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晓他人犯罪不举报是否构成包庇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3 19:00:44 64 人看过

知道别人犯罪不举报是不构成包庇罪的,包庇罪是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为其掩盖罪行,或者帮助其隐匿、毁灭罪证、湮灭罪迹,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如下:1、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2、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3、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主观上必须是故意。

包庇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和客观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

2.客观要件。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使司法机关不能或者难以发现犯罪的人,因此,除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外,向犯罪的人通报侦查或追捕的动静、向犯罪的人提供化装的用具等等,也属于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在司法机关追捕的过程中,行为人出于某种特殊原因为了使犯罪人逃匿,而自已冒充犯罪的人问司法机关投案或者实施其他使司法机关误认为自己为原犯罪人的行为的,也应认定为本罪。包庇,应限于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掩盖犯罪人。窝藏、包庇的犯罪人,是指已经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既包括犯罪后潜逃未归案的犯罪人,也包括被司法机关羁押而脱逃的未决犯与已决犯。

3.主体要件。

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观要件。

本罪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明知,是指认识到自己窝藏、包庇的是犯罪的人。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明知是犯罪人的,当然成立本罪;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不明知是犯罪人,但发现对方是犯罪人后仍然继续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也成立本罪。

根据本条的规定,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以本罪论处。

司法机关对案件的调查取证和审理,是需要根据上述不同的构成要件来进行认定的,特别是最后的量刑情况,也是基于不同的构成要件的严重程度,或者包庇行为所造成的恶劣情节来进行处理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来进行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4日 04:1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能力相关文章
  • 不举报亲人的犯罪行为算包庇罪吗
    如果只是不举报亲人犯罪的行为,不构成包庇罪。包庇罪是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为其掩盖罪行,或者帮助其隐匿、毁灭罪证、湮灭罪迹,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尽管举报亲人的行为符合法律的要求,亦体现出公民日益增强的法治意识,但对于举报,法律毕竟没有规定不举报的责任,亲人间的举报更应该属于个人自由的范畴,法律不能够过度干预。综合来看,举报亲人不应是第一选择,而是穷尽其他方法之后的最后选择。为了节约司法资源,保证及时有效的惩治违法犯罪,法律是鼓励举报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
    2023-06-12
    61人看过
  • 网络诈骗罪知情不报会构成包庇罪吗?
    知情不报与包庇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知情不报并不会构成包庇罪。人情关系,是断不了的。没有人可以做到孑然一生。在法律上,网络诈骗罪知情不报会构成包庇罪吗?知情不报与包庇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情不报属于一种知晓但不揭发的行为,但包庇罪,建立在被包庇的人是犯罪人的基础上,帮助其隐藏、逃避法律制裁等的行为。网络诈骗罪会通缉吗网络诈骗被通缉,不是以涉案金额来定,而是以案件的性质来定的。当然,涉案数额越大,被通缉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诈骗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并且知道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就可以上网通缉了。《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六十五条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的发送范围,由签发通缉令的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中华人民
    2023-08-05
    473人看过
  • 不知道犯罪算包庇罪么
    法律综合知识
    若对于他人的犯罪行为并不知情且并没有实施任何形式的揭发或告发行为,则一般情况下这种行为并不足以构成包庇罪。包庇罪是指行为人为明知正在实施犯罪活动的人员提供藏身之处、财产资源,协助其逃离现场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进行包庇的违法行为。在理解该罪名时需要注意到,它对于行为人主观意识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即“明知”对方为犯罪分子。因此,如果行为人确实对对方的犯罪行为毫不知情,那么就无法满足包庇罪的主观故意要件,从而也无法构成包庇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2024-08-15
    236人看过
  • 包庇罪与知情不举的区别
    知情不举,是指明知他人犯罪而不检举告发的行为。窝藏、包庇罪与知情不举在表现形式上比较相似,二者主要区别在:1、客观表现形式:窝藏、包庇罪是对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知情不举是明知是逃匿的犯罪分子而不向司法机关举报,放任其逍遥法外的行为。2、行为方式区别:窝藏、包庇罪是以积极的作为实施犯罪的;而知情不举则是以消极的不作为方式实施犯罪的。3、行为性质及法律后果:窝藏、包庇是一种犯罪行为,实施窝藏、包庇行为和行为人要受到国家司法机关的刑事制裁;知情不举,我国刑法没有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但对于知情不举的行为应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但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一、包庇罪规定是什么?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本罪为选择性罪名,具体包括窝藏罪和包庇罪。包庇罪只能由作为方式实施,单纯不提供证
