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罪要求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客观上表现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客体为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
犯罪构成如下:
1.主体要件:本罪要求主体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主观要件:本罪要求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但仍然故意实施该行为。
3.客体要件:本罪要求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即行为人的行为会破坏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扰乱社会秩序。
4.客观要件:本罪要求客观上表现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
帮 助 犯 罪 分 子 逃 避 处 罚 罪 的 构 成 要 件 是 什 么 ?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即窝罪,是指明知是犯罪分子,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藏处所、财物,或者提供交通、通信工具,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构成要件有三个:
1. 明知是犯罪分子:行为人需明确知道他帮助的对象是犯罪分子。
2. 提供隐藏处所、财物:为犯罪分子提供藏匿、转移、毁灭罪证或者提供给犯罪分子本人使用、消费的处所、财物。
3. 帮助其逃匿:行为人需积极地帮助犯罪分子逃脱,使犯罪分子逃离法律制裁的范围。
以上三个要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认定行为人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若行为人明知他人实施犯罪,但并未提供帮助使其逃匿,则不构成该罪。
以上是对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构成要件的详细解释和说明。若行为人明知他人实施犯罪,但并未提供帮助使其逃匿,则不构成该罪。
《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
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探讨:如何协助犯罪嫌疑人逃避法律制裁?
409人看过
-
探讨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影响
396人看过
-
探讨:刑事责任如何追究以及如何让犯罪分子无法逃脱法律制裁?
457人看过
-
处罚标准:避免犯罪分子逃脱法律制裁的方法
332人看过
-
商检逃避是否构成犯罪的法律分析
56人看过
-
探讨裁定失职罪的构成要件
480人看过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
共同犯罪构成要件探讨河南在线咨询 2024-11-13不同犯罪不构成共犯共犯存在的前提是存在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所犯的罪名是一个罪名。而不同的犯罪不会构成共同犯罪,自然也就不会存在共犯。根据《刑法》第25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
犯罪构成四要件的来源:探讨与分析陕西在线咨询 2024-11-25a. 犯罪客体是指某种犯罪所侵犯或破坏的某种利益。 b.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在什么样的客观条件下,用什么样的行为,使客体受到什么样危害的要件。 c.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的人,在刑法学上称之为犯罪人。 d.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实施犯罪时主观心理状态的要件,在刑法学上称之为犯罪的主观方面。
-
为犯罪分子逃避司法实务而帮助犯罪分子构成何种犯罪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14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构成窝藏、包庇罪。具体讲窝藏、包庇的行为有两种情况:其一表现为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犯罪人逃匿。比如将犯罪人隐匿于家中、山洞等处,使其不被司法机关发现;为犯罪分子指示逃跑的路线、方向;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藏的地址;为犯罪分子提供钱财、食品和其他物品,使犯罪分子在逃跑过程中不为生活所困,利于犯罪分子长期躲避。其二是作假
-
能否使用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的银行卡?宁夏在线咨询 2024-12-06在过去的五年内,针对涉案银行的信用卡等金融业务,明确禁止当事人开户办理。但对于其他银行的具体规定,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在买卖银行卡或公司账户的案件中,相关人员可能会被处以五年内冻结其银行账户的非柜台交易和支付账户的全部功能,并且不能为他们新开设任何新账户。 这意味着在这五年内,当事人将无法使用自动存款机进行资金存取,无法通过刷卡方式实现购物目的,以及无法使用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工具与其关
-
酒驾者如何逃避法律制裁?天津在线咨询 2024-12-02如果酒驾者被认定为危险驾驶罪或交通肇事罪,则将按照这两个罪名中的较重者进行处罚。如果酒驾者顶包,则会被涉嫌包庇罪,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如果情节严重,则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不过,如果仅仅是酒后驾车,则不构成犯罪。 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处罚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都没有对包庇行为做出明确规定,但可以依照妨碍执行职务的行为给予治安处罚。在实际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