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离职禁止竞业期限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24 09:09:26 245 人看过

禁止竞业期限由用人单位劳动者协商确定,不得超过二年。竞业限制期间劳动者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就业,不得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5日 17:2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对“在职老板”须“竞业禁止”
    从11月10日起,上海将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准许在职人员出资入股政策,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在职人员能就近登记企业,成为在职老板。虽然浦东新区的试点工作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但我觉得上海在推行这项政策时,还须对在职老板进行竞业禁止。竞业禁止是指为避免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被侵犯,劳动者依法定或约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或劳动关系结束后的一定时期内,不得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不能在具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兼职或任职。对此,我国公司法第61条对企业的董事、经理等高级职员在职期间的竞业禁止作了规定。董事、经理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或者从事损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动。从事上述经营或者活动的,所得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董事、经理除公司章程规定或者股东会同意外,不得同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这是我国法律对企业董事、经理在职期间的竞业禁止规定。但是,除了这些企业高级职员外,企业的其他人
    2023-06-09
    107人看过
  • 职场:竞业禁止究竟止住了谁?
    李开复从微软跳槽到了Google,搞得微软很生气。很生气的结果就是一纸诉状把李开复和Google以“违反”“竞业限制”为由告上法庭。有人就纳闷了:Microsoft和Google哪来的竞业关系?微软称李开复在微软期间曾负责过搜索技术开发,原来如此。据专家分析,官司的最终结局会以Google赔钱告终,而Google早就做好了赔偿准备,谁叫李开复带来的更多呢?别以为竞业禁止就和这些高管有关系,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套在竞业禁止协议中。劳动者很委屈“除了教化学我还能干吗?”K先生是某中学的化学老师,教学出色,已经被评为特级教师。在原来的学校教了3年书后,他跳槽到了另外一所中学担任化学老师。此时,原来的学校却出面阻拦。对方拿出当时K先生和学校签订的劳动合同,其中有竞业禁止的条款。条款规定他离开学校后不能再去别的学校教化学。“说实话,我当年签合同的时候,根本没有仔细看,也没想到会有涉及竞业禁止的条款。
    2023-06-09
    255人看过
  • 竞业禁止未经职工确认无效力
    A公司制发的《员工手册》中规定:员工不论以什么原因离开公司,三年内不得泄露公司的商业机密,不得利用公司商业机密、商业技术及商业信息从事相关的工作。朱某在A公司工作,其签订的聘用合同中约定: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单位的《员工手册》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后来,朱某离职到B公司工作。A公司认为朱某辞职后到与其存在竞争关系的B公司工作,违反竞业限制约定。那朱某与A公司之间是否存在竞业禁止约定?法律人士认为,竞业禁止约定只有同时符合形式合法和内容合理两个方面要求时,才能产生法律约束力。《员工手册》或者企业规章中虽有竞业禁止的规定,但用人单位不能举证证明劳动者已明确表示愿意承担规定中的禁止义务的,不能视为双方之间存在竞业禁止的约定。此外,A公司主张与朱某之间存在竞业禁止约定,但并未提供双方签字确认的书面协议予以证实。A公司也未明确约定给予朱某竞业禁止的经济补偿。故A公司主张双方存在竞业禁止的约定,没有法
    2023-04-25
    442人看过
  • 竞业禁止条款离职后是否生效
    劳动者离职后用人单位在竞业禁止期限内依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竞业禁止协议有效,但期限不得超过两年。竞业限制协议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但劳动者履行竞业禁止义务,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一、竞业禁止协议无效的情形有什么(一)协议主体错误。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企业一方,应是拥有商业秘密的权利人,即必须要有商业秘密的存在,这是实行竞业禁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并且协议的另一方必须是符合竞业禁止适用条件的人员,如果不满足协议签订的主体条件很可能导致协议无效。(二)超过竞业禁止的期限。《劳动合同法》第24条规定,竞业禁止协议的禁止期限不得超过两年。也就是说,如果双方在协议中约定的期限超过两年,则超出部分应当认定为无效。(三)不给劳动者补偿。用人单位让劳动者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就必须给予劳动者相应的补偿。如果该
    2023-02-24
    447人看过
  • 未经职工确认竞业禁止无效力
    A公司制发了《员工手册》,该《手册》中对离退职制度的规定为:员工不论以什么原因离开公司,三年内不得泄露公司的商业机密,不得利用公司商业机密、商业技术及商业信息从事相关的工作。朱某在A公司工作,并与其签订了聘用合同,合同约定: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单位的《员工手册》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后来,朱某离职到B公司工作。A公司认为朱某辞职后到与其存在竞争关系的B公司工作,违反竞业限制约定。请问,朱某与A公司之间是否存在竞业禁止约定?法律人士认为,竞业禁止约定只有同时符合形式合法和内容合理两个方面要求时,才能产生法律约束力。《员工手册》或者企业规章中虽有竞业禁止的规定,但用人单位不能举证证明劳动者已明确表示愿意承担规定中的禁止义务的,不能视为双方之间存在竞业禁止的约定。同时,对竞业禁止的合理审查,主要应围绕对象合理、补偿合理、限制时间合理三个方面进行。另外,A公司未明确约定给予朱某竞业禁止的经济补偿。
    2023-04-25
    292人看过
  • 违反竞业禁止协议辞职职工支付违约金
