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伤致死是否有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11-12 12:10:07 307 人看过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当面对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时,可以实行特殊正当防卫。由于其不属于一般正当防卫,因此即使造成对方死亡,也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通常会减轻或免除处罚。

根据我国的刑法规定,一般情况下,正当防卫可以分为一般正当防卫和特殊正当防卫这两种情况。如果是一般正当防卫,因为正当防卫而杀人,构成防卫过当的,那要承担刑事责任,通常会减轻或免除处罚。如果是特殊正当防卫,也就是针对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等行为做出的防卫,那么不存在防卫过当,即使杀死人,也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针对行凶等行为,防卫过当如何处理?

针对行凶等行为,防卫过当如何处理?

在刑法中,对于防卫过当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了重大损害,则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如果防卫行为是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而采取的,且防卫行为明显不超过必要限度,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另外,对于防卫过当的情况,还需要考虑其主观故意。如果防卫过当行为是出于故意防卫,则应当负刑事责任。如果是出于过失防卫,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了重大损害,则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防卫过当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了重大损害,则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同时,防卫过当的处理还需要考虑其主观故意和防卫行为是否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而采取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1日 05:1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正当防卫相关文章
  •  生气是否致死罪?
    侮辱和诽谤是一种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行为,甚至可能导致他人气死。在这种情况下,相关责任应由行为人承担。在精神损害赔偿中,侮辱和诽谤是侵犯名誉权的侵权责任。若气死人,一旦能证明侮辱、诽谤情节严重,将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如果没有死亡后果,但还有其他问题,可能是侮辱诽谤罪。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名誉权,但也可能涉及侵犯生命健康权。以下是以侮辱和诽谤的形式导致气死人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相关责任应由行为人承担。此外,在精神损害赔偿中,侮辱和诽谤是侵犯名誉权的侵权责任。若气死人,一旦能证明侮辱、诽谤情节严重,将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如果没有死亡后果,但还有其他问题,可能是侮辱诽谤罪。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名誉权,但也可能涉及侵犯生命健康权。 气死人是否构成侮辱诽谤罪?根据我国《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因此
    2023-08-22
    475人看过
  • 打架误伤致死如何判刑
    法律综合知识
    律师解答: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打架误伤致死可以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1、行为人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如果行为人的犯罪情节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3、构成该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的是过失态度,即为过于自信的过失或者疏忽大意的过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4-26
    370人看过
  •  未成年人误伤致死罪责如何界定?
    该段内容讲述了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罪的刑罚问题。若未成年人满12周岁,出于杀人目的打了人并导致其死亡,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将构成故意杀人罪。对于这种情况,应该被判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情节较轻,应该被判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对其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适用死刑。如果有未成年人满12周岁,出于杀人目的打了人并导致其死亡,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将构成故意杀人罪。对于这种情况,应该被判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情节较轻,应该被判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对其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适用死刑。 故 意 杀 人 罪 如 何 判 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行为。在判定故意杀人罪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故
    2023-09-04
    58人看过
  • 误伤与致死:故意与过失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行为是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如暴力伤害、使人染病等。而过失致人死亡,不具有伤害行为,一般是违反操作规程、交通法规等。二、罪过行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有伤害故意,对伤害结果(轻伤、重伤)具有认识和希望或放任的态度,致人死亡是其结果加重情节,而过失致人死亡没有伤害故意。三、责任年龄。年满14周岁的人对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承担刑事责任。年满16周岁的人对过失致人死亡承担刑事责任。故意伤害致死和故意杀人区别1、侵害的客体不同故意伤害罪。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健康。因此,伤害自己的健康,一般不认为是犯罪。所谓侵害他人的健康,就是对人体组织完整性的破坏或对人体器官正常机能的破坏。但是,只有给他人造成肉体上的暂时的痛苦或人格上的侮辱、精神上的刺激,不能认为是侵害他人健康;而故意杀人(未遂)罪所侵害的客体则是他人的生命权利
    2023-07-08
    226人看过
  •  误伤致死是否从重处罚:绑架过程中过失能否减轻?
