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顶替人怎么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22 10:46:52 175 人看过

肇事逃逸冒名顶替后果具体如下:

一、酒驾的人构成危险驾驶罪或者交通肇事罪,顶替的人构成包庇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酒驾的人不构成犯罪的,顶替的人可以依照妨碍执行职务的行为给予治安处罚。

一、醉酒顶包未遂怎么处罚

看酒驾的人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或者交通肇事罪。如果是,那么顶包这个人就涉嫌包庇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ー千元以上ニ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二、窝藏、包庇罪既遂的如何量刑?

行为人构成窝藏、包庇罪既遂,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本罪为选择性罪名,具体包括窝藏罪和包庇罪。

三、酒驾顶包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醉驾顶包现象的法律后果:醉驾当事人构成危险驾驶罪,一般处拘役,并处罚金;醉驾顶包人构成包庇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9日 11:2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酒驾逃逸找人顶替如何处罚
    一、酒驾逃逸找人顶替如何处罚1、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酒贺顶替被发现后如何处罚,要依据酒驾是否构成犯罪而定,构成犯罪的可以按包庇罪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罚。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二、酒驾发生交通事故要负全责吗首先,酒驾发生交通事故不一定要负全责,要根据事故各方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来确定责任。其次,发生交通事故后,通常情况有以下行为,一般都会认定为全责:1、追尾前车尾部的,负事故全部责任;2、变更车道时,未让正在该车道内行驶的车先行的,负事故全部责任;3、绿灯亮时,转弯车未让被放行的直行车先行的,负事故全部责任;4、红灯亮时,右
    2023-06-11
    305人看过
  • 找人“顶包”构成肇事逃逸
    8月31日晚,长沙市岳麓交警大队依法对涉嫌交通肇事罪的驾驶人杨某实施刑事拘留,在案件中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的陶某、汤某、周某也被依法处以罚款并处行政拘留,至此,一起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件的4名违法当事人全部归案。7月16日15时16分许,杨某驾驶湘AXXXXX号轿车与陶某、周某一同去星沙,当车行驶至岳麓区望城人民医院望城坡分院路段时,将正横过马路的老人周某文撞倒在地。杨某立即下车扶起老人并拨打120,当要进行交通事故报警时,他却犹豫起来。因其未随身携带驾驶证且证件尚在实习期,害怕因此受到处罚。于是,杨某请陶某找熟人为其顶包,陶某找来了正在附近的同乡汤某。当汤某到达现场时,接到报警前来的民警向其询问情况,汤某果断承认自己为肇事驾驶人。此后,被撞老人因伤势过重,于7月19日抢救无效宣告死亡,肇事者可能面临刑事责任。民警在调阅案件监控视频时发现,肇事车内隐约看到只有三人,而不是现场的四人。据
    2023-06-08
    165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逃逸后逃逸怎么办,交通肇事顶包
    关于“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逃逸后逃逸怎么办,交通肇事顶包”的相关解答如下: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会产一诸多不利后果。交通事故逃逸后自首的可以减轻刑罚的一个条件。交通事故逃逸的处罚如下:首先,是民事赔偿责任方面。通常情况下,交警会根据事故各方的过错来认定各方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比例。而在肇事逃逸的情况下,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逃逸的当事人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除非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逃逸方的责任。也就是首先推定逃逸方负全责,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才能减轻部分责任。显然,逃逸会加大肇事者的民事赔偿责任。其次,是行政处罚方面。在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如果当事人没有违章,则不会受到行政处罚。如果一方逃逸,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逃逸者会被处以200元元的罚款,并可能被处以15日以下拘留,更为严重的是,逃逸者会被吊销
    2023-02-17
    441人看过
  • 肇事逃逸让妻“顶包”
    摩托车司机夜晚被撞凶手逃逸2011年2月22日晚20时许,湖南省永州宁远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接到群众报警称:在永连公路(s216线)柏家坪镇黄泥坝路段一辆小车与一辆摩托车发生事故,小车逃逸,摩托车驾驶人被撞伤,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宁远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立即赶赴事发地点。同时,将警情转达给120急救中心,抢救伤员。待民警和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受害人已经死亡。现场除了不知姓名的死者和碰撞时遗留下来的一些碎片外,再也找不到肇事小车和目击证人。通过细致入微的勘查工作,民警们在案发现场找到了肇事小车因碰撞后遗留下来的防雾灯等重要物证和线索。同时,民警们还查清了受害人的身份。受害人李某忠,男,现年28岁,系宁远县柏家坪镇寒塘村村民。肇事司机主动自首2月23日下午,就在侦破工作进一步展开时,柏家坪镇的柏某陪同其妻欧阳某英来到宁远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投案自首。据嫌疑人欧阳某英交待:因为2月22日天气突
