场所的温度。像一些工厂的铁皮厂房,里面若温度超过33℃,也应发放高温补贴。 如果职工和用人单位对是否应发放高温补贴存争议,则可
-
2022年天津高温费发放标准甘肃在线咨询 2024-03-20天津市高温津贴标准是每天32元,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度以上(包括35度)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度以下(不包括33度)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只要用人单位安排了高温作业,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单位的劳动者都可依法享受高温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