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共同受贿犯罪,共同受贿与介绍贿赂如何区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2 20:11:35 281 人看过

共同犯罪,是故意犯罪,他是指二人以上经共同策划,共同完成的犯罪行为。

认定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必须是二人以上,达到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两个以上的法人;

3、一个以上的自然人和一个以上的法人。

共同受贿与介绍贿赂如何区分

在认定共同受贿犯罪时,还要注意非国家工作人员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与双方共同受贿的界限。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犯罪主体上,受贿罪的共犯,无论是帮助犯还是教唆犯,都是依附于受贿人的,不能独立存在;而介绍贿赂罪的主体,是不依赖于受贿和行贿方的第三者。

2、主观方面上,受贿罪的共犯的目的在于以权换钱,通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从行贿一方取得非法财物;而介绍贿赂的行为人实施撮合介绍的目的,在于从行贿和受贿双方的非法交易中获取利益。

3、客观方面上,受贿罪的共犯只为受贿的一方服务,以取得行贿人的财物;介绍贿赂的行为人是为行受贿双方勾通关系,提供服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4日 04: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第三者相关文章
  • 行贿罪共犯与介绍贿赂罪之区分是怎么样的?
    一、行贿罪共犯与介绍贿赂罪之区分是怎么样的?第一,从主观方面来看,行贿罪的共犯明确知道自己是在帮助行贿一方或者受贿一方,在行贿人没有犯罪意图或者有犯罪意图但是没有明确的行贿对象时,行为人通过引见、撮合等方式引起当事人产生行贿或者受贿意图或者为之确定行贿对象,应该认定行贿罪共犯。而介绍贿赂的行为人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有明确的认识,行为人知道自己是处于第三者的地位介绍贿赂,其目的是通过自己和双方的联系、撮合而促成贿赂结果的实现,应该认定为介绍贿赂罪。第二,从客观方面来看,行贿罪共犯的关键在“帮助”,强调的是犯罪嫌疑人“帮助寻找行贿受贿对象、劝说行贿受贿、代表任何一方商谈财物交付及请托事项、中转贿赂财物等行为”;介绍贿赂罪的关键在“介绍”,强调的是犯罪嫌疑人“创造沟通、交流机会和传达信息”的行为。如果行为人参与行贿人的行贿行为或者参与受贿人的受贿行为,诸如商议行贿受贿数额、地点、方式或者亲自参与中转
    2023-06-03
    243人看过
  • 受贿罪的主体包括哪些,共同受贿犯罪如何认定?
    一、受贿罪的主体包括哪些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在经…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国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和国有金融机构委派到非国有金融机构从事公务的人员在金融业务活动中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为他人谋取利益包括承诺、实施和实现三个阶段的行为。只要具有其中一
    2023-03-16
    282人看过
  • 多次受贿按着什么处罚如何认定共同受贿犯罪
    一、如何认定共同受贿犯罪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根据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受贿的,应当以受贿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非国家工作人员是否构成受贿罪共犯,取决于双方有无共同受贿的故意和行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向国家工作人员代为转达请托事项,收受请托人财物并告知该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国家工作人员明知其近亲属收受了他人财物,仍按照近亲属的要求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对该国家工作人员应认定为受贿罪,其近亲属以受贿罪共犯论处。近亲属以外的其他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由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双方共同占有的,构成受贿罪共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指定他人将财物送给其他人,构成犯罪的,应以受贿罪定罪处罚。二、多次受贿按着什么处罚鉴于索
    2023-06-26
    237人看过
  • 贿赂罪共犯介绍贿赂罪的构成要件
    一是主观方面,判断两者犯罪目的和动机,其次,判断行为人与贿赂双方的合意程度;二是客观方面,介绍贿赂罪的表现是为双方牵线搭桥,自己只是处于中间位置,介绍贿赂人为行贿、受贿双方的中介,通常会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双方认识、联系,或者代为传递信息或转递财物,帮助双方完成行贿受贿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犯罪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一条“本意见所称特定关系人,是指与国家工作人员有近亲属、情妇(夫)以及其他共同利益关系的人。”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授意请托人本意见所列形式,将有关财物给予特定关系人的,以受贿论处。”第二款规定:“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共同实施前款行为,对特定关系人以受贿罪的共犯论处”。
    2024-05-07
    454人看过
  •  贿赂罪中影响力受贿罪与介绍贿赂罪的区别及解释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和介绍贿赂罪在客体和主体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是公共财物或公共利益,而介绍贿赂罪的客体是国家公职人员及其他公务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在主体方面,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而介绍贿赂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任何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二者之间的区别。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是该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而介绍贿赂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公职人员及其他公务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二、主体不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及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介绍贿赂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任何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 利 用 影 响 力 受 贿 罪 与 介 绍 贿 赂 罪 的 犯 罪 构 成 要 件 分 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介绍
    2023-09-08
    106人看过
  • 共同受贿罪如何处罚
    法律综合知识
    对于涉及违法行为的受贿罪案件,依据案情的不同严重程度,可分别采取如下之法律措施进行惩戒:首先,对于个人受贿金额超过十万元的案例,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同时还可能被剥夺其财产权;若情况极为恶劣者,甚至会面临死刑并同时被剥夺全部财产的严重惩罚。其次,对于个人受贿金额介于五万元至十万元之间的案例,将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同时也可能被剥夺其财产权;若情况同样极其恶劣者,则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同时被剥夺全部财产。再者,对于个人受贿金额在五千元至五万元之间的案例,将被判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情节严重者,将被判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对于个人受贿金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之间,且犯罪后有悔过表现,积极退还赃款的案例,可以考虑减轻其刑罚或免除刑事责任,但需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最后,对于个人受贿金额未达到五千元,但情节较为严重的案例,将被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