    2023-06-08
    61人看过
  • 酒驾逃逸,找人顶替,怎样证明
    可以通过电子眼拍摄的录像、事故现场勘查人员的勘查记录、交通事故事后的审理得到的陈述等证据来予以证明。重特大事故情况下,被顶替者按肇事逃逸定性处理;顶替这按包庇罪、妨碍公务罪定性。如果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冒名顶替者构成包庇罪。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证明予以包庇,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醉驾的证据有:1、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2、有证人的,能够证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证言;3、酒精呼气试验检查表和血液酒精含量报告单;4、血样提取记录或提取登记表;5、说明执法民警出具的扣押证明;6、当场抓获的被告人及被告人驾驶的车辆的照片或者试听材料;7、与案件有关的其他证据材料酒驾逃逸冒名顶替怎么处理肇事者在酒驾肇事后逃逸,属于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而要求他人替自己承担责任,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个重要因素。酒后逃逸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符合《最
    2023-08-14
    152人看过
  • 肇事逃逸顶包逃刑数年
    1、肇事逃逸顶包逃刑几年。动机各有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交通肇事者逃避法律的调查。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应当依法查处,准确打击交通肇事者和“包工头”。“总承包人”是一般主体的,应当以包庇罪论处;包庇罪是指包庇明知是虚假证明而犯罪的人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明知是犯罪分子提供藏匿场所或者财物帮助其逃逸或者以假证掩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5-31
    176人看过
  • 找人顶包是否算逃逸肇事?
    交通肇事后让人顶替的行为本质上可分为交通肇事后的“逃逸”和“顶替”两个行为。肇事者的“逃逸”是一种规避法律责任、侵害被害人权益的违法行为,属于交通肇事中的从重评价的范围,其侵害的是公共安全;而肇事者让人“顶替”的行为虽然与交通肇事本身有一定的因果联系,但其实质上侵害的是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其侵害的法益显而易见的已远远超出了前行为所能涵盖的范围。交通肇事后让人顶替的行为是独立的事后行为,其符合妨害作证罪的犯罪构成,应当与交通肇事罪数罪并罚。理由是:交通肇事后让人顶替的行为属于对责任归结的逃避,此时,交通事故已经造成了对公共秩序的威胁,同时造成了严重的人身或者财产损害,客观上已构成交通肇事罪。让人来顶替属于独立的第二阶段的行为,该行为侵害的法益是司法活动的公正和效率性,同时也不符合事后不可罚理论论述的范围,因此应当另行定罪量刑,以此来更好体现罪刑相适应的原则。肇事逃逸找人顶包两者怎么处理肇
    2023-07-06
    125人看过
  • 肇事逃逸换人顶包可以告他么
    一、肇事逃逸换人顶包可以告他么可以。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找人顶包的行为,隐瞒肇事者真实身份的目的显而易见,而隐瞒肇事者真实身份出发点之一又是为了规避法律责任,逃避法律追究。所以找人顶包行为一种特殊形式的逃逸。也就是说当发生事故即便找人顶包,那么会追加刑法的责任。“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刑法》第一
    2023-06-17
    466人看过
  • 肇事逃逸造成植物人怎么处罚,肇事逃逸的认定
    一、肇事逃逸造成植物人怎么处罚交通肇事致受害人变成植物人的,按交通肇事罪处罚,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肇事逃逸的认定范围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八种情形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
    2023-06-17
    228人看过
  • 交通事故逃逸顶替自首会怎么处理?
    交通事故顶替自首涉嫌构成包庇罪,将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的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事故逃逸该怎么处理?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以下拘留。2.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没有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3.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并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领取机动车驾驶证。《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
    2023-08-04
    53人看过
  • 肇事逃逸自首算逃逸吗?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处罚?
