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米兰达规则与沉默权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10:15:37 192 人看过

在沉默权的发展历史上,可以说美国的沃伦法庭在1966年通过米兰达案件所创设的米兰达规则(MirandaWarnings)是其重要的里程碑。然而有学者将米兰达规则等同于沉默权,甚至作为沉默权的代名词;也有学者认为米兰达规则包含沉默权。实际上,在米兰达规则存在之前的数百年,沉默权(反对自我归罪特权)已栽入很多国家的成文宪法。米兰达规则作为一项诉讼规则,只是对宪法性权利——沉默权保护的外国规则,其赋予犯罪嫌疑人的只是沉默权的受告知权,其本身并不具有实体上的意义。

说到沉默权,就不能不谈有名的米兰达规则(rleofMiranda)。1963年,欧内斯特米兰达因被控犯有绑票和强奸罪而被亚利桑那州费利克斯城警察局逮捕,在未被告知有权请辩护律师、也没有辩护律师在场的情形下作了有罪供述并最终被送上法庭,虽然米兰达的辩护律师提出反对意见,亚利桑那州刑事审判法院陪审团仍裁定米兰达的供述可以作为认定有罪的证据,并作出有罪裁决。1966年6月13日,美国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厄尔沃伦推翻了对米兰达的原判决,其理由为:警方在审问在押的嫌疑犯时,应事先告知他有3种权利:即保持沉默的权利;拒绝被迫作出于己不利的供词的权利;在诉前或诉讼中聘请律师,如无力自聘律师则应由指定辩护人为之辩护的权利,否则嫌疑犯的口供不可采信。这就是刑事诉讼中极为重要的米兰达规则,也称米兰达须知。它规定警方在讯问在押的嫌疑分子之前必须告知他:你拥有美国宪法修正案第5条和第6条所规定的权利,具体内容为:

1、你有权保持沉默;

2、你所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并将要在法庭上作为对你不利的依据;

3、你有权同律师进行谈话,并有权要求在你被讯问时,有律师同你一起在场;

4、如果你需要律师又无力聘请的话,将在进行任何讯问之前代你指定律师。

沉默权(PrivilegeofSilence)又称反对自我归罪特权(thePrivilegeagainstSelf-incrimination),是被告人的一项诉讼权利。美国学者ChristophereOsakwe认为,沉默权包含以下三层含义:1、被告人没有义务为追诉方向法庭提供任何可能使自己陷入不利境地的陈述和其它证据,追诉方不得采取任何非人道或有损被告人人格尊严的方法强迫其就某一案件事实作出供述或提供证据;2、被告人有权拒绝回答追诉官员或法官的讯问,有权在讯问中始终保持沉默,司法警察、检察官或法官应及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此项权利,法官不得因被告人沉默而使其处于不利境地或作出对其不利的裁判;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就案件事实作出有利于或不利于自己的陈述,但这种陈述须出于真实的意愿,并在意识到其行为后果的情况下作出,法院不得把非出于自愿而迫于外部强制或压力所作出的陈述作为定案依据。该项原则实质上赋予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两项权利:一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于是否陈述享有不受强迫的权利;另一项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于是否陈述及是否提供不利于己的陈述享有选择权。

沉默权在西方具有悠远的传统。正义从未呼唤任何人揭露自己的犯罪,古罗马法关于自然正义的司法原则就包含了沉默权的内容;在教会法中,12世纪的圣保罗曾明确指出:人们只须向上帝供认自己的罪孽,而无须向其他任何人招供自己的罪行。一般认为,沉默权的核心内容不必自我归罪原则可追溯至英国一句古老的格言人民不自我控告。13世纪,英国宗教法庭在刑事诉讼中强迫被告人进行职权宣誓,否则将被诉诸刑求。为了对抗宗教法庭的不人道审讯方法,被告人经常以不必自我归罪作为辩护理由。后来,不必自我归罪逐渐演变成一项司法制度,沉默权即源于此。17世纪之后,随着资产阶级政权的逐步确立,沉默权开始在法律中得以确认。1789年9月25日通过的美国宪法修正案(又称权利法案)第五条规定,在任何刑事案件中不得强迫被告人自证其罪。沉默权首次正式上升为一项宪法性权利。在此之后,许多国家相继在诉讼法或宪法典中规定了沉默权。沉默权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犯罪嫌疑人的一项基本人权,作为刑事司法公正的标准之一,得到了普遍的强调和维护。沉默权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诉讼权利已在国际社会达成共识。

