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了贷款诈骗罪的认定标准和与借贷纠纷的区别。贷款诈骗罪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而借贷纠纷则需要考虑行为人履行能力、贷款用途、偿还情况等多个因素进行区分。同时,贷款诈骗罪与诈骗罪在犯罪对象、发生领域、侵害的客体和客观行为的表现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综合考虑。最后,文中提到,在实际案件中,不论行为人以何种方法诈骗贷款都要依贷款诈骗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区分罪与非罪的关键在于“以非法右有为目的”。实际生活中、贷款不能按期偿还的情况时有发生,其原因也很复杂,如有的因为经营不善或者市场行情的变动,使营利计划无法实现不能按时偿还贷款。这种情况中,行为人虽然主观有过错,但其没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故不能以本罪认定。有的是本人对自己的偿还能力估计过高,以致不能按时还贷,这种情形行为人主观上虽然具有过失,但其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不应以本罪论处。只有那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的方法取得贷款的行为,才构成贷款诈骗罪。2、要把贷款诈骗与借贷纠纷区别开来。有些借贷人在获得贷款后长期拖欠不还,甚至在申请贷款时就有夸大履约能力、编造谎言等情节,而到期又未能偿还。这种借贷纠纷,十分容易与贷款诈骗相混淆,区分二者的界限应当把握以下四点:(1)若发生了到期不还的结果,还要看行为人在申请贷款时,履行能力不足的事实是否已经存在,行为人对此是否清楚。(2)要看行为人获得贷款后,是否积极将贷款用于借贷合同所规定的用途。(3)要看行为人于贷款到期后是否积极偿还。(4)将上述因素综合起来考察,通过多方做客观行为全面考察行为人主观心态,从而得出是否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这对于正确区分贷款诈骗与借贷纠纷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二)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1、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仅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受害人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而诈骗罪的对象既包括货币,亦包括财物,对象不仅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其范围比贷款诈骗罪广泛得多。2、发生的领域不同。本罪发生在金融领域进行贷款的过程中;而诈骗罪的领域范围则极为广泛,可以涉及任何领域,自然也包括金融领域在内。3、侵害的客体不同。本罪不仅会对国家、公众贷款的所有权造成侵害,同时亦侵害了国家有关金融信贷的管理制度,其属于复杂客体;而诈骗罪的客体则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4、客观行为的表现方式不完全相同。两者行为的本质特征虽然都是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本罪所使用的方法却是围绕骗取贷款进行的,所使用的具体方法都是与贷款所需的文件、文件有关,如虚构引进资金、项目;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等等就是如此;而诈骗罪的行为方式更多样化,有时仅凭其三寸不烂之舌便可达到骗取他人财物的目的。5、犯罪的起点额不同。本罪的认定为犯罪的起点数额一般是1万元;而诈骗罪的起点数额一般是在3000元左右。在看完上文内容后,相信您对有关“怎么认定贷款诈骗罪”以及“贷款诈骗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您解决您所遇到的问题。在实际案件中,不论行为人以何种方法诈骗贷款都要依贷款诈骗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刑事律师,相信他们会为您提供帮助。
区分贷款诈骗罪与借贷纠纷的关键在哪里?
贷款诈骗罪和借贷纠纷是两种不同的法律情形。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向金融机构或者个人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而借贷纠纷则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就借款所订立的合同产生的争议。
要区分这两种情况,关键在于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是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则构成贷款诈骗罪;如果不是,则构成借款合同纠纷。
贷款诈骗罪的法律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向金融机构或者个人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其中,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主观上具有故意。
而借贷纠纷则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就借款所订立的合同产生的争议。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并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仅仅是由于借款合同产生的纠纷。
因此,要区分贷款诈骗罪和借贷纠纷,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贷款诈骗罪与借贷纠纷的界限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贷款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向金融机构或个人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而借贷纠纷则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就借款所订立的合同产生的争议。因此,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区分贷款诈骗罪和借贷纠纷的关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
贷款诈骗数额的认定贷款诈骗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208人看过
-
什么是票据诈骗罪,票据诈骗罪如何认定?
272人看过
-
根据规定贷款诈骗罪是诈骗吗
363人看过
-
诈骗罪需要什么证据,诈骗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69人看过
-
贷款诈骗罪是什么贷款诈骗罪是什么罪名
59人看过
-
什么是,实践中是怎么认定贷款诈骗罪的?
437人看过
贷款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更多>
-
诈骗罪是依据什么规定量刑的?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6-09诈骗罪法律依据的量刑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什么是诈骗罪的认定证据?河北在线咨询 2021-04-21在这里先要提醒一句,一般而言,涉及到犯罪一事,大多数都是公安机关作立案处理的。至于证据一事,这是侦查机关需要花费的心思。至于诈骗罪需要什么证据,这得区分犯案的方法和途径。如果是电话诈骗,就需要通话记录和来电记录等;如果是网络诈骗,就得看双方的聊天记录等等。所以说,不同方式的诈骗所需要的证据需求是不一样的。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怎样认定诈骗罪的法律依据浙江在线咨询 2021-09-30《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一十条第二款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
-
信用卡诈骗罪认定的依据是怎样的北京在线咨询 2022-05-08《刑法》第196条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利用信用卡,一般是指使用伪造的、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方法进行诈骗活动。 透支是指在银行设立账户的客户在账户上已无资金或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经过银行批准,允许客户以超过其账上资金的额度支用款项的行为。透支实质上是银行借钱给客户
-
票据诈骗罪构成诈骗罪的可依据条件是什么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141、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明知,是否以骗取他人财物为目的是区别罪与非罪的重要标准。本条为避免混淆罪与非罪的界限,对行为人主观方面的一些状况进行了特别规定。如使用伪造、变造、或者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是“明知”的,在主观上是否明知其所使用的汇票、本票、支票是伪造、变造或者作废的,是划分是否构成本罪的重要界限之一。 2、如果行为人在使用汇票、本票、支票时,在主观上确实不知道该票据是伪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