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立案条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22 10:11:49 404 人看过

一、民事案件立案条件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民事起诉和受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含义是指与起诉案件的诉讼标的有直接有利害关系,或者说,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利或其他权益直接遭到他人的侵害或者直接与之发生了权利、义务归属的争执。

(二)有明确的被告。所谓明确的被告,是指原告起诉必须明确指出被告是谁,也就是要明确谁侵害了他的民事权益,或者谁与原告发生了民事权益的争议。但是需明确的一点是,法律只要求“有”明确的被告,而不论所列的被告是否适格,也就是说即使当事人告错了人,在立案阶段,法院不进行审理和查明,因此,并不妨碍诉讼的成立。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有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原告要求人民法院予以确认或保护的民事权益的内容和范围应当明确、具体,请求人民法院保护什么、支付什么、反对什么、确认什么等应清楚、明白,不能模棱两可。事实和理由是指原告必须向人民法院陈述的“案件事实”和“证据”以及支持该诉讼请求的理由。法律要求原告持有事实理由,就是要求原告说明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发展、变更、消灭的情况及所持的观点、理由,并提供有关证据。至于原告的理由是否成立、证据是否充分、确凿,法院在立案审查阶段不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原告起诉的案件应该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也就是说,应当属于由人民法院主管,人民法院依法有权对这一案件进行审判。另外,接收诉状的法院必须对该案有管辖权才能正式受理该案件。

二、民事案件立案之后多久开庭

民事案件立案后,开庭时间跟送达和适用程序有密切关系,依据《民事诉讼法》相关关于审限的法条规定及原则,一审一般是立案后5日内移送至审判部门,之后就要看何时送达和适用程序了:

(一)如果适用的是简易程序,审判部门应当在5日内向当事人送达,法院在当事人在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之后安排开庭;

(二)如果适用的是普通程序,则需要在30天之后安排开庭;

