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子有贷款离婚房子过户给一方怎么变更
可以先还清贷款,再过户。房子有贷款的,过户时会受到抵押权的限制,因而可以先到银行偿还剩余的贷款,解除其抵押权,再共同到登记中心办理更名手续,将房子的名字变更为对方。要是银行愿意变更贷款人的,可以不还清贷款,直接在银行配合下进行更名。一般来说,只要对方的信用良好,有偿还剩余贷款的能力,银行一般都是会同意变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条
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
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抵押权人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的,可以请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二、房产证上加子女名字算继承吗
不算。在房产证上面加子女名字的,视为转让或者赠与,表明愿意将房产的一部分份额卖给子女或者赠与给子女。这种情况不属于继承,继承只能发生于被继承人死亡后,被继承人还在世的,就无法产生继承的流程。
因此,想将房产继承给子女的话,可以在生前订立遗嘱,并且在遗嘱中指明房产由自己的子女继承,后续去世的,房产就由自己的子女继承,其他继承人无权继承;要是未订立遗嘱,按照法定继承处理的,只要是同一顺位的继承人就能够和自己子女共同继承该房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章 抵押权 第一节 一般抵押权 第四百零六条 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n 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抵押权人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的,可以请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
离婚一方过户给另一方房子,房子需要全部贷款吗
180人看过
-
有贷款的房子离婚怎么变更为一方所有
355人看过
-
离婚房子过户给一方如何变更,是不是收费
101人看过
-
离婚房子变更给一方要几天
214人看过
-
离婚后一方变更房产过户给另一方怎么收费
75人看过
-
离婚贷款房子怎么过户,夫妻离婚房子有贷款怎么分配
103人看过
-
离婚房产怎么变更,离婚房子过户怎样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22夫妻离婚房子过户流程是: 1.准备材料,到房管部门办理离婚房产过户手续; 2.在公证处办理产权公证,如果有离婚判决书则无需办理,同时交付产权公证费; 3.办理房产交易转绘; 4.到房管局办理免征契税申请; 5.析产登记手续办理并缴登记费; 6.取证。
-
离婚后房子过户一方有权利不把房子过户给另一方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16·由于离婚的法定方式有两种,协议离婚(去民政局办理)和诉讼离婚(去法院办理),离婚房产过户根据离婚方式的不同,准备的材料也有区别。协议离婚房产过户怎么办,需要准备什么材料诉讼离婚房产如何过户,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1、协议离婚房产过户怎么办,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协议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对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达成协议,通过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结束婚姻状态的一种离婚方式。如果您是协议离婚的,离婚房产过户
-
离婚后房子抵押贷款,房主还能把房子过户给另一方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2-04-28对于按揭购买的房屋,在没有还清银行贷款前,如果进行房产过户,必须由借款人通知作为抵押权人的银行,在取得银行的同意后方可办理。而如果没有通知银行并取得其书面同意,房地产主管机关是不予办理房产过户的。实践中银行由于担心借款人的还款能力降低,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一般是不同意办理转按揭和房产过户的。这就带来了按揭房屋分割上的难题。基于上述原因,在离婚诉讼中为保护作为善意第三人的银行利益,避免造成新的纷争,
-
离婚后房子归我, 贷款房怎么变更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14不能变更贷款人。所以房产证不可以更名。1银行不会同意你们变更贷款人的。2因为贷款中的房产无法变更产权,也无法变更贷款人,为了日后能过正常过户,以及防止日后纠纷,现行的做法是:你们夫妻带着身份证户口簿房产证结婚证到公证处办理协议书公证(也可以离婚后带离婚证办理),约定房产归你所有承担贷款的义务也归你,离婚后男方就此不能再主张任何权利具体经济情况双方协商注明,男方有义务配合女方在贷款还清后办理过户手续
-
离婚后房子归女方, 男方所有, 离婚房子过户给女方, 离婚房子怎么办香港在线咨询 2022-01-23属于个人财产,1、抚养费的数额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见,对于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 抚养费的计算。经法律程序夫妻离异,不与未成年或不能独力生活的子女一起生活的,应负担子女的抚养费。只有一个子女时抚养费按其总收入的30%给付,有多个子女时抚养费按其总收入的20%给付。 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分两种情况: (一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