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刑诉法释放依据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2-18 16:41:06 208 人看过

1、刑事拘留后因证据不足释放的,可适用《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

2、因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犯罪或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可适用《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

3、刑事拘留期限届满,因侦查需要变更为其他刑事强制措施的,可适用《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

4、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而释放的,适用《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第三款。

5、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并撤销案件的,解除刑事强制措施时可适用《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

6、只有确系采取强制措施不当,需要撤销和变更的,才适用《刑事诉讼法》第73条,一般情况下应当尽量避免使用第七十三条。

7、《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认为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但是必须将被拘留的人立即释放。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立即复核,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执行

8、《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公安机关对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都必须在逮捕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逮捕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9、《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综上所述,刑事诉讼法释放的法律依据主要是证据不足、不构成犯罪或不追究刑事责任、变更为其他强制措施、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等情况,法律是公正的,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弃惩罚一个犯罪的人,其存在是为了维护世间的公正与法制。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30日 13:2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解除取保候审相关文章
  • 最高院刑事诉讼法解释的内容在我国是什么?
    一、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申诉期限应当如何进行理解?刑事诉讼中申诉期限问题,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理解。在法院判决生效以后到刑罚执行完毕之后两年内,可以提出申诉;超过2年提出申诉,如果是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或者原审被告人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人民法院未受理的或者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应当受理。《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试行)》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申诉人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内提出的申诉,应当受理;超过两年提出申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受理:(一)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二)原审被告人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人民法院未受理的;(三)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
    2023-04-13
    122人看过
  • 在我国高温费室内的依据是什么
    一、在我国高温费室内的依据是什么?室内工作场所温度在33℃以上、35℃以下的,高温补贴按每人每天不低于5元标准发放;35℃以上37℃以下的,按每人每天不低于10元标准发放;37℃以上的,按每人每天不低于15元标准发放。如果是在写字楼上班的白领,大多数时间在办公室,有空调一直吹着,还能拿到高温补贴吗?答案是不能!市人力资源劳动局劳动关系处负责人说,即使室外高达37℃,而你所在办公室的室内温度为26℃,就不能获得高温补贴。二、可以享受高温补贴的人1、劳动者从事露天岗位工作以及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含33℃)的(以下统称高温作业),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在工资清单中列明具体项目及数额。2、用人单位安排高温作业劳动者当月临时从事非高温作业的时间不超过4个工作日的,用人单位应当足额发放当月的高温津贴;5个工作日以上的,用人单位可按劳动者当月从事高
    2023-06-18
    245人看过
  • 在我国当事人判缓刑是否当庭释放?
    当庭释放有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因为法庭最终判决当事人无罪才会发生的一种情形,不过因为被判处缓刑的这部分犯人将来肯定是不需要继续关押在监牢当中的,因此,有机会争取缓刑的犯罪嫌疑人跟社会上其他普通民众有的时候都非常的好奇,在我国当事人判缓刑是否当庭释放?在我国当事人判缓刑是否当庭释放?宣判缓刑后,非在押犯应立即释放,如果是在押犯,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并立即通知公安机关。自社区矫正工作实施后一般是由当地司法局社区矫机构进行接收,并指定服刑人员按规定时间到住所地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百五十五条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率的,不能立即执行。如果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押,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
    2023-04-28
    149人看过
  • 在我国运毒死刑的法律依据怎么规定
    在我国运毒死刑的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二款: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运毒死刑标准运输鸦片一千克以上、甲基苯丙胺50克或是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就会判死刑。运毒也就是说运输毒品,不管是帮人运输还是自己运输或者是不知请运输,定量在50克判刑,如果是私藏毒品罪那么50克是不会判死刑,最多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销售毒品自身携带15克则拘留15天并且罚款(新治安管理法)规定,在15克以上则可以判刑,通常都会判3年以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
    2023-08-12
    87人看过
  •  我国应急法律的立法依据是什么?
    该段内容介绍了应急相关的立法法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包括法律、法规或条例、应急预案等规定以及标准或管理办法。其中,我国尚未出台《紧急状态法》、《公民知情权法》和《紧急动员法》。应急相关的立法法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我国尚未出台《紧急状态法》、《公民知情权法》和《紧急动员法》);其次,是由政府、行业和企业颁布的关于应急救援管理的相应法规或条例;第三,是以企业发布令的形式颁布的应急预案等规定;最后,是与应急救援活动直接相关的标准或管理办法。 立 法 层 次 : 如 何 划 分 我 国 应 急 法 律 体 系 ?应急法律体系是指在应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下,由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体系。我国的应急法律体系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法律。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应对突发事件采取的总体方针和原则,以及各相关部门在
    2023-09-13
    313人看过
  • 法律依据:逮捕与释放
    关于逮捕释放转取保候审法律条款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四)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检察院不批准逮捕后多长时间要释放检察院不批捕,最长37天放人。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施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查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
    2023-07-06
    224人看过
换一批
#取保候审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解除取保候审
    相关咨询
    • 我国刑诉法的精神病鉴定是什么依据?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8-23
      在我国刑诉法精神病鉴定依据: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在精神疾病的间歇期或是疾病缓和期出现危害行为的,因其精神活动已恢复正常,即不能评定为无责任能力;处于智能缺损状态,即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状态,应当在一定程度上负刑事责任。
    • 有效醉驾法律依据是什么在我国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7-20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和检验方法》的规定,饮酒驾车判断标准为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根据计算,一般情况下饮用350mL(约相当于1小瓶啤酒或半两白酒)后,血液酒精浓度就可达到0.02(20mg/100ML),即达到饮酒驾驶的处罚条件。
    • 刑事诉讼法释放的法律依据包括哪些
      安徽在线咨询 2023-11-20
      1、刑事拘留后因证据不足释放的,可适用《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六条。 2、因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犯罪或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可适用《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3、刑事拘留期限届满,因侦查需要变更为其他刑事强制措施的,可适用《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五条。
    • 在我国我国判定为酒驾的依据是什么?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2-12
      1醉驾一律吊销驾照,5年禁驾。 2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吊销驾驶证,10年禁驾并依法追究刑责;重新取得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酒驾 1酒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责,并吊销驾驶证,终生禁驾。 2酒驾罚款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暂扣驾驶证6个月;再次酒驾拘留10日和罚2000元,吊销驾驶证。 3酒驾营运机动车,拘留15日,罚款5000元,吊销驾驶证且5年禁驾。
    • 依据什么司法解释缓刑?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2-16
      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