    绑架罪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若造成受害人死亡,则属于加重情节。使用暴力、胁迫或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勒索财物或索取赎金,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绑架过程中,若造成受害人死亡,则属于加重情节。绑架罪属于结果加重犯,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并没收财产。绑架过程中过失致人死亡不作为情节加重犯,也不单独构成过失致人死亡而数罪并罚,而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处理。绑架罪,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
    2023-11-02
    63人看过
  • 中暑致死是否算工伤?
    中暑是否算工伤,要看是否满足工伤认定的条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算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因为从事和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才受工伤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由于履行工作职责才受工伤伤的;4、患职业病的。中暑死亡事故工伤怎么报如果职工因中暑而死亡,可依法由其用人单位向当地的社保局申报工伤。如果缴纳了工伤保险,职工工伤死亡的赔偿金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的,所有死亡赔偿依法由用人单位来赔。《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
    2023-07-17
    257人看过
  •  误饮致死罪如何判定?
    该段内容描述了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刑罚规定。生产者和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将受到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的刑罚。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假 酒 喝 死 人 判 刑 标 准 是 什 么 ?假酒喝死人的判刑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刑法、民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销售伪劣的商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对于涉及人身伤害的犯罪行为,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五
    2023-09-09
    438人看过
  • 误伤致死属于刑事案件吗
    关于误伤致死是否构成刑事案件的问题,这需要根据实际案情进行具体分析。在特定情形下,若行为人为保护自身权益或避免更大损失而实施的“误伤”行为,符合法律所规定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条件,那么这种情况通常不会被认定为犯罪。然而,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并不符合上述法定情形,并且其在主观方面存在过失,例如,行为人本应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他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却因疏忽大意未能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到了危险,但由于过于自信能够避免,最终导致了他人死亡的悲剧,那么这样的行为便有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从而成为刑事案件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8-22
    202人看过
  •  儿子误伤妻子致死:过失还是故意?
    本文讲述了一个父亲因疏忽大意导致妻子受伤甚至死亡,被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虽然父亲并没有主观故意,但在定罪量刑中需要考虑社会实际情况。文章呼吁人们要反对使用暴力的教育方式,但在定罪量刑时需要考虑到国人的传统观念和社会实际情况。简短的摘要为:误伤他人属过失行为,需考虑社会实际情况。我教训儿子并不是故意伤害行为,而是管教儿子的行为。但由于疏忽大意,导致妻子受伤甚至死亡的结果发生。因此,应该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虽然我们不能提倡而且要反对父母以暴力的方式教育子女,但在定罪量刑中,必须考虑国人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生活实际情况。综合上面的介绍,误伤他人没有主观故意,属过失行为。儿子误伤妻子,定罪量刑应如何?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编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规定,儿子误伤妻子属于过失犯罪。根据《刑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2023-10-28
    75人看过
  • 误伤致人死亡会不会坐牢
    误伤致人死亡会坐牢,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又称过失杀人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致他人死亡的行为。犯本罪的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误伤致人死亡会不会坐牢的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三章 刑事赔偿 第一节 赔偿范围  第十九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n(一)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虚伪供述,或者伪造其他有罪证据被羁押或者被判处刑罚的;\n(二)依照刑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n(三)依照
    2022-07-03
    188人看过
  • 男孩疑被误导下河救人溺亡,因误导致人死亡是否犯罪
