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涂改风险:警惕数字背后的秘密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20 19:45:23 325 人看过

对于涂改的档案年龄,不予认可,是否属于作废档案,还需要鉴定之后相关机关再做决定,涂改部分不是最先记载的,不影响认定档案出生时间,应按档案记载那里退休;影响最先记载的,可以按身份证认定出生时间办理退休。

关于职工档案的7个问题一定要弄清!

我们在职场中的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等,都需要档案说话,档案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如果没有档案,会对你的升职、退休等产生很多影响。快跟着工宝一起来弄清楚职工档案这件事儿。

职工档案的重要性

根据《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企业职工档案是企业劳动、组织、人事等部门在招用、调配、培训、考核、选拔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职业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以及工作变动等情况的文件材料。

职工档案是社会保险行政机关认定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退休年龄、有毒有害岗位时间的重要凭证,是职工取得国家规定的职业(执业)资格、一定职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也是人事管理严格用人单位在招用、提拔使用时的必要审查材料。

档案关系能否认定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劳动合同就是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存在状态的重要依据。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只有一方提供劳动,一方支付劳动报酬,才能算形成了劳动关系。如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仅保管档案,未在该用人单位工作,也未领取过劳动报酬,该劳动者与该用人单位仅存在档案保管关系,不存在劳动关系。

职工档案不在单位,单位要为他缴纳社保吗?

缴纳社保的前提是以劳动关系的存在为必要条件的。即便人事档案不在本单位保管,只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劳动者就应该享受社会保险;也就是说,自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第一天,即双方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用人单位就应该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根据现行《劳动法》及相关法规、规章、政策的有关规定,如果职工档案存在职介中心,用人单位无法为职工办理缴纳社会保险手续,用人单位可以以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用人单位应缴纳的比例计算,一次性支付给职工。由职工个人到职介中心办理缴纳社会保险手续。

劳动关系解除后,需及时转移职工档案

用人单位在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必须及时履行转移职工档案的义务。职工档案随其劳动关系转移而转移,由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保管。

《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第18条指出:企业职工调动、辞职、解除劳动合同或被开除、辞退等,应由职工所在单位在一个月内将其档案转交其新的工作单位或其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劳动(组织人事)部门。

《劳动合同法》第50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不按规定转移职工档案,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如职工因档案转移手续发生纠纷的,属于劳动争议,人民法院应依法受理。

失业期间档案由谁保管

领取失业金期间,档案由户口所在地的人社局档案管理部门保管。是在办理失业保险金程序中由单位传递到人社局的。个人不得携带或保管档案。

档案丢失对退休有影响吗?

可以办理退休,但对领取养老保险金数额有一定影响。

《社会保险法》第16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按照这一规定,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有两个基本要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累计缴费年限满十五年。

档案对这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在退休年龄方面,如果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不一致的,目前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主要以档案的最早记载为准;在缴费年限方面,累计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而视同缴费年限主要就是根据档案记载确定的。

档案丢失会影响的内容包括:确定退休年龄、确定工龄、确定视同缴费年限等,这些内容都会影响计算养老保险金。如果档案丢失,参保人员应按实际缴费年限办理退休手续,核发养老保险待遇。

丢失档案怎么办?

一旦档案丢失,需要由原工作单位或原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出具有关个人档案丢失情况说明,或补办档案记录,并交人社局审核。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事档案被原单位丢失后当事人起诉原用人单位补办人事档案并赔偿经济损失是否受理的复函》中指出,保存档案的企事业单位,违反关于妥善保存档案的法律规定,丢失他人档案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档案关系人起诉请求补办档案、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作为民事案件受理。

(责编:白芷)

《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处理办法》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干部人事档案造假行为

