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盗窃案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受害人可以上诉吗
在涉嫌盗窃罪的案件历经初审法庭作出最终裁决之后,如若被告对于该审判结论心存不满,他便有权利在该裁决生效之日起的十个自然日内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在此期间,被告的辩护律师以及被告的近亲属,只要获得被告本人的明确授权,亦可参与上诉程序。
此外,对于那些涉及到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他们同样具备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所做出的第一审判决及裁定中所包含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上诉权。
值得强调的是,无论被告方的上诉请求出于何种原因,其上诉权均不应被任何形式的剥夺。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盗窃案刑事附带民事被害人可以上诉吗
盗窃罪乃属于公共检察机构审理的案件类型,在此时,受害者并无权利向上诉法院质疑此审裁决;相反地,相关当事人应向司法机关提交申请,然后由该部门对上级法院发起抗议程序。
只有被告人或自诉人以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和被告人能够参与到上诉环节中来。
需注意的是,当事人如对判决产生异议,可向上诉法院提起抗诉,且此类异议只有短短十天的时限,此期限起自接收到判决书的次日。
换言之,当事人必须在获取到判决书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向司法机关申请抗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条
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盗窃案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受害人可以上诉吗”,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
如何向受害人赔偿刑事案件的民事附带赔偿
356人看过
-
盗窃案件能否申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赔偿?
361人看过
-
受害人如何刑事附带民事起诉
60人看过
-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被害人有赔偿权利吗
85人看过
-
附带民事诉讼不予受理,可以上诉吗?
408人看过
-
附带民事赔偿上诉案代理词
270人看过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民事赔偿指的是什么,受害人可以先赔偿受害人江西在线咨询 2022-04-28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出的要求被告人赔偿自已物质损失的诉讼称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所以被称为附带,指的是此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附带民事诉讼是由刑事诉讼所派生的,是在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追究行为人的损害赔偿责任。 因为犯罪嫌疑人还没有抓到,为了使受害人能先得到民事方面的赔偿所以法院才让你们先追究犯罪嫌疑人的民事责任,然后等抓到人之后再追
-
-
犯了盗窃+刑事附带民事起诉可以提起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08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最高法规定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使其遭受物质损失的,是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第五条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使其遭受物质损失的,人
-
盗窃刑事附带民事的可能判刑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04盗窃刑事附带民事比较简单,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因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而受到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受害者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因此,很多当事人认为,只要犯罪分子的行为致使受害人的人身、财产遭受损失,即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强奸案中,受害人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会受理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19会受理的。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只要是因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就有权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当然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是必须的,但是具体会支持多少的赔偿数额首先可以由法院主持为被告人和受害人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要由法院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以及被告人造成的实际物质损失等情况来综合进行裁判。司法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