但是近年来,新加坡、爱尔兰、英国、美国等国权衡沉默权利弊后,纷纷通过立法对沉默权作出了限制。在英国,被告人在面临刑事指控时,突然向讯问他的警察发动袭击,或者立即逃跑,在这种情况下,被告人实施了动作方面的反应并实际在陈述方面保持了沉默,法官仍可以从这一事实中推导出对他不利的结论。1972年,英国允许法庭根据警察进行讯对问受讯问人拒绝提供有关事实的情况作出必要的推断。1987年,英国刑事审判法第二条规定,在反严重欺诈办公室的官员调查欺诈案件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如果在没有合法理由的情况下拒绝回答提问或说谎,该行为即构成犯罪;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各种例外判例,也对沉默权适用范围和适用程序进行了限制。如善意的例外、独立来源的例外、因果联系削弱的例外、公共安全的例外,等等。可以说,对沉默权加以限制代表着沉默权发展的新方向。但是英国于1998年通过了《人权法》,把《欧洲人权公约》的有关规定引入英国国内法,可以由法院在判决中直接适用,并于2000年全面实施,《人权法》的实施将对前述限制沉默权的法律构成新的挑战。

沉默权的内容,有四层含意:

1、不得被强迫自证有罪。指控公民有罪必须由控方拿出证据。嫌疑人不负举证责任,不能被迫提供不利于自己的证据。

2、有权保持缄默,拒绝陈述和回答讯问。供述基于自愿,不得强迫。

3、不得因其沉默而做出不利于被告人的推定。不得因其沉默不语而对其加重处罚。

4、警方有责任明确告之其有沉默权,否则以违反规则而使实施的行为无效,所获证据不能作为案件依据。

可见,沉默权的内容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对嫌疑人应如实供述、坦白交待的要求完全是南辕北辙。既然这样,沉默权是否就会使嫌疑人有恃无恐,为所欲为了呢?绝不是的,沉默权也有其限制。事物都有双重性,嫌疑人如果保持沉默,那么就无法为自己辩护。沉默权是保护了嫌疑人的人权,而刑事诉讼肩负的是惩处犯罪,保护受害者人权的责任。因此,行使沉默权的嫌疑人也会陷入对自己不利的地位。因为坚持缄默的同时也丧失了为自己辩护的权力和机会,司法当局就会依据其他证据做出不利于沉默者的推定和判决。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31日 01:5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逮捕相关文章
  •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沉默权的区别
    一、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沉默权的区别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沉默权联系密切,在历史发展上一脉相承,但两者其实是由区别的。沉默权只适用于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还适用于证人等,除此之外,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一)两者的理念侧重不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核心理念是保障人权,即防止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因司法机关的强制手段而提供不利自己的证据或供述。保护自己免受刑罚是人之常情,在刑事诉讼中必须禁止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手段强迫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指控自己或证明自己有罪,否则,不但侵犯了人权,更会造成滥用职权、刑讯逼供等违法行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这一理念也决定了其经常见诸于各项人权公约。沉默权则更多的倾向于平衡控辩双方的力量。国家掌握着暴力机器,任何人都无法以个人的力量与之对抗,因此,需要创设法律使国家在诉讼程序中的权力得到控制。这就需要尽可能地限制国家作为追诉方的权力,特别是对讯问、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
    2023-06-02
    199人看过
  • “取消最低工资”的喧嚣与沉默
    曾因一句“员工家属免费乘地铁是为了‘反恐’”,引来无数板砖的原广州地铁老总、现执掌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卢光霖,再出惊人之语——“现在政府扶持中小企业,但一些法规使中小企业压力很大,所以最低工资标准就别再搞了,更多人有份工才最重要。”(见2月15日《新快报》)又有人意图拿最低工资标准开刀了!最低工资标准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一种修补,也是劳动者的护身符。众所周知,我们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一些地方的最低工资标准多年没有调整。既然如此,为何仍有人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呢?身为广东省人大代表,卢光霖可以在庙堂之上建言献策,也可以面对媒体侃侃而谈。但让人不安的是,谁来与其针锋相对?谁能代表劳动者说几句话?最低工资标准不是救命稻草,也不是拯救劳动者权益困境的不二法门,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因为无须讳言的是,一些血汗工厂的老板对农民工盘剥甚深,支付的薪水却很少。有了最低工资标准,客观上,企业主的头
    2023-06-10
    207人看过
  • 我国引入沉默权的必要性
