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名誉权侵犯的问题。即使行为没有明确指出具体对象,但采用模糊方式如假名或代号仍可能构成名誉权侵犯。但在正式起诉之前,需要确凿证据证明被告就是原告所指的对象,否则诉讼很难定下被告罪名。因此,在处理名誉权案件时,确凿证据至关重要。
虽然行为本身可能没有明确指出具体对象,但若采用假名或代号等模糊方式,读者仍然可以推断出所指的对象,这种行为同样构成名誉权侵犯。然而,在正式起诉之前,需要更加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被告就是原告所指的对象,否则诉讼很难定下被告的罪名。
名誉权侵犯需要哪些确凿证据?
名誉权侵犯案件中,需要提供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名誉权。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规定,名誉权受到侵害的民事主体有权请求人民法院采取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措施。因此,在名誉权侵犯案件中,原告需要提供被告侵犯了其名誉权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
1. 被告有过错的事实证明,如侮辱、诽谤、造谣等行为;
2. 证明被告的行为已经对原告的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包括对原告声誉的负面影响、精神上的痛苦等;
3. 证明原告自己享有名誉权,且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名誉权。
如果原告能够提供这些确凿的证据,那么在名誉权侵犯案件中,人民法院可能会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民事措施。同时,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规定,民事主体受到名誉权侵害时,其受到的损害程度应当得到初步审查,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的,应当受理民事主体的请求。因此,在名誉权侵犯案件中,原告需要尽快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名誉权。
名誉权侵犯是一种行为,但通过使用模糊的假名或代号等方式,读者仍然可以推断出所指的对象。因此,名誉权侵犯同样构成对原告名誉权的侵犯。在正式起诉之前,需要提供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被告就是原告所指的对象。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规定,原告有权请求人民法院采取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措施。因此,在名誉权侵犯案件中,原告需要提供被告侵犯了其名誉权的证据,包括被告有过错的事实证明、证明被告的行为已经对原告的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证明原告自己享有名誉权且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名誉权。如果原告能够提供这些确凿的证据,那么在名誉权侵犯案件中,人民法院可能会采取相应的民事措施。同时,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规定,民事主体受到名誉权侵害时,其受到的损害程度应当得到初步审查,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的,应当受理民事主体的请求。因此,在名誉权侵犯案件中,原告需要尽快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名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第九百九十条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
-
侵犯身份权与名誉权的法律后果有什么
168人看过
-
侵犯个人名誉权怎么判,侵犯个人名誉权的立案标准
420人看过
-
名誉权是身份权还是人格权
456人看过
-
荣誉权属于身份权吗,名誉权是不是身份权
90人看过
-
荣誉权是人格权还是身份权,侵犯荣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368人看过
-
荣誉和名誉是身份权吗
379人看过
名誉权是指特定的民事主体享有的要求社会对其给予公正的社会评价和排除他人以任何方式损害其获得的公正社会评价的权利。 名誉权的主体是特定的;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而不包括名誉感。名誉感是特定公民对自身各种属性的自我评价;名誉权是以名誉的维护和安全... 更多>
-
名誉权被别人侵犯是否同时侵害他人名誉权?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20不是的。有些情况下,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他人的名誉受损,但是有些情况下具有违法阻却性,不成立对名誉权的损害。 一是实施新闻报道和正当的舆论监督。只要内容真实,无诽谤侮辱内容,并且行为人能举证证明尽到合理审查义务。 二是行为人引用已经公开的权威报道,并且有理由相信该报道内容真实性的。 三是公正评论。第四是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行使权利。这四种情况下是免责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行为人为公共利
-
侵犯隐私权是否侵犯名誉权?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23看了他人的日记应当是对隐私权的侵犯;到处传播他人的日记秘密,宣传:“A想当明星。”致使受害人的社会评价受到影响,应当有侵犯A的名誉权。但考虑到小学生年龄问题,这个应当酌情处理。对隐私权的侵犯,我国《民法通则》未明确列举,在实践中经常适用关于名誉权的具体规定。可实际上,名誉权与隐私权有着各自不同的含义:一般说来,名誉权是民事主体对自己人格的社会评价享有利益而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隐私权则是指公民享有的
-
有人侵犯我的名誉权,被侵犯个人名誉权可以有什么赔偿?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05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
有人侵犯我名誉权,名誉权与名称权有哪些不一样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25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姓名权保护的客体是权利人的姓名。姓名权和名称权是指法人及特殊的自然人的组合体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自己的名称以及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并不受他人侵犯的一项权利。
-
如何区分侵犯竞争权与侵犯公民个人信誉与侵犯公民名誉权有什么区别河南在线咨询 2022-02-15刑法第246条规定,诽谤罪是指捏造并散布某种事实,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该两种罪在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主体方面都有十分相似之处。二者的区别最主要体现在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是通过“诽谤”的方式侵犯竞争对方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进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后者则是通过诽谤侵害公民的人格。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侵害人的诽谤行为针对企业负责人或者经营者本人的,就应当具体分析行为的特征和侵害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