(三)如果被告下落不明,则需要公告送达,公告送达的期限是60天,公告送达期满后视为送达,可安排开庭。

三、民事案件审理期限规定

民事案件审理期限规定如下:《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第一百八十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公告期满后三十日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但审理选民资格的案件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 第一百六十一条 对简单的民事案件,原告可以口头起诉。\n当事人双方可以同时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请求解决纠纷。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可以当即审理,也可以另定日期审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7日 14:2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案件民事纠纷立案标准
    法律综合知识
    一、案件民事纠纷立案标准案件民事纠纷立案标准如下: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含义是指与起诉案件的诉讼标的有直接有利害关系。2.有明确的被告。所谓明确的被告,是指原告起诉必须明确指出被告是谁,也就是要明确谁侵害了他的民事权益,或者谁与原告发生了民事权益的争议。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有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原告要求人民法院予以确认或保护的民事权益的内容和范围应当明确。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原告起诉的案件应该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二、民事纠纷与刑事纠纷的区别是什么1.承担法律责任不同,民事纠纷一般是赔偿损失、恢复原状,修理等,刑事责任主要包括承担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拘役、管制、罚金等责任。2.解决方式不同,民事纠纷可以双方协商解决,也可以放弃权利。刑事一般通过公检法依据行使诉法解决,没
    2023-07-10
    274人看过
  • 刑事案件的立案条件是什么,立案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刑事案件的立案条件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六十二条“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由接案单位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由此可见,立案的标准有三条:1、有犯罪事实即已经受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律,构成了犯罪。这种犯罪事实已客观存在,非主观臆测;已有证据证明,并非毫无根据。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即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刑罚处罚。如果其行为仅构成犯罪,而依法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也不应立案。3、属于自己管辖如前所述,公安机关只能管辖法律规定的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应当管辖的一定要管,不管是失职;不应当管辖的一定不管,管了就是越权。综上所述,只要符合以上三点,不管对方是什么人,哪怕是没见过他,都不能影响立案。
    2023-06-14
    405人看过
  • 刑事案件民事调解条件
    刑事案件涉及人身权利受到侵害或者财物受到损毁的,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刑事和解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加害人)能积极主动地向被害人认罪、道歉,并愿意对被害人给予经济赔偿,在取得被害人谅解后,在国家专门机关或者专业法律人员主持下,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协议,国家专门机关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或者给予其从轻处罚的一种案件处理方法。那么,适用刑事和解的条件是什么呢?以下是相关介绍,仅供参考。第二百七十七条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第二百七十八条双
    2023-04-21
    303人看过
  • 行政案件立案和刑事案件立案
    刑事案件是对审理涉嫌犯罪案件的,分为公诉和自诉,是国家对严重的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进行确认和处罚,是最严厉的惩罚。行政案件则完全不同,它指公民对行政机关(主要指国务院及各部委局署、各级人民政府及直属部门)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撤销、变更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是公诉机关或者自诉人,被告人,被害人。行政案件的原告是公民和组织,被告是行政机关,在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不可以起诉公民和组织。一、在行政诉讼当中如何确定第三人《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有利于准确查明案件事实,及时解决纠纷,减少诉累,其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什么样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与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行政诉讼法未作具体规
    2023-03-13
    211人看过
  • 本案应否作为民事案件立案
    〔案情〕2007年12月间,新干县村民肖某、陈某与杨某相识。肖某、陈某以向杨某介绍对象为由,三人共同至云南省昆明市,期间路费、食宿费均由杨某提供。肖某、陈某二人给杨某介绍了当地的一位姑娘,在未到过女方家中了解的情况下,杨某遂要家人从新干汇款2万元至肖某银行卡中作为结婚礼金,该女子随即就与三人一起回到新干。在新干杨某家中住了两晚之后,杨某提出要与其打结婚证,该女子借口外出就再也没有回来。2008年元月6日,杨某找到肖某、陈某,二人于是向杨某出具了收条,证明代为收取了2万元的结婚礼金,并承诺在120天内为杨某介绍对象,否则就退还所收2万元礼金。但肖某、陈某既未为杨某介绍对象,也未退还2万元,肖某更是不知所踪。〔分岐〕对本案是否应当作为民事案件立案审理,存在二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本案不应立民事案件。本案属于诈骗犯罪,当事人应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肖某、陈某与杨某相识后,知其想找个对象成家
    2023-06-07
    163人看过
  • 刑事立案刑事犯罪立案的条件
    (一)事实条件,即有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是指有被客观、真实的证据所证明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的存在,包括犯罪的预备、实施、未遂、中止和既遂,但是,这不意味着证实犯罪的证据需要确实充分,但也不应是办案人员凭估计、猜测得出的结论。这里所指“有犯罪事实”,主要是指犯罪事件已经发生,即有犯罪的客体和客观要件;而对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的查明则不是立案的必要条件,而是立案后需要进一步查清的问题。因此,此时的证据并不要求达到充分的程度,也不要求一定要查获犯罪人,更不要求查明全部案件的事实和情节。(二)法律条件,即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立案追究的行为,必须是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罚应罚性的行为,只有当这种犯罪事实确需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才予以立案。一、刑事犯罪的法律程序有哪些(一)首先,公安机关会视情况对其进行刑事拘留,三日提请检察院批捕,可以延长一至四日,检察院一般会在七日内决定是否批准逮捕,如果
    2023-03-01
    131人看过
  • 行政案件转立刑事案件哪一条
    对发现或者受理的案件暂时无法确定为刑事案件或者行政案件的,可以按照行政案件的程序办理。在办理过程中,认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办理。一、违法案件终止侦查的情形是怎么规定的?《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五十九条经过调查,发现行政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公安派出所、县级公安机关办案部门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以上负责人批准,终止调查:(一)没有违法事实的;(二)违法行为已过追究时效的;(三)违法嫌疑人死亡的;(四)其他需要终止调查的情形。终止调查时,违法嫌疑人已被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二、行政案件侦查期限行政案件侦查期限如下: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
    2023-03-31
    164人看过
  • 刑事立案后撤案的条件
    一、刑事立案后撤案的条件1、《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2、《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二、公安机关如何处理撤案公安机关作出撤销案件决定后,应当在三日以内告知原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法定代理人以及案件移送机关。公安机关作出终止侦查决定后,应当在三日以内告知原犯罪嫌疑人。需要撤销案件或者对犯罪嫌疑人终止侦查的,
    2023-04-25
    445人看过