(一)篡改、伪造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学习经历、工作履历、民族成份等信息的;(二)篡改、伪造公务员(干部)、企事业单位人员身份等材料的;(三)篡改、伪造学历、学位等材料的;(四)篡改、伪造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等材料的;(五)篡改、伪造加入中国共产党或者民主党派等材料的;(六)篡改、伪造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材料的;(七)篡改、伪造录(聘)用、招工、入伍、转业安置、工资待遇等材料的;(八)篡改、伪造考核、考察、任免、鉴定、政审等材料的;(九)篡改、伪造评先评优、奖励等材料的;(十)擅自抽取、撤换、添加、销毁档案材料的;(十一)冒用、顶替他人身份等材料,在入学、入伍、招工、招录等方面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十二)存在其他篡改、伪造情形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8日 08:1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劳动关系转移相关文章
  • 网贷风险需警惕
    在网上借网贷的风险:触及到个人信息、资质、管理、资金与技术风险。由于网贷平台实质上只是中介机构,进入门槛低,审批手续比较简单,几万元就能注册。因此,网贷平台正处于鱼龙混杂的格局。新平台不断涌现,伴随着业内出现不少问题。什么是网上借贷随着今年互联网金融的火热,网贷行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所谓网上借款,即个人通过网络平台开展金融活动,其通常的运作模式是个人通过网络借贷平台以第三方支付方式向他人借出小额资金并收取利息,弥补了商业银行系统的不足,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成了民间资金的合理配置。网上借款的一般程序是,选择网贷平台注册账号->完善个人信息->上传认证资料->申请贷款->借贷双方签约->成功获贷。不管是信用借款,还是担保借款、抵押借款,前三个环节都可以网贷平台上完成,节省了借款人的时间、精力、以及财力,这正是网络借款的方便之处。纵观众网络平台,各家网络借款流程类似,具体如下:第一
    2023-07-12
    128人看过
  • 档案涂改就作废吗
    对于涂改的档案,不予认可。是否属于作废档案,还需要鉴定之后相关机关再做决定。由县级以上档案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一、伪造股票债券罪怎样量刑伪造股票债券罪的量刑,一般如下: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处以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以罚款。二、昆山垃圾分类处罚标准1、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违反规定,将已分类的生活垃圾交由不符合要求的单位收集、运输的,由
    2023-03-25
    358人看过
  • 网贷风险需警惕
    在网上借网贷的风险:触及到个人信息、资质、管理、资金与技术风险。由于网贷平台实质上只是中介机构,进入门槛低,审批手续比较简单,几万元就能注册。因此,网贷平台正处于鱼龙混杂的格局。新平台不断涌现,伴随着业内出现不少问题。什么是网上借贷随着今年互联网金融的火热,网贷行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所谓网上借款,即个人通过网络平台开展金融活动,其通常的运作模式是个人通过网络借贷平台以第三方支付方式向他人借出小额资金并收取利息,弥补了商业银行系统的不足,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成了民间资金的合理配置。网上借款的一般程序是,选择网贷平台注册账号->完善个人信息->上传认证资料->申请贷款->借贷双方签约->成功获贷。不管是信用借款,还是担保借款、抵押借款,前三个环节都可以网贷平台上完成,节省了借款人的时间、精力、以及财力,这正是网络借款的方便之处。纵观众网络平台,各家网络借款流程类似,具体如下:第一
    2023-07-12
    389人看过
  • 警惕票据融资的风险
    票据融资是票据持有人通过非贸易的方式取得商业汇票,并以该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套取资金,实现融资目的。票据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现已成为资金融通和结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鉴于目前的流动性状况、货币政策和市场环境,票据融资居于高位的现象恐怕仍将持续下去。但是,这一现象的持续将加剧信贷结构失衡,压抑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金融风险。票据融资高企的背后是信贷投向的不均匀。票据融资增多出于商业银行规避风险和企业套利的动机。业内对这一点的认识较为一致。但是对于票据融资的主体,尚缺乏足够的重视。有的学者认为,票据融资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供应链融资,使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增加。我们认为这一点值得商榷。对于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如果可以通过票据贴现获得贷款,那也不过是将货款的回收形式由现金支付改为票据支付,其自身的资金状况并没有改善,套利的收益由支付方获得。对于采购商而言,如果其为中小企业,则难以获得银行的
    2023-06-06
    279人看过
  • 警惕合租房中的风险
    近期适值众多高校毕业生即将离开学校走上社会的时刻,为了解决住房,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选择了合租。但在租房过程中也引起了不少纠纷,为此记者给大学毕业生们支几招,让您既能找到合适的房屋又可以规避风险。合租须警惕假房东在记者采访中,华师大的几个同学最开始都采取合租一套完整住房的形式,但也要注意,房主是不是真正的房东,很多人自己先以低价租下居室房,然后再高价转租出去,他们可能对房主的付款方式是月付形式,但是转租出去后就要求学生们季付、半年付、甚至年付。这期间,如果出租人卷款而逃,真正的房主没有收到房租,就要收回房子,学生们的损失就严重了。那么一定要让房主出示房屋产权所有证原件,身份证原件,并核对两者是否相符合。转租房屋警惕二房东谎报租期华政的李同学对记者表示,因“二房东”谎报租赁期限,本来房主签半年的合同,却对他说签了一年,这样,他还在按时缴纳房租的时候,房子本身已经到期了,利用一两天的时间差,再谎租
    2023-06-09
    195人看过
  • 公款挪用背后的秘密
    挪用公款罪是属于行为犯,挪用公款的犯罪嫌疑人实施挪用公款的行为后,就构成挪用公款的犯罪既遂。行为犯是指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也就是不管挪用公款最终有没有成功,或者挪用公款的数额多少大小以及,有没有及时补上挪用公款只要是做过这样的行为,那么就构成挪用公款罪。私存是挪用公款吗公款私存不是挪用公款,两者存在以下区别:1、定义不同公款私存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2、犯罪主体不同公款私存是指单位或个人,而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3、行为人的主观意识不同公款私存是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目的在于非法取得公共财物的所有权;挪用公款罪是非法占用公款,目的在于非法取得对公款的使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国
    2023-07-16
    254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关系转移就是转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转移员工可以拒绝。 用人单位要转移与员工的劳动关系需要提前与员工协商,强行转移的或者是员工不同意的,员工可以以劳动合同的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为理由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并且可以要求... 更多>

