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件的主要特点
(一)、犯罪主体以村书记、村主任为主
涉案的主体以村书记、村主任为主,这些人都是项目具体实施的直接负责人,享有项组织、领导、监督、管理、审批的职务便利。实践中,他们有的利用享有的某项职务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中饱私囊,侵害老百姓利益;有的则是利用本人享有的审核职务之便,采取造假冒领的手段谋取巨额不正当利益;有的与行为相对人相互勾结,共同作案;更有甚者拉拢乡镇干部或者其他村干部共同腐败,并且在共同犯罪中担任组织、领导、指挥角色,起主导作用。
(二)、犯罪领域相对集中在资金数量较大的支农惠农政策性补贴、征地拆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惠农支农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农村土地开发利用规模扩大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支农惠农专项拨款和土地征用补偿款成为当前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些补贴款、补偿款往往数额巨大,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在实践操作中又存在资金使用临时性、非规范性和非常规性等特点,因此成为农村基层组织人员非法牟利的主要目标。
(三)、犯罪手段复杂多样
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打击,采取了许多复杂隐蔽的犯罪手段,作案手法五花八门。
(四)、犯罪形式以共同犯罪为主
在农村无论是支农惠农政策性补贴资金、征地拆迁补偿款还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资金管理上涉及到上报、审核、管理、发放等环节,为逃离风险,规避查封,实践中部分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或是采取上下级勾结或是村委内部勾结或是村干部与村民内外勾结等多种方式,共同侵占补贴、补偿资金,获得非法利益。实践中村官职务犯罪中共同犯罪占比较高,往往出现整个村民委员的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等村干部集体腐败情况。
(五)、犯罪类型复合化,贪污、渎职行为交织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类型往往以贪污、受贿为主。此外,还涉及少量的挪用公款、玩忽职守和滥用职权等犯罪。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往往利用职务便利,在粮食直补、普九化债、退耕还林等涉农惠民资金的申请、拨付、发放过程中,虚报冒领、套取并侵吞国家资金。
(六)、犯罪危害严重,性质恶劣
农村职务犯罪案件大多牵扯到案发地的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有的甚至牵扯到上级主管领导和村委会其他干部,窝串案导致的最大问题便是普通群众利益受损,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剧,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频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小官巨腐”犯罪不仅给国家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而且会严重侵害基层群众的合法利益,降低党和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直接危害社会和谐稳定。
二、预防对策和建议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腐败侵害了老百姓的切实利益,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并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在老百姓心中的良好形象。预防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要注重标本兼治,惩防并重,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不断完善教育、监督和管理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源头上遏制该类人员职务犯罪的发生。
(一)、事前预防,以“廉政宣传乡镇行”为载体,让法治之光洒满乡镇
近年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集中开展了查办和预防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基层检察院坚持查防结合,并以预防宣讲为先导,从职务犯罪侦查部选拔3名具有办案经验、宣讲特长和群众工作能力的干警组成“廉政宣讲团”,并邀请农业、林业、工程建设、交通、司法、财政、审计等部门专业人员担任宣讲团顾问,采取专题的形式,分涉农补贴、征地搬迁、村建工程等专题进行备课,在“一乡两镇”开展“廉政宣传乡镇行”巡回宣讲活动。讲课的内容主要是当前“一乡两镇”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职务犯罪对农村建设和村民利益有哪些危害、村务公开的基本措施和监督要点、农民监督维权的主要途径和自我保护方法等内容,力求把预防的意识和预防方法教给村民。宣讲团所到之处,尽可能采用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讲。首先采取给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讲一堂课、与村民扯一场“闲话”、为乡亲办一幅板报、教村民背一段预防顺口溜、给每户村民发一张法律服务联系卡,“五个一”的形式进行宣讲。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法下乡、送法进机关、警示教育、现身说法等活动,一方面全面提升相关职能部门干部和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法治意识,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全面加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鼓励其检举、揭发支农惠农领域职务犯罪。其次直接将农委、财政、水利、民政等部门的领导带到村里,给村民现场讲解政策法规、补偿标准和维权途径,并征求村民对基层干部的评议意见。最后积极拓展新媒体时代预防宣传阵地,如适时制作廉政宣传公益短片到“一乡两镇”进行播放,利用检察微信,定期发送针对“一乡两镇”相关问题的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廉政教育和道德教育,提升法制观念,做到警钟长鸣。