  •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立案流程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一、立案时,自诉人可以对被害人的犯罪行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包括对被害人造成轻伤、重伤、伤害和死亡。第二,在只有一个被告人的公诉案件中,如果被害人遭受的损失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造成的,如果其他犯罪嫌疑人在逃,犯罪事实难以查明,犯罪情节难以认定,不应列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第三,在自诉案件中,自诉人提起了几起被告人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调查记录和伤残鉴定的,应当列为被告;没有侵犯事实的,不应当列为被告,并退回相关材料补充。第四,自诉人诉状中的每一项诉讼请求都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多久开庭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开庭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只有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迟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有本法第
    2023-08-18
    252人看过
  • 民事起诉和立案的基本条件
    民事起诉条件和立案条件为:1、民事纠纷的一方当事人,争议的权利义务直接影响该公民的民事权益;2、原告可以指出被诉对象是谁;3、当事人有明确的诉讼主张和事实理由;4、该案受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法院管辖,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对该案有审判权。民事起诉法院立案条件有哪些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民事起诉和受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含义是指与起诉案件的诉讼标的有直接有利害关系,或者说,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利或其他权益直接遭到他人的侵害或者直接与之发生了权利、义务归属的争执。2、有明确的被告。所谓明确的被告,是指原告起诉必须明确指出被告是谁,也就是要明确谁侵害了他的民事权益,或者谁与原告发生了民事权益的争议。但是需明确的一点是,法律只要求“有”明确的被告,而不论所列的被告是否适格,也就是说即使当事
    2023-07-04
    63人看过
  • 民事立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一、民事立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根据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民事立案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必须有明确的被告。明确的被告是指被告的身份、住所等信息必须清晰明确,以便法院能够依法送达法律文书和进行后续的诉讼活动。3.原告必须提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这意味着原告在提起诉讼时,必须明确自己的诉讼请求,并提供相关的事实和理由来支持其主张。只有当以上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民事案件才能被成功立案并进入后续的诉讼程序。二、民事立案的时间规定民事立案的时间规定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1.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立案的时间一般为七日内。2.当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后,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3.如果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也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不予受理的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这
    2024-03-13
    93人看过
  • 立案审理民事案件的期限
    民事诉讼当事人
    进行民事起诉在法律上就是会进行相应的立案的,这个民事起诉的立案一般来说是在七天以内进行的,七天内进行的立案完成后才会进入下一程序。民事诉讼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一般都会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民事诉讼立案后多久通知被告《民事诉讼法》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原告其实立案之后,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在收到答辩状之后,应当在收到答辩之日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2023-07-03
    399人看过
  •  民事案件立案时效是多长?
    民事诉讼立案时间是七日内,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口头起诉后,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则应在七日内立案,同时通知当事人。若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则应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若原告对裁定不服,则可以提起上诉。立案是民事诉讼的重要环节之一,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先报送材料至法院,由法院进行材料审查完成立案工作,进而进行下一流程的诉讼活动。通常民事诉讼立案材料有起诉状、主体资格证明、起诉证据材料等等。民事诉讼立案的时间一般为七日内。当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口头起诉时,经过审查,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则应在七日内立案,同时通知当事人。若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则应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若原告对裁定不服,则可以提起上诉。立案是民事诉讼的重要环节之一,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先报送材料至法院,由法院进行材料审查完成立案工作,进而进行下一流程的诉讼活动。通常民事诉讼立案材料有起诉状、主体资格证明、起诉证据材料等等。 民事案件
    2023-08-31
    492人看过
  • 民事纠纷立案需要什么条件
    法院立案,需要提交诉状和证据材料。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原告与本案有直接的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交副本。原告是个人的,提交身份证及复印件一份,原告是法人的,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起诉时证据材料应当提供复印件,原件可以在开庭时提供。原告委托代理人提起民事诉讼的,需要原告签字的授权委托书。民事纠纷特点所谓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可处分性的),是处理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所以所有违反这一概念的行为就会引起民事纠纷。民事纠纷分为两大内容:一类是财产关系方面的民事纠纷,另一类是人身关系的民事纠纷。其解决机制有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公力
    2023-07-25
    97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不予立案的民事案件的受理条件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1-20
      根据民诉解释第139条的规定,对于立案发现不符合民事案件的受理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 关于民事案件的受理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其中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即不能是法律规定的行政诉讼案件、刑事诉讼案件或者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
    • 民事案件立案之后立案,案件是否会中止呢?
      上海在线咨询 2021-11-25
      民事立案程序可能在刑事立案后中止。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一款,被害人因被告人犯罪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受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受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和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百零四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与刑事案件一起审理。只有防止刑事案件审判延误,同一审判机构才能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
    • 刑事案件立不了案民事能立案吗
      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07
      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即构成刑事上的,刑事不立案就代表构成不了刑事犯罪,民事这边可以去立案,但是原告自己负有举证责任,并且应当承担举证不到位所带来的不利后果
    • 刑事案件立案条件是什么,怎么立案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0-31
      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等行政执法机关根据各自的管辖范围,对报案、控告、举报、自首、自诉人起诉等材料进行审查后,决定作为案件进行调查或审判的诉讼活动。 刑事诉讼立案的条件是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属于立案机关管辖。 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应当立案的,应当及时立案;决定不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内送达控告人。
    • 民事诈骗立案的刑事立案条件有哪些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7-07
      诈骗属于网络诈骗,与普通诈骗案立案标准一致,因此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