    2024-05-01
    391人看过
  • 如何与行贿罪共犯区分
    如何与行贿罪共犯区分(一)三种观点的片面性按照共同犯罪理论,介绍贿赂罪与行贿罪的帮助犯联系密切,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把握二者的具体标准较难。“地位说”观点认为介绍贿赂罪与行贿罪共犯的区别在于前者中行为人处于介于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的第三者地位,而后者中的行贿罪共犯必然倾于行贿方。这种观点看似完美,但司法实践中很难存在完全中立的居于第三方地位的介绍贿赂人。从证据角度看,判断一个人是否处于第三者地位难度很大。“获利说”观点认为以行为人是否获利作为区分二者的标准。但介绍贿赂罪侵犯的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行为人是否获利不能直接决定其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廉洁性的性质。“主观说”观点认为行贿罪的帮助共犯在主观仅是单纯帮助行贿实现的意思,介绍贿赂罪在主观上是出于介绍贿赂的故意。但如何区分哪种故意是介绍贿赂的故意还帮助行贿的故意,在证据上又该如何把握是一种同义反复、循环论证,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也是不可
    2023-02-25
    370人看过
  • 田积金介绍贿赂案——介绍贿赂罪与非罪的认定
    一、基本案情被告人田某某,男,1942年11月20日出生,汉族,原经济日报社记者。1.被告人田某某为帮助广东省南海市解决贷款而找到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商业信贷部主任谢本元(因犯受贿罪被判刑),经田介绍,谢本元于1992年4月至8月间利用职务之便帮助广东省南海市农业生产资料服务公司实现两笔贷款,计2500万元。此间,在田某某的提议下,广东省南海市农业生产资料服务公司聘请谢本元、田某某等人为顾问,并于1992年6月至1993年7月间以顾问费等名义通过田某某转交谢本元贿赂款2.2万余元,田某某也以顾问费等名义收受该公司1.3万元。2.被告人田某某为帮助四川省都江堰市华夏钙制品总公司解决项目贷款中,再次找到谢本元,经田某某介绍,谢本元于1992年9月至12月间利用职务之便,为华夏钙制品总公司实现规模贷款290万元。在田某某的提议联系下,都江堰市华夏钙制品总公司聘请谢本元、田某某等人为顾问,于1993年
    2023-06-15
    192人看过
  • 介绍贿赂是不是存在共同犯罪
    一、介绍贿赂是不是存在共同犯罪介绍贿赂存在共同犯罪。介绍贿赂罪共同犯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两个主体都年满16周岁的未成人;主观上都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客观方面实施了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第三百九十二条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二、如何判断是不是构成介绍贿赂罪构成介绍贿赂罪,要具备以下构成要件:1、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2、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管理活动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4、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第三百九十二条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
    2024-01-04
    172人看过
  • 单位受贿罪如何认定,单位受贿与受贿罪有什么区别
    一、单位受贿罪如何认定1、单位受贿罪的主体仅限于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其他非国有性质的单位不能构成本罪。2、国有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账外暗中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才能视为非法行为,否则,上述单位接受折扣,在账中明列,并不能以单位受贿罪论处。3、单位受贿只有情节严重的才能以犯罪论处,否则,只能视为一般违法、违纪行为。二、单位受贿与受贿罪有什么区别单位受贿与受贿罪区别如下:1、受贿罪中索取他人财物的,不论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均可构成受贿罪;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则必须同时具备“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条件,才能构成受贿罪。而单位受贿罪中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则必须同时具备为他人谋取利益之条件时,才能构成犯罪,如某国有单位虽然索贿但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尚构不成单位受贿罪。另外值得注意,受贿罪中索贿的刑法明确规定要从重处罚,而单位受贿罪
    2023-02-27
    323人看过
  • 介绍贿赂和斡旋受贿有什么不同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刑法》第388条是斡旋受贿,定受贿罪。介绍贿赂罪是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行为。相同:针对的对象类似于民法中的“居间人”。不同:(1)斡旋受贿需要为请托人谋取了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介绍贿赂不要求介绍贿赂人收受了请托人财物,请托人谋取的利益是否正当也不限,只需受托人构成受贿罪而介绍人也才可能被定罪(情节严重);(2)犯罪主体,前者要求是工作人员,后者为一般主体;(3)客观方面,斡旋受贿一般是上级收了好处,利用职权要求下级利用职权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介绍贿赂则是为行贿人法律和受贿人牵线,一般是介绍人认识行贿受贿双方,而行贿受贿双方互不认识。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
    2023-04-04
    490人看过
  • 介绍贿赂罪退款可以减刑吗,介绍受贿罪怎么认定
    一、介绍贿赂罪退款可以减刑吗可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适用条件与限度】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2023-04-18
    176人看过
  • 受贿罪共同犯罪并案如何处理
    一、受贿罪共同犯罪并案如何处理凡出现以下任何情况之一者,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公安机关皆有权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进行并案处理:即便是同一个人犯了多项罪行,或者是在多人参与下构成了共同犯罪,再或者被认定为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再犯有其他罪行,抑或是多个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实施的犯罪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如此并案处理将有助于更清晰地揭示案件的真实情况。《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可以在其职责范围内并案处理:一人犯数罪的;共同犯罪的;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还实施其他犯罪的;多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的犯罪存在关联,并案处理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的。二、受贿罪共犯的认定条件是什么一是犯罪主体中至少有一人是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一种职务犯罪,其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在单独犯罪的情况下,其犯罪主体必须是特殊主体。受贿罪的主体可以是两个以上
    2024-07-27
    495人看过
  • 事前合谋受贿共犯如何认定
    如何认定事前合谋受贿共犯?共同受贿的,对参与者的刑罚不是以分赃所得数额为量刑的依据,而是按受贿的总额为参与者量刑的依据。如共同受贿20万元并由多人均分的,只要是参与者,都按共同犯罪的总金额为量刑的依据,不是以分得赃款数额为量刑依据。《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非特殊身份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的共犯从我国刑法的规定来看,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构成本罪主体。(2)、主观方面是故意行为,过失行为不能构成。(3)、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4)、客观方面表现
    2023-06-03
    261人看过
换一批
#婚姻纠纷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第三者
    词条