    肇事逃逸自首算逃逸吗算。即便之后再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但“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事实已经成立,不能因后来的自首而否定当时的逃逸事实。虽然不能否定逃逸定性,但并不妨碍对自首情节的认定。法院根据其自首情节,应当依法减轻处罚。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处罚《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视情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由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向公安机关报告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肇事人的法定义务,而肇
    2023-05-06
    53人看过
  • 交通事故顶替一定属于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后找人顶替交通肇事人及顶替人应当依法分别处罚。交通肇事后让人顶替的行为属于对责任归结的逃避,此时,交通事故已经造成了对公共秩序的威胁,同时造成了严重的人身或者财产损害,客观上已构成交通肇事罪;让人来顶替属于另外的行为,该行为侵害的是司法活动的公正,不符合事后不可罚理论论述的范围,因此应当另行定罪量刑。一、顶替酒驾的后果是什么顶替酒驾的后果是会影响事故责任的认定,比如被替换的驾驶员无驾驶资格、存在酒驾等情形,而且可能会因为顶替的行为构成犯罪。如果不存在上述类似情形,即使替换驾驶员,也不影响事故责任。事故责任是确定当事人的民事责任(民事赔偿)、行政责任(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刑罚处罚)的基础。如果查明了顶替的事实,所有的法律责任当然要由原先的驾驶员承担,对于顶替人来说,他是不承担事故责任的,他要承担是另外一种法律责任,包括事故当事人一旦构成交通肇事犯罪其本人构成包庇罪的刑事责任。需
    2023-03-04
    96人看过
  • 肇事逃逸造成人10级伤残,对肇事逃逸者怎么处罚
    肇事逃逸致人十级伤残,不构成重伤,一般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司机不需要负刑事责任。但是肇事逃逸方肯定是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的,并且需要给受到十级伤残的人赔偿相应的医疗费用,保养费用伤残费用等等。如果导致了对方的残疾也需要有残疾赔偿金和残疾用具费等。一、交通事故十级伤残大约赔偿多少钱交通事故造成十级伤残的,受害者可以要求赔偿:医疗费、住院伙食费、营养费、交通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设备费等。如果已经构成十级伤残的,还可以要求赔偿相应的残疾赔偿金,受害者家属的精神抚慰、生活费等具体数额的计算需要结合伤者的实际情况、交通事故的处理费用和必要的处理费用来确定。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费、住院费等代收凭证,结合受害者的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二、若是醉酒驾驶,处罚标准如下:1、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2、如果是醉酒驾驶营运机动
    2023-06-24
    72人看过
  • 顶替逃逸的法律规定
    《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交通肇事后让人顶替的行为属于对责任归结的逃避,此时,交通事故已经造成了对公共秩序的威胁,同时造成了严重的人身或者财产损害,客观上已构成交通肇事
    2023-03-23
    326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2022年顶替交通肇事逃逸会怎么罚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14
      就逃逸冒名顶替后果具体如下: 一、酒驾的人构成危险驾驶罪或者交通肇事罪,顶替的人构成包庇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酒驾的人不构成犯罪的,顶替的人可以依照妨碍执行职务的行为给予治安处罚。 【法律依据】
    • 顶替肇事逃逸是怎样的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11
      交通肇事逃逸后找人顶替交通肇事人及顶替人应当依法分别处罚。 交通肇事后让人顶替的行为属于对责任归结的逃避,此时,交通事故已经造成了对公共秩序的威胁,同时造成了严重的人身或者财产损害,客观上已构成交通肇事罪;让人来顶替属于另外的行为,该行为侵害的是司法活动的公正,不符合事后不可罚理论论述的范围,因此应当另行定罪量刑。
    • 构成了交通肇事逃逸了还找人顶替,肇事逃逸后冒名顶替怎样判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29
      冒名顶替嫌疑人已经构成犯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首先,行为人要有交通肇事后逃跑的行为;其次,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跑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里的“逃跑”,不能仅仅理解为“逃离现场”,因为逃逸造成的本质后
    • 顶替肇事逃逸会判刑吗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25
      一般事故前提下,被顶替者按肇事逃逸定性处理;顶替者按妨碍公务行为看待。重特大事故情况下,被顶替者按肇事逃逸定性处理;顶替这按包庇罪、妨碍公务罪定性。如果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冒名顶替者构成包庇罪。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证明予以包庇,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
    • 无证驾驶肇事逃逸找人顶替罪名顶替人犯法吗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6-25
      对于顶替人,其触犯了《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的窝藏罪、包庇罪《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