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协议法律规定的赔偿责任是:第一,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公司商业秘密的条款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当然要受到法律的保护。第二,索赔是有法律依据的。
保密协议的内容
商业秘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有些员工在职期间或者离职后,利用原企业的商业秘密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者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给其他企业生产经营,是一种常见的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方式。为了有效避免该现象的发生,企业应当同职工签订保密协议。签订保密协议书应体现协商、公平、合理的原则,协议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保密的内容和范围
明确需要保密的内容和范围,包括构成商业秘密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技术信息是指利用科学技术知识、信息和经验作出的产品、工艺、材料及其他改进等技术方案。包括以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其他形式的载体所表现的设计、工艺、数据、配方、诀窍等形式的技术和技术信息。经营信息是指技术信息以外的能够为权利人带来竞争优势的用于经营活动的各类信息。包括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标投标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员工在工作中接触的商业秘密不同,则保密的内容和范围也不同。
(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保密协议中与其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因此,保密协议中应当规定企业和员工双方的权利、义务。包括企业对员工进行哪些必要的业务技术培训,对保守商业秘密的员工给予何种奖励或补偿;员工应当为保守商业秘密尽到何种义务等。
(三)保密的期限
商业秘密具有时效性,经过一段时间,商业秘密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不再需要保密。因此,保密协议应当写明保密的期限。根据商业秘密的性质不同,保密期限也不同。协议中通常约定的期限包括员工在职期间和员工离职后的一段合理时间。我国劳动部、国家科委有关通知、意见规定的保密条款期限不得超过3年。
(四)违约责任
只有规定了合理有效的违约责任,协议中的条款才能有效得到遵守。违约责任应明确规定职工违反保密协议,泄漏企业商业秘密,或者利用商业秘密谋取私利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五)协议生效日期
通常协议自签订之日生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双方在协议中约定协议的生效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
保密协议霸王条款有效吗,保密协议的违约责任规定
132人看过
-
责任保险的赔偿依据是哪些
165人看过
-
公司与员工签保密协议的依据补偿
300人看过
-
新的侵权责任依据什么规定
361人看过
-
保密协议可依据哪些法律
75人看过
-
劳动者保密协议法律依据
180人看过
保密条款就是规定受许可方应对供方转让的技术秘密承担保密义务,保证不将这些技术秘密泄露给第三方,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供方的权益,保持专有技术的价值。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签订竞业协议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 更多>
-
-
保密协议怎么约定保密协议是否泄露责任北京在线咨询 2022-06-271、劳动者泄露保密协议,需要按协议的约定来承担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等责任; 2、如果双方还约定了竞业限制条款和违约金,而劳动者违反的,需要按照约定支付给单位违约金。
-
保密协议无效认定,保密协议的效力和法律依据是哪些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19第二百一十九条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
-
协议保密条款的法律依据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03保密协议一般包括保密内容、责任主体、保密期限、保密义务及违约责任等条款。保密协议可以分为单方保密协议和双方保密协议。单方保密协议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单方面负有保密义务的协议。
-
赔偿保密协议书泄密的规定是什么,是怎么回事的呢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05是公司法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规定的忠实义务,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存在商业秘密保护问题,所以给企业的相关人员规定竞业禁止的义务是符合实际需要的,也是为法律所肯定的。竞业禁止的规定有利于企业利益的保护,为企业所普遍采取,但同时,该规定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种限制,该规定意味着劳动者在一定期限内将自己的就业权部分地由企业进行处置,给劳动者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劳动部才规定了经济补偿的问题。作为用人单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