    尊重人权是一项重要的国际法原则。二战以后,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这一问题。我国已于1998年10月签署加入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但迄今为止,全国人大常委会尚未批准该公约。该公约第14条第三项庚目规定,任何人不被强迫作不利于他自己的证言或强迫承认犯罪。一般认为,该规定赋予任何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并有两层含义:一是不得以暴力、威胁、利诱和其他方法迫使犯罪嫌疑人自证有罪;二是享有沉默权,即拒绝陈述权。前者是最低标准,后者是进一步要求。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但没有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沉默权。相反,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了犯罪嫌疑人承担供述义务。可见这里关于供述义务的规定显然与刑事司法的国际标准不相一致。我国应当引入有限制的沉默权制度确立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沉默权已是大势所趋,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保障人权的
    2023-06-11
    395人看过
  • 浅谈《行政许可法》的原则与制度
    《行政许可法》是一部规范约束政府行为、救济保护老百姓的行政监督法律,其颁布实施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件大事,意义重大。文章主要探析行政许可法的七大原则和三大制度,以进一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实现两保护一监督行政立法宗旨。关键词:行政许可法、原则、制度、监督《行政许可法》2003年8月27日颁布,2004年7月1日开始实施。属于规范约束政府行为、救济和保护老百姓的法律,其制定是依法行政、理性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需要;是完善市场体制和适应入世的需要;是转变职能、深化改革的需要;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其颁布实施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件大事,是继《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和《国家赔偿法》之后又一部行政监督法,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里程碑,是廉政制度建设的亮点,是走向法治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所谓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申请,
    2023-06-06
    366人看过
  • 浅谈公司治理原则
    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又名公司管治、企业管治和企业管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在《公司治理结构原则》中给出了一个有代表性的定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的原则包含着好几个要素:诚实、信任、正直、开放、表现导向、责任感及可靠性、互相尊重及对组织有承诺。最重要的是董事与管理阶层如何建立治理的典范,为其它公司参与者可以依据的价值,并且能够有效地定期评估它的有效程度。特别是,高级行政人员表现得诚实、有道德的,尤其是在面对利益冲突及透露财务报表的时候。基本原则一、公司治理框架应保护股东权利;二、应平等对待所有股东,包括中小股东和国外股东,如果
    2023-06-11
    83人看过
  • 犯罪嫌疑人是否享有沉默权
    犯罪嫌疑人是否享有沉默权没有明确的规定。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52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但没有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也即不被自证其罪的权利)。《刑诉法》第120条同时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虽然法律没有规定在起诉和审判阶段被追诉者是否有如实回答的义务,但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回答,实际上就是否定了被追诉者拒绝供述或者说保持沉默的权利。倘若被告拒绝回答侦查人员的讯问,将作为一种拒绝悔罪的表现,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在量刑时将作为一种酌定量刑的情节予以考虑。我国立法上采取排斥“沉默权”制度固然有其长期历史因素的沉淀,比如中国封建时代,则实行“断罪必取输服供词”、“无供不录案”的制度。认为口供是认定犯罪时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证据,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只要取得了当事人的口供
    2023-06-01
    72人看过
  • 浅谈平等权
    平等权
    平等权是现代文明社会和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平等不仅是一项原则,也是现代宪法承认和保障的基本权利之一。完整意义上的平等权,首先由资产阶级提出,其含义从形式看主要包括:(1)公民在文法的平等。(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平等。(3)公民在守法上的平等。本文讨论重点是关于中国的平等权,即学术界关于平等权争论焦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否适用立法原则,以及相对平等权——合理差别。一、立法上的平等综观本国的宪法和法律规范,可以看得出我国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即司法平等,及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不主张立法上平等。关于司法与守法平等已取得大体共识,平等原则是可以适用的,也必须适用。但是立法上是否适用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以潘念之主,齐乃宽二同志为代表主张适用,本文倾向这种观点。众所周知,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环节彼此相关,相互依存,任一环节失调都将导致法律规范不能正常
    2023-06-06
    151人看过
  • 浅谈仲裁规则在仲裁中的适用