    因不履行竞业禁止协议,职工黄某被老东家告上了仲裁庭,吃了官司。黄某于2009年4月1日进入山东某咨询公司担任咨询顾问。双方签订了自2009年4月1日起至2013年5月31日的劳动合同。2009年5月9日,双方签订了保密及不竞争协议。该协议约定:黄某承诺在与咨询公司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两年内,不在与咨询公司生产、经营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其他企业担任任何职务,不自营与咨询公司类似的产品或服务。2010年4月30日,双方又签订了竞业禁止协议。该协议第4条约定:黄某不履行规定的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一次性向咨询公司支付违约金,金额为其离开咨询公司前一年的实际年度总收入的2倍。2011年2月10日,黄某因个人原因申请辞职,2011年2月18日,黄某离开咨询公司,并领取了第一个月的竞业禁止补偿金2000元。双方同时约定,以后的竞业禁止补偿金由咨询公司于每月10日打入黄某工资卡。随后,黄某出任济南
    2023-04-25
    235人看过
  • 限制离职后禁止从事业务
    约定到期或者超过两年即可解除竞业限制协议。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竞业限制未约定补偿如何解除1、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未约定经济补偿数额并不是解除竞业限制的情形,要解除竞业限制的,可以双方协商解除,或者用人单位支付三个月补偿后解除,用人单位超三个月不支付补偿的,劳动者可要求解除。2、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六条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前款规定的月平均工资的30%低于劳动合同履行
    2023-07-19
    492人看过
  • 竞业禁止协议和离职协议的区别
    劳动者离职后用人单位在竞业禁止期限内依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竞业禁止协议有效,但期限不得超过两年。竞业限制协议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但劳动者履行竞业禁止义务,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什么叫竞业禁止协议1、竞业禁止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合同和保密协议禁止劳动者在本单位任职期间同时兼职于与其所在单位有业务竞争的单位,或禁止他们在原单位离职后从业于与原单位有业务竞争的单位,包括创建与原单位业务范围相同的企业。2、竞业禁止又称竞业避止,是对与特定的经营内容有关的特定人的某些行为予以禁止的一种制度。竞业禁止的限制对象负有不从事特定竞业行为的义务,这种义务的产生原因有二:(1)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如公司法对董事、经理等的竞业禁止义务所作的规定;(2)基于当事人之间签订的竞业禁止协议约定,此类协议通
    2023-08-10
    220人看过
  • 离职后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处理
    杨女士从原单位离职后,未遵照其与原单位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而是在同行业具有竞争业务的其他单位找到一份相同的工作。原单位以违反竞业禁止义务为由将杨女士告上法庭。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杨女士败诉,被判返还补偿费5000元,支付违约金21334元,法院同时判决杨女士应继续履行其与原单位之间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被告杨女士原为原告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员工,任职期间从事电信运营商市场的售前支持工作,担任高级产品经理。2000年11月,原告与杨女士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约定杨女士在离开思特奇公司后一年内,不得组建、参与组建、参股或受雇于从事电信运营业务支撑系统及增值业务应用系统生产或经营的企业及与其密切关联的企业。《协议》中规定,杨女士在离职后应按时向思特奇公司提交实际、有效的从业证明;思特奇公司每年需向杨女士支付离职前一年实际获得工资总额二分之一的补偿费。《协议》还规
    2023-06-09
    246人看过
  • 竞业禁止协议下的离职补偿标准
    1、竞业禁止协议遣散费标准相关法律法规未在“竞业禁止”中规定赔偿金额。事实上,最好的情况是雇主和雇员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在工人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前提下提前约定具体的赔偿金额和违约金,双方可协商确定经济补偿金额。协商不成的,按劳动合同终止前12个月职工平均工资的30%支付经济补偿金低于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拒绝赔偿的,,竞业禁止条款对劳动者不再具有约束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保密义务和竞争限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持用人单位的业务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秘密和机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员工,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与员工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同意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的竞业禁止期内按月给予员工经济补偿。如果工人违反竞业禁止协议,他应根据协议向雇主支付违约金第24条竞业禁止的范围和期限竞业禁止的人员仅限于高级管理人员,高
    2023-05-07
    478人看过
  • 员工在职期间违反竞业禁止规定怎么办
    一员工在一家胶粒销售公司工作期间,在外私自成立了一家经营同类产品的公司。胶粒销售公司得知情况后,认为这名员工违反了保密协议中的竞业禁止义务,将其告上法庭。日前,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该员工与胶粒销售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并赔偿公司违约金30万元。去年7月,郑某与一家胶粒销售公司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约定自当月10日至2009年12月30日,郑某在该公司专职从事彩色橡胶颗粒的销售工作。当日,双方又签订了一份补充合同,约定郑某在与该公司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36个月不得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该公司有竞争的业务;郑某不得在与该公司存在直接或间接竞争关系的公司(机构)工作或者拥有权益。如郑某违反以上约定,应一次性付给该公司30万元违约金。据胶粒销售公司称,2007年9月,郑某请了事假。今年1月,胶粒销售公司得知郑某竟于休假期间在唐山市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某塑胶制品公司。为此,胶粒销售公司提起劳动仲裁
