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类犯罪
此刻,各个部门的行动已经相继展开,各项防控措施正全面落实中,防控疫情的相关知识正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向全社会普及。新闻里每一个数字的背后,凝聚着亿万人的目光。
这场硬仗中,奋战在一线的,除了有医护工作者,还有无数负责疾病防控的工作人员,他们可能隐藏着哪些刑事风险?
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工作中,负有组织、协调、指挥、灾害调查、控制、医疗救治、信息传递、交通运输、物资保障等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果因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会以滥用职权罪或者玩忽职守罪定罪处罚。
国家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1、对发生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地区或者突发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突发传染病病人,按照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工作规范的要求,做好防疫、检疫、隔离、防护、救治等工作。
2、不能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灾情。
3、执行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应急处理指挥机构的决定、命令。
如果违反以上行为,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灾情加重,属于《刑法》第409条规定的传染病防治失职罪,情节严重的还会加重处罚。
一、风险二诈骗、售假、非法经营类犯罪
疫情的出现使消费者对药品和防病用品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增加,特别是一些具有防病、抗病效用,提高人体免疫力的药品、消毒用品,瞬间成为市场的紧俏商品。于是,一些不法分子开始钻空子,滋生出很多违法犯罪行为。
请大家时刻提高警惕,擦亮眼睛,在心中拉一条警戒线,辨识刑事违法犯罪行为,远离刑事犯罪。
比如在非典期间,有些不法分子利用所谓的祖传秘方特效药,向消费者兜售假冒伪劣药品,或发布虚假药品广告、夸大药品和保健食品的功效,欺骗广大消费者,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刑法》283条的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假借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名义,利用广告对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致使多人上当受骗,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虚假广告罪。
有的不法商贩兜售黑心口罩,不仅没有预防消毒功能,而且因其间夹杂劣质碎纱有损人体健康。有的无业人员用非法购得的次钠(次氯酸钠)溶液,兑水后谎称84消毒液出售。个别单位甚至谎称进口流感疫苗,盗用上级卫生部门名义要求学校和群众注射。
这些行为可能触及到以下刑事罪名:
依照《刑法》第235条的规定,在违反国家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生产、销售伪劣的防治、防护产品、物资,或者生产、销售用于防治传染病的假药、劣药,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140条、第141条、第1422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或者生产、销售劣药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生产用于防治传染病的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者销售明知是用于防治传染病的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不具有防护、救治功能,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依照《刑法》第145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医疗机构或者个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系前款规定的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而购买并有偿使用的,以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还有,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假借研制、生产或者销售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用品的名义,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有关诈骗罪的规定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
了解信用卡背后的潜在风险。
483人看过
-
驾照代扣分背后的法律风险
204人看过
-
双十一网购背后的法律风险
460人看过
-
假婚背后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风险?
86人看过
-
风险事件背后的资本考量
115人看过
-
解析:网赌背后的风险与收益
292人看过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更多>
-
法定代表人背后的法律风险你知道多少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19一、对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责任在两个方面:刑事方面,有许多单位犯罪是要法定代表人或直接负责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涉及很多,如重大生产事故、经济犯罪、雇童工等,但是不构成犯罪的话,一般的行政处罚是不会要求法定代表人负责的。在民事上,对外的各种民事责任(如欠债、破产等)也一般不会要求法定代表人负责,而在一些内部的关系上(如违反规章制度、私自办理各种对单位有害的事情),法人代表依据单位规章制度和公司法等,是要负
-
离婚时需要了解的法律风险甘肃在线咨询 2024-12-13共同财产存在变成个人婚前财产的风险,例如夫妻双方原共有两套房产,在“假离婚”时双方约定将两套房产归女方所有。即使双方后来复婚,这两套房子仍然属于女方的婚前财产。 “净身出户”可能会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果。双方在“假离婚”时约定共同财产归乙方所有,但如果双方没有按照约定复婚,那么净身出户的一方可能会真的失去所有财产。 离婚期间,对方取得的财产为个人财产。如果没有规定,那么离婚后任何一方所取得的
-
刑事斗殴的法律风险北京在线咨询 2022-02-20法律风险: 第二百九十二条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众斗殴的; (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 (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 (四)持械聚众斗殴的。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
-
-
疫情信息披露不实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云南在线咨询 2024-11-30一、关于缓报、瞒报、漏报疫情的责任问题: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缓报、瞒报、漏报疫情的行为,相关单位或个人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相关责任单位或个人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二、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政府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责任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