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遗嘱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等;
2、立遗嘱人的家庭情况;
3、订立遗嘱的原因;
4、遗嘱处分的财产状况(名称、数量、所在地点以及是否共有、抵押等);
5、处分财产的种类、名称、数量和所在地等;
6、遗嘱受益人姓名、性别、年龄等;
7、对财产及其它事务的处理意见;
8、遗嘱的份数、保留以及是否有执行人执行等;有遗嘱执行人的,应当写明执行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
9、遗嘱制作的日期以及遗嘱人的签名。
一、改遗嘱需要什么手续
遗嘱更改不需要什么手续,立遗嘱人有权利更改或撤销自己立的遗嘱;但如果是公证遗嘱就需要办理变更手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二、公证遗嘱什么时候会丧失效力
经过公证的遗嘱有很强的法律效力,没有法定事由是不会失效的。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失去效力,比如:
1、遗嘱内容侵害国家、公共或第三人的利益;(把不属于自己的财产遗嘱给儿女或他人了,则遗嘱无效)
2、遗嘱人在立遗嘱后以事实行为改变遗嘱;(甲先立遗嘱把一件古董给儿子乙,后来甲自己不小心把该古董弄碎了,古董不存在了,遗嘱当然失效)
3、遗嘱取消了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一条: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4、遗嘱没有为胎儿保留必要的继承份额;
5、厉害关系人申请,经法院判决确定无效。(这一项对于前面没有涉及的情况,都可以适用)。
所谓公证遗嘱,是指遗嘱人生前订立并经公证机关公证的遗嘱。
-
订立遗嘱应包括哪些内容?怎样有效订立遗嘱?
476人看过
-
订立遗嘱的内容有哪些重要组成部分
131人看过
-
在订立遗嘱之前,应该了解哪些内容?
439人看过
-
立遗嘱的方式有哪几种遗嘱要包括哪些内容
408人看过
-
订立遗嘱需要包含哪些内容,法律上如何认定
469人看过
-
代书遗嘱遗嘱人不会写字怎么办,代书遗嘱要写明的内容哪些
186人看过
在我国遗嘱继承的方式存在多种,具体包括了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以及公证遗嘱。 因此要订立一份合法有效的遗嘱,必须根据不同遗嘱的类型,适用不同的规则要求。 除了自书遗嘱和公证遗嘱外,其他四种类型的遗嘱都必须有合格... 更多>
-
订立遗嘱应包括哪些内容?怎样有效订立遗嘱?甘肃在线咨询 2021-01-20遗嘱的内容,是指遗嘱人在遗嘱中所作的处分遗产及其他事务的意思表示。遗嘱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遗嘱的内容和形式不得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遗嘱的具体内容应由遗嘱人自己决定,但是,遗嘱是对遗产和其他事务的处分和安置。所以遗嘱应当具体、明确、清晰、便于执行,防止发生纠纷。 遗嘱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指明遗产的范围和名称及其具体数量 遗嘱人应当对自己死后
-
遗嘱继承要订立哪些遗嘱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121、公证遗嘱:即经过公证机关证明过的遗嘱。 2、自书遗嘱:遗嘱人自己书写的遗嘱,最为常见。 3、代书遗嘱:遗嘱人口述内容,他人代为书写的遗嘱。 4、录音遗嘱:遗嘱人口述内容,他人录音做成的遗嘱。 5、口头遗嘱:是指在危急情况下所立的遗嘱。但在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在这五种遗嘱形式中,以公证遗嘱效力最高。并非只要是遗嘱人作出的任何遗嘱都是合法有效
-
起诉状必须要写清楚的内容有哪些?广东在线咨询 2022-06-25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
民间借款起诉状要写清楚哪些内容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23(一)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原(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等信息; (二)原告诉讼请求以及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四)受诉法院名称,起诉的年、月、日,起诉人签名或盖章。
-
离婚协议书内容要写清楚的有哪些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10一、登记离婚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的表示; 二、子女与何方共同生活,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对子女养育应承担的费用、支付的方式及期限; 三、共同财产的分割(归各方的数量和价值并附清单); 四、共同债权、债务的享有和清偿责任; 五、住房问题的解决方案; 六、对生活困难一方的经济帮助的方法、期限; 七、不与子女共同生活一方的探望权实行的方式及另一方协助的义务; 八、其他需要在协议中明确的事项; 九、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