    根据工作实践,笔者了解到目前各界,包括仲裁业界对仲裁规则的地位的认识仍比较模糊。本文试图在此方面有个澄清。一、我国仲裁制度的特点根据仲裁法第四条“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仲裁机构仲裁程序的启动的前提是当事人双方出于自愿的合意表示,并且此合意表示必须依附于书面形式,此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协议仲裁制度。另外,仲裁法第七条规定“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即我国采用的是依法仲裁制度,但同时又补充适用公平合理原则。此处“公平合理”不应理解为是与“符合法律规定”相并列的仲裁原则,它只是一种补充适用原则,其补充性体现在:仲裁庭裁决时,首先应考虑适用当事人共同选择的准据法及有关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并适当考虑社会的公序良俗等因素;在当事人未做准据法的选择,且依最密切联系原则仍无法确定可
    2023-06-06
    86人看过
  • 新刑诉法沉默权指的是什么
    一、沉默权的内涵及渊源沉默权,简而言之,就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不利于自己的提问有拒绝回答和保持沉默的权利。它包含两项内容:(1)被告人有权拒绝回答追诉官员或法官的讯问,有权在讯问中始终保持沉默,司法警察、检察官或法官应及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此项权利,法官不得因被追诉人沉默而使其处于不利境地或作出对其不利的裁判;(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就案件事实作出有利于或不利于自己的陈述,但这种陈述须出于真实的意愿,禁止官员采用暴力、威胁等强制性手段致使被指控人违背意志作出有罪供述,法院不得把此情形下的供述作为定案依据。二、新刑诉法沉默权指的是什么?我国新刑诉法将第43条改为第50条,修改为:“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
    2023-04-07
    116人看过
  • 浅谈民事执行的原则
    执行原则是指对执行活动起指导作用的准则,是在整个执行程序中人民法院、当事人、协助执行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活动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执行原则体现了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它不仅决定于民事执行的性质,同时也反映了民事执行的精神实质。根据民事诉讼法和适用意见的有关规定,以及司法实践的经验,一般认为,执行应当遵循以下五项原则:一、执行合法原则执行合法原则,是指执行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和有关法律规定进行。民事执行作为人民法院的职权行为和权利人借以实现其民事权利、义务人被强制履行其义务的活动,必须依法进行。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1)执行必须以生效的法律文书为根据,没有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执行程序不能开始和进行。(2)执行必须以法定方式开始。人民法院除依职权主动执行的情况外,其他案件均须依申请开始,而且权利人申请必须符合执行的全部条件。(3)执行必须以法定程序和步骤进行。对于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步骤,在执行中应当严格
    2023-06-06
    268人看过
  • 公司清算规则的程序设计浅谈
    引言:公司是现代经济制度的产物,是平衡社会主体参与经济活动动力与风险的制度设计。经济制度建立在人的心理基础之上。任何行为都需要不断的被激励,让人感受到其努力能带来自身福利的变化,因此对公司的设立和运营规则的设立以激励性规则为主。公司的清算价值则既要保障设立该制度的积极作用,又要克制制度被滥用对社会秩序和第三人利益的不当侵害,只有在此种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实现平衡保护各方利益,从而实现公平、公正的制度价值。关键词:清算规则价值程序设计秩序一、公司清算的概念界定博登海默教授在其著名的《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一书中说到:概念乃是解决法律问题所必需的和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限定严格的专门概念,我们便不能清楚地和理性地思考法律问题。①对于公司清算概念的理解,从我的角度来国相关学者的论述来看,并不完全一致。有学者是从法律行为界定,认为清算是公司解散后对公司资产和债权债务关系进行清理处分、了结
    2023-06-09
    394人看过
  • 浅谈煤矿开采沉陷防治和控制的技术
    邢智军[中国矿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摘要:本文针对煤矿开采对矿区环境、地表破坏的影响,并以减轻危害程度为目标,根据各个矿区应合理的应用采矿方法和工艺,来防治和控制开采沉陷。关键字:开采沉陷土地复垦沉陷控制山西是煤炭大省,煤炭的开发为山西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然而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对矿山及其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日益突出,开采沉陷造成的矿区环境灾害主要有土地塌陷或积水,农田减产或绝产、道路塌陷、房屋变形破坏等,这都是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是造成矿区塌陷灾害和区域变形的根源,有效控制和减轻地面塌陷程度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之路。随着煤炭形式的好转,各集团公司都加大了环境的防治和治理,对煤炭事业来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沉陷的防治技术途径沉陷破坏的防治技术途径可以从两方面考虑;(1)对开采沉陷的控制,即通过合理选择采矿方法和工艺、合理布置开采工作面、采取井下充填法、覆岩离层带空间充填等措施