    2023-06-23
    255人看过
  • 2024包庇亲人犯罪事实构成犯罪吗
    2022包庇亲人犯罪事实构成犯罪吗如果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则构成《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的窝藏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包庇罪与相关犯罪怎么界定(一)本罪与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窝藏、包庇行为是在被窝藏、包庇的人犯罪后实施的,其犯罪故意也是在他人犯罪后产生的,即只有在与犯罪人没有事前通谋的情况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才成立本罪。如果行为人事前与犯罪人通谋,商定待犯罪人实行犯罪后予以窝藏、包庇的,则成立共同犯罪。因此,本法第3l0条第2款规定,犯窝藏、包庇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共同犯罪所犯之罪的法定刑低于窝藏、包庇罪的法定刑
    2024-03-27
    416人看过
  • 该行为是否构成包庇罪
    2002年8月,毛某因开矿所需,未依法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到某民用爆破服务站购买爆炸物品。该站职工朱某、高某、周某在明知毛某无合法手续的情况下,仍卖给其炸药16箱(384公斤)、导火线1盘(250米)、雷管2盒(200枚)。在公安机关查处该案过程中,朱某在向公安机关投案时作了隐瞒高某、周某的包庇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本案中,被告人朱某、高某、周某构成非法买卖爆炸物罪毋庸置疑,但对朱某是否构成包庇罪存在分歧:第一种意见认为,朱某故意隐瞒事实真相,向公安机关作虚假陈述,企图使其他犯罪同伙逃避法律的制裁,影响了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其行为完全符合包庇罪的主、客观构成要件,应以非法买卖爆炸物罪和包庇罪数罪并罚。第二种意见认为,朱某的行为虽然符合包庇罪的主、客观构成要件,但按照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轻行为(包庇行为)应被重行为(非法买卖爆炸物)所吸收,因此不能数罪并罚,应定非法买卖爆炸物罪。第三种意见认为,朱
    2023-04-25
    124人看过
  • 包庇自己亲人构成包庇罪么
    可以构成,只要符合包庇罪的条件。构成本罪的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明知,是指认识到自己窝藏、包庇的是犯罪的人。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明知是犯罪人的,当然成立本罪;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不明知是犯罪人,但发现对方是犯罪人后仍然继续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也成立本罪。一、怎么认定是窝藏、包庇的行为窝藏罪是指,行为人明知对方是犯罪的人还为之提供隐藏的住所和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只有窝藏、包庇行为是在被窝藏、包庇的人实施犯罪后实施的,犯罪故意也是在与犯罪嫌疑人没有事前通谋的情况下实施的,才会成立本罪。如果行为人事前与犯罪嫌疑人通谋,商定在犯罪人实行犯罪后为其提供窝藏、包庇的,就会成立共同犯罪。二、包庇罪主观上如何认定包庇罪主观上的认定:主观上必须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包庇行为。构成本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罪是
    2023-03-02
    103人看过
  • 醉驾构不构成包庇罪
    酒驾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冒名顶替就构成包庇罪。根据法律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构成包庇罪。因此,若被包庇的人酒驾尚不构成犯罪的,那包庇他的人也不构成包庇罪。醉驾并无证驾驶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三个不同的刑级(量刑档次):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判到15年的占少数)。发生重大事故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此处所谓“发生重大事故”,根据《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2023-08-03
    119人看过
  • 同案犯构成包庇罪吗?
    同案犯不构成包庇罪。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行为人构成该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而同案犯是指二人或以上实施同一犯罪的行为,对于同案犯,法院应根据其在犯罪中所起到的作用来进行定罪量刑。一、窝藏/包庇罪最少判几年?窝藏、包庇罪判刑标准是: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本条规定了帮助犯罪人逃避法律追究的两种行为:(1)为犯罪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这是指将自己的住处、管理的房屋提供给犯罪人或者给予犯罪人钱、物,包括食品、衣被等,帮助犯罪人隐藏或者逃跑,逃避法律追究。(2)作假证明包庇犯罪的人。二、新刑法里包庇罪的量刑标准?新刑法对包庇罪
    2023-04-10
    136人看过
  • 知道别人犯罪怎么匿名举报他
    对于匿名举报违法犯罪行为的途径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您可通过匿名电话或短信等多种形式进行举报。同时,每一个单位组织以及广大市民朋友,一旦发现存在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均享有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进行报案或者举报的权利与义务。《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2024-04-21
    392人看过
  • 知情不报属于包庇罪吗
    法律综合知识
    一、知情不报属于包庇罪吗一般情况下,知情不报并不构成包庇罪。1.包庇罪的构成要件明确指出,行为人需明知对方是犯罪的人,并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或帮助其逃匿、作假口供等行为进行包庇。2.单纯的知情不报,即未实施上述包庇行为,不足以构成包庇罪。这一判断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的相关规定,该条款详细阐述了包庇罪的构成及处罚标准。二、包庇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1.包庇行为必须发生在犯罪人实施犯罪之后,且行为人的犯罪故意也是在犯罪人犯罪后产生的。2.若行为人事先与犯罪人通谋,待犯罪人犯罪后实施包庇的,则构成共同犯罪而非单独的包庇罪。3.包庇罪与伪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等存在明显界限。三、包庇罪与伪证罪有何区别包庇罪与伪证罪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1.从主体上看,包庇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无特定身份要求;而伪证罪则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及翻译人等特定主体。2.从时间范围上分析,包庇