    #劳动关系转移
    相关咨询
    • 买房时如何警惕风险, 买房时如何警惕风险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1-26
      一、理性对待广告宣传的广告宣传,不属于开发商所能够解决的问题,例如对周边的、银行等设施的承诺,您最好不要完全相信;另一方面建议您切记一定要亲自去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二、警惕价格欺诈一些房地产商出于促销的考虑,往往弄出五花八门的价格,比如“起价”、“均价”、“优惠价”等等。其中“起价”最不可信,它通常是指整栋住宅楼中楼层、朝向、户型最差的那套房;还有一种情况是价格的确很低,但生活配套设施差,住
    • 档案涂改后能否办理退休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10
      对于涂改的档案年龄,不予认可,涂改部分不是最先记载的,不影响认定档案出生时间,应按档案记载那里退休;影响最先记载的,可以按身份证认定出生时间办理退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8号二、规范退休审批程序,健全审批制度(二)对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实行居民身份证与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当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不一致时,以本人
    • 买房时怎么警惕“凶宅”风险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18
      买房时可以在合同中明确房屋的条件,并应多方探听业主出售房屋的情况,比如到辖区派出所了解或将其购买房屋地址作为关键字在网上搜索。 同时,买家也可要求业主在合同中约定信息披露条款。
    • 买房时该怎么警惕凶宅风险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03
      1、买房时可以在合同中明确房屋的条件,并应多方探听业主出售房屋的情况,比如到辖区派出所了解或将其购买房屋地址作为关键字在网上搜索。 2、同时,买家也可要求业主在合同中约定信息披露条款。
    • 是否需要警惕放弃留置权风险?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15
      既然留置权是债权人的权利,债权人可以依法享有留置权,也可以预先抛弃留置权。法律虽然不允许当事人任意设定留置权,但是,根据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应当允许当事人约定排除留置权。《担保法》和《担保法》司法解释明确了允许当事人预先排除留置权的行使正是基于这一理由。当事人在合同中预先约定排除留置权的,债权人在留置权条件成立时也不能留置该物,只能采取其他措施来实现自己的债权,即使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也不予以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