    2023-04-24
    341人看过
  • 浅谈网络维权
    消费者
    网络发展至今已经承载了部分媒体的职能,网络媒体在新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针对网络媒体消息和内容的真实性带来的巨大的挑战,网络内容监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各大网络媒体的采访了解,大部分网络媒体对内容的审核还是非常严格和将就真实性的,而针对网络开放平台,网民个人的意见和观点则成为监督和把握的难点。那么,由此而来的网络维权案件则很难控制。最近有一个事情引起了业内人士关注,悠哉旅游网一名顾客由于旅游途中发生某些不愉快事情,旅游回来后向相关媒体投诉,悠哉旅游网得知后展开调查并向投诉人和媒体做出了解决方案和相关说明。由于当事人对悠哉旅游网的解决方案不满拒绝进一步沟通,并继续在网络媒体及论坛上大肆宣传称悠哉旅游网没有做出任何回应。面对肆意的虚假信息,为了避免继续误导网民对悠哉旅游网的认识,悠哉旅游网再一次让步,为当事人进行退一赔一的处理结果。看到悠哉旅游网一次次的让步,让投诉方看到了机会,
    2023-06-07
    264人看过
  • 米兰办"广交会"推介会中国官员谈知识产权
    中国侨网消息:据意大利《欧洲侨报》报道,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慕新海博士9月18日在米兰举行的第102届广交会推介会上,大谈广交会保护知识产权的话题。他指出:请广大客商放心,中国很重视保护知识产权。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担任广交会领导委员会副主任,正说明了中国政府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慕新海副主任是在是次推介会上回答一意大利企业家的提问时说这番话的。他说,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中国政府专门成立了知识产权委员会。广交会也有专门受理知识产权的机构,几年来,该机构已经受理和认定了多桩知识产权纠纷,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8日上午,米兰第102届广交会推介会取得圆满成功。慕新海作演讲,向与会的意大利政界、商界、贸易促进机构和新闻记者介绍了广交会的发展历史和未来的规划,特别推介了第102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开设的进口展区,欢迎意大利商家积极参与,促进双方经济的交流发展。中国驻意大利米
    2023-06-08
    86人看过
换一批
#强制措施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逮捕
    相关咨询
    • 浅谈如何理解合同的默认履行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4-27
      双方当事人对合同进行约定时,未采取书面形式订立,但是合同一方当事人在实际上从双方约定履行的行为、履行合同的标准以及履行合同的行为过程来说,付诸了实践,履行了双方约定的主要义务,此时仍可视为合同已通过默认履行的方式,双方成立了合同法律关系。
    • 什么是沉默权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22
      沉默权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接受警察讯问或出庭受审时,有保持沉默而拒不回答的权利。广义上,沉默权是公民言论自由的具体表现,即任何人有权决定他愿意说什么或不说什么,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因此,面对其他人或机构的提问,均有权拒绝回答,更有权拒绝回答可能使他自陷于罪的问题。狭义上,沉默权则是专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于来自警察和法庭的讯问,有拒绝回答和保持沉默的权利。根据这种狭义的理解,沉
    • 对沉默权的法律适用探讨与我国对于沉默权的法律保障的规定是怎样的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5-06
      第一,沉默权的产生和确立是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沉默权的发展从12世纪一直延续到20世纪。从16世纪开始,英国普通法院随着国王的纠问机构的黯淡而控制了英国的刑事司法系统。在普通法传统的基础上,其司法系统朝着控告式模式转变。这一演进是非常缓慢的,而且其中一些臭名昭著的例外规则亦延续了几百年。例如,法律在1696年以前并不保证被告人有权获得一份书面的告发书,也不保证他们能有获得律师帮助的机会;而且,直到
    • 浅谈房屋赠与、继承
      辽宁在线咨询 2021-01-21
      房屋赠与的条件: 1、房屋赠与关系的主体资格需适合  作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赠与人需依法成立,国家机关需根据有关法律设立,企业应当经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社会团体需经民政部门的审核批准;作为自然人的赠与人须具备完全的行为能力,但对于受赠人可以是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 2、赠与人对房屋应当具有所有权  房屋赠与决定了房屋的权属,是房屋所有权人行使处分权的重要表现,仅对房屋享有占
    • 浅谈合同的成立原则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7-01
      1、双方当事人应具有实施法律行为的资格和能力。 2、当事人应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意思表示一致。 3、合同的标准的和内容必须合法。 4、合同双方当事人必须互为有偿。 5、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其中,合同的成立,是指双方当事人依照有关法律对合同的内容和条款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合同成立的判断依据是承诺是否生效。 而合同生效,是指合同产生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