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过失的依据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07 10:01:11 323 人看过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犯罪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有关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为本单位谋取利益而故意实施的行为。单位犯罪中的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

单位犯罪的特点在于:在单位故意犯罪的情况下,这种犯罪行为是经单位集体决定或者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在单位过失犯罪的情况下,这种犯罪行为是单位直接责任人员的职务行为。

关于单位犯罪责任形式,在刑法总则中没有明文规定,因此对此在刑法理论上存在争议。单位犯罪可以由故意构成,这是没有疑问的。关键在于单位犯罪是否可由过失构成,对此存在否定说。从刑法分则关于单位犯罪的具体规定来看,虽然大多数是故意的单位犯罪,但也不可否认存在少数过失的单位犯罪。

一、公司犯罪由哪个承担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犯罪行为,我国刑法规定为的单位犯罪,单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公司构成单位犯罪,将会对公司判处罚金,并且会对公司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故在单位犯罪中,有两个受刑罚主体,一般采取双罚制度,即处罚单位罚金,又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二、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有哪些

除了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在内的都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单位是指机关、团体或属于一个机关、团体的各个部门。按此解释,单位不仅指机关、团体等本身,还指其下属部门或分支机构。有些虽然是单位,但却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主体。

所谓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在单位意志支配下,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以单位名义实施的犯罪。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单位犯罪是在单位意志支配下实施的。这是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主要区别;

(2)单位犯罪必须以单位名义实施;