(二)、事中预防,以剖析案件完善制度为抓手,使规则意识深入人心
通过对“一乡两镇”职务犯罪案件进行分析,针对案件中暴露出来的制度缺陷以及制度执行中的违规行为,以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的制度建设和流程监管为目标,向发案单位发出检察建议,帮助他们建章立志,真正达到预防的效果。在“一案一建议”的基础上,还要针对类案进行举一反三,提出合理化制度建议。将“一案一建议”扩展到“类案一建议”,总结类案的发案规律、发案特点和规章制度执行监督中的漏洞,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建议,可以有效遏制类似案件的进一步蔓延,切实保障农民基本权益。
(三)、事后预防,以预防调查为依托,促使守法成为习惯
如果说预防建议是堵塞具体的管理漏洞,那么预防调查报告则更加注重从制度层面上思考,着力开出综合性的治理良方。首先对所办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再次梳理,对涉案款项的资金流向、涉案人员的相关部门单位开展进一步的预防调查;其次广泛推行公开制度。在农村基层组织环节,全面推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再次加强监督检查。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国家各类支农惠农资金申报、审核、管理、发放的监督管理,并定期对村级财务及各类专项资金开展检查和审查,确保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最后严格责任追究。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在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农村的责任制,一经审查,严肃追责。
-
村级基层组织职务犯罪认定
454人看过
-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特点及手段分析
384人看过
-
党的基层组织有哪些监督职责?
282人看过
-
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320人看过
-
农村基层组织管理:村干部退休方案改革
404人看过
-
怎样认定农村基层人员职务犯罪
450人看过
职务犯罪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开展违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破坏国家职务管理职能的总称。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 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 更多>
-
基层经济犯罪有什么特点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11基层经济犯罪的特点主要如下: 一是村级基层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涉案比例较大,从犯罪主体来看,一是涉案人员以村支书、村长、会计居多。涉案人员主要包括有村长、村支书、村民组长、村委会委员、会计、出纳等,从相关统计数据看,村支书、村长、会计的涉案比例较高。 二是作案手段简单,涉嫌罪名相对集中。 三是截留侵吞、挪用上级下拨款物现象比较严重。 四是吃喝玩乐,大肆挥霍。 五共同犯罪居多。 六社会影响较大。
-
农村土地合同纠纷案件有哪些基本特点?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03农村土地合同纠纷案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1、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明显增长。以如皋市为例,法院受理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案件,2012年、2013年分别为19件、43件。由于各级人民调解机构的协调有相当数量的纠纷未进入诉讼程序,固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案件的数量呈现激增趋势。 2、进入诉讼程序案件具有代表性。虽然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数量还是特别多,但往往一个案件的处理涉及一批村民的利益,如涉及我市林梓镇
-
其中基层便民服务有哪些特点呢?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30农村等基层地区有铺设了XX这样的基层便民服务终端2、基层的群众通过XX这样的便民服务终端就可以办理各终端社保卡业务社保卡基层便民服务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门口"就可以办理社保业务了、基层群众再也无需往返县城,在"。3、在乡镇
-
农村多发共同犯罪犯罪案件的特征有哪些新疆在线咨询 2022-09-02在农村地区,对于参与团伙犯罪的绝大多数人员来说,获得经济利益是其最重要目的。农村地区经济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收入来源少,使得一些好逸恶劳之人采取结伙偷盗、、诈骗、、等手段来获取经济利益,以满足其挥霍享乐的生活需求。以怀集县为例,发生在农村地区的中,共同实施盗窃、抢劫、抢夺的侵财犯罪占绝对多数,犯罪成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基本职业技能,而且近几年有犯罪低龄化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十六条【主犯】
-
农村基层人员职务犯罪应该怎么认定?新疆在线咨询 2022-09-021、在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中,涉案款物的权属对案件的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实践中,农村基层组织人员非法侵吞、挪用的财产,如果属于代为管理的国家财产,就应该以贪污罪、定罪;如果属于村集体的自有财产,则成立、。例如,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发放退耕还林补助款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行政管理工作”,对于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在该“公务”中实施的侵吞、挪用补助款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