    2024-07-25
    385人看过
  • 包庇罪知情不报判几年
    法律综合知识
    关于包庇罪知情不报的量刑标准及定罪量刑,需依据个案中具体的事实情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认定。其中,包庇罪特指行为人为明知是已经触犯刑法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隐蔽场所、财务资助,协助其逃避司法追诉或者提供虚假证言以掩盖其罪行的行为。在通常情况下,对于犯有包庇罪的行为人,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情节严重者,则应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所谓“情节严重”,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形:窝藏、包庇多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多次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窝藏、包庇罪行极其严重的刑事犯罪分子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2024-08-19
    285人看过
  • 知情不举和包庇罪的区别是什么?
    知情不举,是指明知他人犯罪而不检举告发的行为。窝藏、包庇罪与知情不举在表现形式上比较相似,二者主要区别在:1、客观表现形式:窝藏、包庇罪是对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知情不举是明知是逃匿的犯罪分子而不向司法机关举报,放任其逍遥法外的行为。2、行为方式区别:窝藏、包庇罪是以积极的作为实施犯罪的;而知情不举则是以消极的不作为方式实施犯罪的。3、行为性质及法律后果:窝藏、包庇是一种犯罪行为,实施窝藏、包庇行为和行为人要受到国家司法机关的刑事制裁;知情不举,我国刑法没有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但对于知情不举的行为应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但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包庇罪与窝藏罪区别1、窝藏罪主要表现为实施积极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蔽处所、财物,帮助其藏匿,以逃避制裁的行为。所谓“提供隐藏处所、财物”,是指把犯罪的人藏匿于一定的处所或为犯罪的人提供金钱和物质。所
    2023-07-02
    455人看过
  • 职工构成职务侵占罪不报案构成包庇罪吗
    不构成犯罪。但如果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则构成《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的窝藏罪。《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包庇罪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使司法机关不能或者难以发现犯罪的人,因此,除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外,向犯罪的人通报侦查或追捕的动静、向犯罪的人提供化装的用具等等,也属于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在司法机关追捕的过程中,行为人出于某种特殊原因为了使犯罪人逃匿,而自已冒充犯罪的
    2023-06-13
    210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刑事责任能力
    相关咨询
    • 知情不报是否构成包庇罪,被告怎么认定包庇罪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30
      当事人出庭还是不出庭由当事人自己决定,人民法院是不会强迫当事人出庭的。但是,如果当事人是刑事案件的知情人,知情不报会涉嫌包庇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阅读!
    • 不明知子女犯罪而留其在家是否构成包庇罪, 是否还会构成包庇罪判刑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2-11
      不构成包庇罪。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应该是构成窝藏罪而不是包庇罪;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作假证明包庇,企图帮助其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二者在主观上都必须要求是明知对方构成犯罪。所以,如果确实是不明知子女构成犯罪而留其在家,不构成窝藏罪,更不属于包庇罪。《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
    • 包庇贩毒知情不报构成犯罪吗?算是包庇罪吗?会被判刑吗?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30
      包庇罪”与“知情不举”是有区别的。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向司法机关作假证明,掩盖犯罪分子的罪行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 区分“包庇”和“知情不举”,可以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客体为参照进行判断,即以行为是否侵犯包庇罪的客体为标准,依照法律规定,包庇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对罪犯的刑事追诉和刑罚执行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司法机关的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客观上所导致的后果是扰乱司法
    • 知道他人是逃犯不承认会不会构成包庇罪,检举时会考虑检举人责任吗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07
      刑法规定:“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本罪为选择性罪名,具体包括窝藏罪和包庇罪。包庇罪只能由作为方式实施,单纯不提供证言、沉默不语或者不出庭作证行为,不属于“做假证明包庇他人”的行为,不成立包庇罪。检举犯罪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但该项权利和义务是国家法律倡导性的规定,单纯“知道了没说”的行为虽然与上述法律规定不符,但我国刑法并没有明确
    • 不举报亲人犯罪构成犯罪吗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11
      对家中成员犯罪不举报不构成犯罪,但司法机关对犯罪亲属进行询问应当如实提供,不能隐瞒,也不能做伪证。否则,就可能涉嫌犯罪。《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智力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表明我国亲属没有拒证权。即亲属如果知情则必须出庭作证,否则将会受到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