    通常情况下,第三者被定义为破坏别人家庭的人和合法夫妻关系的人。 如果第三者是明知道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或者以夫妻名义与有配偶者共同生活的,构成重婚罪,会坐牢。... 更多>

    #第三者
    相关咨询
    • 介绍贿赂罪和行贿罪的区别,共同受贿犯罪的共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06
      1、犯罪主体上,受贿罪的共犯,无论是帮助犯还是教唆犯,都是依附于受贿人的,不能独立存在;而介绍贿赂罪的主体,是不依赖于受贿和行贿方的第三者。2、主观方面上,受贿罪的共犯的目的在于以权换钱,通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从行贿一方取得非法财物;而介绍贿赂的行为人实施撮合介绍的目的,在于从行贿和受贿双方的非法交易中获取利益。3、客观方面上,受贿罪的共犯只为受贿的一方服务,以取得行贿人的财物;介绍
    • 共同受贿犯罪如何认定, 怎么认定共同受贿犯罪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09
      一、怎样认定共同受贿犯罪《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规定:根据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受贿的,应当以受贿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非国家工作人员是否构成受贿罪共犯,取决于双方有无共同受贿的故意和行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向国家工作人员代为转达请托事项,收受请托人财物并告知该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国家工作人员明知其近亲属收受了他人财物,仍按照近亲属的要求利
    • 北京市XX的斡旋受贿罪与介绍贿赂罪如何区分?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01
      介绍贿赂与斡旋的区别: 1、主体不同:斡旋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是任何公民。 2、斡旋受贿需要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并且要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才能构成。另,介绍贿赂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行为。介绍贿赂罪在主观方面属于故意,即明知是在为受贿人或者人牵线效劳,促成贿赂交易。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进行联系、沟通关系、引荐、撮合
    • 如何认定介绍贿赂罪中的“介绍”贿赂罪的行
      台湾在线咨询 2021-11-01
      介绍贿赂罪的管辖是以犯罪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为主,被告人居住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为辅。所辖犯罪场所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所辖居住地包括户籍所在地和经常居住地。
    • 受贿罪怎样认定共同犯罪?如何认定单位受贿罪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4-14
      单位受贿罪的共同犯罪如何认定, 1.犯罪主体必须是一个单位与另外一个以上的单位或者自然人。在单位受贿罪共同犯罪中,作为主犯的单位必须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而对作为从犯的单位或者个人的主体资格并无特别限制,只要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即可。 2.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犯罪行为是共同犯罪单位(自然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共同犯罪行为并不完全是相同的犯罪行为,还包括对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