    2023-06-09
    166人看过
  • 如何确定竞业禁止的期限?如何理解竞业禁止一词
    如何确定竞业禁止的期限?1。如何确定竞业禁止的期限?平等,谈判能力差异较大。为了平衡这一差异,法律为劳动合同设定了基准规范,劳动合同当事人约定的内容只能高于基准规范,不能低于基准规范。这意味着劳动合同的内容不能由双方随意拟定。《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第16条规定:“竞业禁止的期限由劳动合同当事人约定,最长不得超过三年,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劳动合同当事人约定竞业禁止的,不得约定提前通知期限。竞业禁止协议不得超过三年禁止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这项规定,竞业限制的期限可以在法律规定的三年期限内自由商定第二,任何秘密都不是永恒的,但有些保密的时间更长,有些保密的时间更短。在21世纪,信息传播的速度如此之快t任何秘密都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并成为一般信息。此外,商业秘密从来都不是绝对秘密。老板、高级管理人员、员工甚至客户都可能与他们接触,而这些人可能成为泄密者。秘密一旦泄露,就不会成为秘密,
    2023-05-07
    135人看过
  • 兼职能否签订竞业禁止协议
    1、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竞业限制协议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用人单位与兼职人员建立非劳动关系,因此竞业限制协议不能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同意在劳动合同终止后的竞业限制期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第二,竞业限制协议的主要条款对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一份完整的竞业禁止协议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竞业禁止人员的范围: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实际上仅限于知悉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和核心技术的人员,不适用于每一个劳动者;原则上,竞业限制的范
    2023-05-31
    334人看过
  • 需签竞业禁止合同的五职位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劳动法研究所副所长韩智力说,竞业禁止发展至今,已经为很多企业运用,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针对对象不明确。韩智力介绍说,从竞业禁止的对象上看,主要针对公司企业的五类关键岗位员工:第一,高层管理者;第二,高级营销人员(直接掌握着大量的客户资源);第三,技术研发人员;第四,重要管理岗位的人员,如HR、财务管理、法务管理人员,许多公司关键资料都在他们那里;第五,重要信息员,企业内的各种调研数据等都掌握在他们手里,这主要是针对咨询行业来说。而目前多数企业仅注意到与高层管理者和技术核心研发人员来签订竞业禁止合同,对于其他几类人群,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还有些企业走上另一极端,让所有员工都签署竞业禁止合同,对于非重要岗位的员工来说,签订这种合同反而阻碍了人员的顺畅流通。据韩智力介绍,目前有很多企业的竞业禁止合同都是以范本形式出现,从老总到普通员工全都签同一模式的条款,这样的合同签
    2023-06-07
    368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为什么要禁止竞业限制职工离职后的竞业限制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5-22
      越来越多的企业限制员工离职后的就业范围,很多职场人被企业唬的一愣一愣的,真的以为自己不能从事同行业的工作,不得不换行业,而带来的却是隔行如隔山的痛苦,那么离职后还要受竞业限制约束吗,离职后还要不要受竞业限制约束?
    • 离职后竞业禁止规定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16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竞业限制的人员(特指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不包括普通员工)在离职后的竞业限制期内(最高不超过2年)不能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也不能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当然,在离职后的竞业限制期内,单位应当每月向劳动者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那么劳动者才受竞业限制。
    • 在职期间可以竞业禁止吗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2-03
      广义的竞业禁止,作为法律上的一项制度,并不仅限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它是指对特定的营业行为具有竞争性的特定行为予以禁止的制度。在职期间的竞业禁止,从竞业禁止的概念来看,竞业禁止的作用主要在于雇员离开雇主后的一段时间内,雇主禁止雇员从事某项业务或工作。竞业禁止要求雇员在职人员不得在与本企业有同类竞争业务的企业中兼职,不得为自己或他人利益抢夺本企业的客户,不得引诱其他职工与自己一起离职。
    • 离职时保守了竞业禁止条款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2-05
      1、公司的协议里面既有保守商业秘密和其他信息的约定,又有竞业禁止的约定,但并没有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约定,因此,竞业禁止的规定是无效的,如果你离职时,未支付你任何补偿,你可以到相关的企业工作。2、对于商业秘密的话,即使不签订该协议,你也负有法定的保密义务。3、对于其他信息,如果不是属于商业秘密的,单位的约定也并无实际意义。
    • 竞业限制是否限制职工离职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5-09
      不是的,您的理解有误! 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