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上代购都受到《电子商务法》的约束
这部法律适用于国内所有电子商务活动——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所有经营活动。也就是说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的代购、微信朋友圈里的代购微商、在直播平台中卖东西的代购博主都必须遵守本法。
二、代购需进行市场主体登记,缴纳税款
本法实施后,除了销售自产的农副、家庭手工业商品和零星小额的交易活动,所有的代购都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营业执照)。但是两者在纳税义务发生后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如实申报纳税。以前做代购挣多少钱都是自己的,但是以后该依法纳税的,一分钱都不能少!
三、电商平台承担连带责任,最高重罚200万人民币
如果电商平台上卖家如果卖假货、劣货,那么平台也得承担责任。也就是让电商平台主动承担起监管卖家的责任。怎么承担呢?重罚!最高200万。法律实施压力于平台,平台来监督代购!代购们想通过淘宝、朋友圈卖假货、劣货以后恐怕不会那么容易了。
四、雇人刷单,最高面临罚款50万元
以前,电子商务平台卖家会通过花钱刷好评删差评的方式让某个商品的评价看起来非常好,借此吸引大家购买。但是以后,这种做法是违法的!卖家刷好评电商平台擅自删差评!最高罚款50万!
五、线上交易禁止搭售其他商品或者服务
本法规定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不得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也就是说,不管是微商还是代购以后在卖东西时,都不能随意搭售商品。以往那种默认勾选其他附带服务的情况以后都是违法的!
六、经营者不得无故拒退押金
本法还规定了,经营者按照约定向消费者收取押金,应当明示押金退还的方式、程序,不得设置不合理条件。符合押金退还条件的应当及时退还。以后,不管你是微商还是代购,不管你是帮别人订了商品还是服务,订之前都必须明确告诉人家怎么退押金而且不能以不正当的借口拒绝退押金。否则将面临最高50万元的罚款!
随着《电子商务法》的出台代购们会受到严格监管,电商平台的各种乱象会得到规范。同时消费者在网购商品时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保障,可是,一些难买的商品可能没了代购会变得更难买了。
-
代购法何时开始正式实施?
324人看过
-
电商代购火车票面临“停摆”
426人看过
-
海外代购会面临怎样的风险
342人看过
-
实施套代购行为会产生什么影响
92人看过
-
物业收购:行业重新洗牌的时代来临
130人看过
-
“空姐代购案”示警海外代购业
140人看过
营业执照是企业或组织合法经营权的凭证。《营业执照》的登记事项为:名称、地址、负责人、资金数额、经济成分、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从业人数、经营期限等。营业执照分正本和副本,二者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正本应当置于公司住所或营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营业执... 更多>
-
即代购法的施行时间安徽在线咨询 2023-06-151.代购法又称为电子商务法。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电子商务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是政府调整、企业和个人以数据电文为交易手段,通过信息网络所产生的,因交易形式所引起的各种商事交易关系,以及与这种商事交易关系密切相关的社会关系、政府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电商法实施后还能不能直邮做代购重庆在线咨询 2023-06-10可以。电商法没有明确禁止直邮,代购。电商法规定:国家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建立健全适应跨境电子商务特点的海关、税收、进出境检验检疫、支付结算等管理制度,提高跨境电子商务各环节便利化水平,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等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仓储物流、报关、报检等服务。国家支持小型微型企业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国家进出口管理部门应当推进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申报、纳税、检验检疫等环节的综合服务和监管体系建设,优化监管
-
代购会有哪些风险河北在线咨询 2023-06-16“代购”不等于“违法”需要把握一定的限度,普通人出国回来买点东西,可以不缴税,享受一定实惠。如果实际购买人指示不清,名义购买人购买到的商品不符合其要求,这种情况下,根据代理制度,实际购买人只能自己承担损失,且不能直接去要求海外的零售商退货,因为其不是买卖合同的直接相对人。
-
采购谈判实施办法有哪些陕西在线咨询 2022-04-10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采用非招标采购方式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非招标采购方式,是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和询价采购方式。竞争性谈判是指谈判小组与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就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事宜进行谈判,供应商按照谈判文件的要求提交响应文件和最后报价,采购人从谈判小组提出的成交候选人中确定成交供应商的采购方式。单一来源采购是指采购人从某一特定供应商处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采购方
-
企业并购实施前的风险有哪些宁夏在线咨询 2022-05-04企业并购实施前的风险主要有: 1、并购动机不明确而产生的风险 一些企业并购一动机的产生,不是从企业发展的总目标出发,通过对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研究,在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需要形成的,而是受舆论宣传的影响,只是在概略的意识到并购可能带来的利益,或是因为看到竞争对手或其他企业实施了并购,就非理性地产生了进行并购的盲目冲动。这种不是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而产生的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