    一、男孩疑被误导下河救人溺亡6月21日,网传16岁男孩疑被误导下河救人溺亡引发关注。相关报道称,一知情人表示,事发时疑一女子因狗掉进河里喊救命,男孩误以为是人,在施救时发生了意外。二、因误导致人死亡是否犯罪因误导致人死亡会构成犯罪。诱因行为导致人死亡是可以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构成故意伤害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故意伤害自己身体健康的,一般不构成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三、诱因致人死亡是侵权吗因一定的行为引发被害人出现诱发死亡的病因时,是属于侵权的行为,当事人要承担侵
    2023-06-22
    265人看过
  •  过失犯罪是否包括故意伤害致死
    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但如果伤害的结果出乎意料地造成了死亡,则行为人具有主观上的故意,但对死亡的结果,其主观上具有过失。这意味着,行为人虽然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致死,但却未能预见死亡结果的发生,或者未能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因此对死亡结果存在过失。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然而,如果伤害的结果出乎意料地造成了死亡,则行为人具有主观上的故意,但对死亡的结果,其主观上具有过失。 故 意 伤 害 与 死 亡 : 结 果 加 重 犯 与 主 观 过 失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身体或者生命的行为,而死亡宣告则是指因意外或者故意行为导致他人身体或者生命无法挽救而宣告死亡的行为。在故意伤害罪中,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
    2023-09-10
    136人看过
  • 反抗强暴致人死亡是否有罪
    最高法院认为,对正在进行行凶、抢劫、杀人、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应当引起关注的是,抢劫、杀人、强奸、绑架是指具体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罪名。在实施不法侵害过程中,存在抢劫、杀人、强奸、绑架等具体暴力行为都可以实行特殊防卫行为。《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2024-05-12
    110人看过
  • 教训儿子误伤妻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还是故意伤害罪
    一、教训儿子误伤妻子陈某与儿子小陈言谈中发生争执,陈某拿起一根棍子去打儿子。妻子阮某去抢棍子以阻止陈某打儿子,结果棍子打在阮某右腰部。阮某当场倒地后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本案经开庭审理后,有意见认为,被告人陈某手持棍子去殴打儿子,属于故意伤害儿子的行为,误伤妻子阮某,属伤害对象错误,不影响伤害罪名成立。陈某的故意伤害行为造成了阮某死亡的结果,应以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处罚。二、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还是故意伤害罪本文认为,陈某用棍子殴打儿子的行为,不是故意伤害行为,属于管教儿子的行为,因疏忽大意导致妻子受伤死亡的结果发生,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本案的关键在于对陈某持棍子殴打儿子的行为的定性,如果认定为故意伤害,则陈某以伤害儿子的故意而误伤妻子,按照刑法理论,打击对象错误不影响罪名的成立,应当认定陈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如果认定陈某持棍子殴打儿子的行为不是故意伤害而是教训儿子,则不存在
    2023-05-08
    208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更多>

    #正当防卫
    相关咨询
    • 误伤致人死亡是否会涉及正当防卫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5-04
      误伤致人死亡可能会涉及正当防卫,根据法律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
    • 故意伤害致死和误伤致死判刑有多大区别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19
      一个是故意犯罪,一个是过失伤害。两者性质不同,在量刑上差别很大。
    • 如何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伤害致死罪, 故意伤害致死是否过失致死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2-15
      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死罪的关键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无伤害的故意。过失致死时,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杀人故意,也无伤害故意。故意伤害致死显然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过失造成的死亡结果,则是故意伤害罪的加重情节。因此,不能把所有的“故意”殴打致人死亡的案件,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殴打不等于伤害,一般生活上的“故意”不等于刑法上的故意,如果行为人只具有一般殴打的意图,并无伤害的故意,出于某种原因或条件引起死亡结
    • 乱丢烟头伤人致死是否犯罪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07
      你说的行为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本罪的构成必须要有下列条件: 1、是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 2、要有死亡的事实。要注意的是:行为人的行为一定要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 都是因为医生误诊致死,医生误诊致死有多少责任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08
      1.医患双方自行协商; 2.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3.向人民法院提起司法诉讼。患者如果是住院病人,可以找医院医务科,如果是门诊病人,可以找门诊办公室,先和医院协商一下,看看医院对此是什么态度,你也要先计算相关的赔偿额度,要注意一定有法律依据。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申请鉴定,鉴定结论做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医院应承担何种责任后,可以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1条规定计算赔偿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