(3)单位犯罪是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而实施的,这是单位犯罪的主观心理状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5日 20:1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单位犯罪相关文章
  • 刑法对单位犯罪依据什么原则处罚
    《刑法》对单位犯罪一般会依据以下原则处罚:1、两罚制原则,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2、单罚制原则,只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刑法对单位犯罪依据什么原则处罚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三十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2-07-07
    229人看过
  • 存在单位犯罪中的过失犯罪吗
    如果单位在集体研究或者负责人员决定实施某种行为的时候,明知该行为是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虽不希望该行为引起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应当预见可能引起危害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却轻信可以避免,因而决定实施了该行为,并引起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则由此构成的犯罪,是单位过失犯罪。刑法规定的单位过失犯罪不多,主要有劳动安全事故罪,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罪,教育设施管理责任事故罪,消防管理责任事故罪和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单位犯罪,又称法人犯罪,是相对自然人犯罪而言的。实际工作中,如何认定单位犯罪、怎样区分罪与非罪将成为客观存在的问题,《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一、过失犯罪如何认定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在过失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
    2023-03-25
    213人看过
  • 单位犯罪存在过失犯吗
    单位犯罪在客观上必须是经单位决策机构决定或者由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犯罪。单位犯罪,其犯罪行为本身是由刑法分则规定的,应根据刑法分则条文的规定予以认定。单位犯罪的特点在于:在单位故意犯罪的情况下,这种犯罪行为是经单位集体决定或者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在单位过失犯罪的情况下,这种犯罪行为是单位直接责任人员的职务行为。在单位过失犯罪的情况下,单位犯罪行为是单位责任人员的职务行为。这里的职务行为是指单位责任人员依照其在单位担任的职务或者从事的业务所应履行的行为。例如刑法第231条规定单位构成的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单位主管人员的过失行为就表现为对本单位中介组织人员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应当审查予以纠正而因过失未能审查纠正,因而造成严重后果。在这种情况下,单位过失行为就是单位责任人员的职务行为。
    2023-06-12
    260人看过
  • 过失单位犯罪有什么作用意义?
    一、过失单位犯罪有什么作用意义?单位过失犯罪的存在,对于保护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国刑法条文中有13个具体罪名涉及到了单位过失犯罪。单位犯罪过失是单位具有的一种独立于单位内部人员的整体性罪过形式,具体可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单位过失犯罪之“过失”因为单位意志区别于个人意志,故从形成机制来考察,其主要包括基于转化型单位意志的过失、基于承继型单位意志的过失以及基于单位监管义务的过失等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上一些法人、非法人组织(在此统称为单位)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已严重扰乱和侵害了我国的正常社会秩序尤其是经济秩序,而且这些危害行为呈现出频率愈高、范围愈广、危害愈大的显著特点。因此,严厉打击单位犯罪已成为我国司法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与此同时,在我国法学界,关于单位犯罪问题的争论也是由来已久,争论的内容涉及单位犯罪的方方面面。单位犯
    2023-06-03
    250人看过
  • 单位有没有过失犯罪?
    存在单位过失犯罪,在单位过失犯罪的情况下,这种犯罪行为通常是单位直接责任人员的职务行为。例如单位构成的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单位主管人员的过失行为就表现为对本单位中介组织人员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应当审查予以纠正而因过失未能审查纠正,因而造成严重后果。在这种情况下,单位过失行为就是单位责任人员的职务行为。就算是是单位的过失犯罪。诈骗罪有没有单位犯罪事实没有。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为自然人,单位不能构成诈骗罪的主体。因此,诈骗罪没有单位犯罪。单位构成犯罪主体的罪名有以下几个,分别是:1、保险诈骗罪;2、信用证诈骗罪;3、金融凭证诈骗罪;4、票据诈骗罪等。我国法律是惩罚以单位为主体的犯罪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
    2023-08-14
    67人看过
  • 单位犯罪是否存有过失的行为
    一、单位犯罪是否存有过失的行为单位犯罪有过失罪。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责。这是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责。这是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如果单位在集体研究或者负责人员决定实施某种行为的时候,明知该行为是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虽不希望该行为引起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应当预见可能引起危害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却轻信可以避免,因而决定实施了该行为,并引起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则由此构成的犯罪,是单位过失犯罪。刑法规定的单位过失犯罪不多,主要有劳动安全事故罪,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罪,教育设施管理责任事故罪,消防管理责任事故罪和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二、单位犯罪可以只处罚单位吗刑法对单位犯罪在绝大
    2023-10-21
    481人看过
  • 过失犯罪的主体可以是单位吗
    殊不知,在一些特定情形之下,企业等公司单位也有可能成为过失犯罪的实施主体。具体而言,当一家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因一时疏忽或过度信心满满而导致严重违法行为,进而引发严重社会危害性后果者,便有可能遭到过失犯罪法律的制裁。例如,在生产过程及日常操作活动中违反了相关的安全管理规范,从而引发了严重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不良事件,那么此类事件中的公司单位将有极大可能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这无疑也是一种典型的过失犯罪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024-08-09
    272人看过
  • 单位过失犯罪的概念问题
    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负刑事责任。据此,所谓单位犯罪,就是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行为。单位犯罪不同于自然人的犯罪,也不同于共同犯罪,而是一种独立犯罪,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构成要件。一、单位犯罪的特征1、主体: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单位这个概念比法人更为广泛,除法人以外还包括非法人团体;2、主观方面:从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规定来看,单位犯罪的罪过形势基本上是故意犯罪,但是也存在个别过失犯罪;3、客观方面:单位犯罪在客观上是由单位决策机构决定或者由负责人决定实施犯罪,这是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在客观上的重要区别;4、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我国对单位实行两罚制为主,以单罚制为辅的处罚原则,在两罚制情况下,对单位是判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是判处刑罚;
    2023-06-11
    473人看过
  • 单位犯罪可以只处罚直接责任人的依据是什么?
    其实我国民众对于单位犯罪的理解程度是非常有限的,很多人都觉得单位犯罪肯定是会连累到公司的,最起码法人是逃脱不了要被罚款的这种法律后果的。但实际上单位犯罪在某种情况下也是能够直接处罚主要责任人的,那么,单位犯罪可以只处罚直接责任人的依据是什么?单位犯罪可以只处罚直接责任人的依据是什么?(一)单位犯罪的单罚制刑法在某些情况下规定了单位犯罪的单罚制,即只处罚自然人而不处罚单位。例如刑法第396条规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刑法规定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但只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而不处罚单位。《刑法》第三十一条单位
    2023-06-24
    281人看过
  • 量刑原则:单位犯罪单罚制的法律依据
    单位犯罪单罚制罚单位,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单罚制即只处罚单位或只处罚单位直接责任人员。相对的是双罚制又称为两罚制,是指单位犯罪中既对单位判处罚金,又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1)单位犯罪的两罚制刑法对单位犯罪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采取两罚制。在两罚制中,对单位是判处罚金,判处罚金采取无限额罚金制,即对罚金的数额未作规定。(2)单位犯罪的单罚制刑法在某些情况下规定了单位犯罪的单罚制,即只处罚自然人而不处罚单位。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规定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
    2023-07-12
    478人看过
  •  国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失职罪的立案依据是什么?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既遂的量刑标准如下:若犯此罪导致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则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导致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则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行为的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的既遂所适用的量刑处罚标准如下:若犯此罪导致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则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导致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则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 有 事 业 单 位 人 员 失 职 罪 如 何 判 断 是 否 构 成 犯 罪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前
    2023-10-10
    62人看过
  • 单位犯罪行为的界定及处罚依据
    一、单位犯罪行为的界定及处罚依据单位犯罪行为的界定如下:1.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2.单位犯罪必须是在单位意志支配下由单位内部成员实施的犯罪,必须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由其负责人员决定实施。3.单位犯罪必须由《刑法》分则条文明确规定。处罚依据是《刑法》第三十条【单位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单位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单位犯罪的主体的法定性。单位犯罪主体范围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不是任何单位或者组织都可以作为单位犯罪主体构成单位犯罪的。2.单位犯罪的意志的整体性。单位意志不是单位内部某个成员的意志,也不是各个成员意志的简单相加,而
    2023-12-06
    346人看过
  • 过失犯罪如何承担责任,单位会过失犯罪吗
    过失犯罪如何承担责任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根据在于,行为人本来应该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一定的行为与危害社会的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避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但他却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极不负责的态度,从而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行为人本来应该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一定的行为与危害社会的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避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但他却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极不负责的态度,从而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国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支配之下的行为承担。单位会过失犯罪吗单位犯罪,又称法人犯罪,是相对自然人犯罪而言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社会上一些法人非法人组织(在此统称为单位)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已严重侵害我国的社会秩序尤其是经济
    2024-04-03
    156人看过
  • 容留他人吸毒是否是过失犯罪,法律依据是什么
    容留他人吸毒不是过失犯罪,因为容留他人吸毒罪在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行为人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条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第三百五十七条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的数量以查证属实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的数量计算,不以纯度折算。容留他人吸毒是否是过失犯罪,法律依据是什么?如果需要经验更丰富的建议或者想在当地找律师的,有2个途径:1.点击#找律师#,可以选择同城、领域、是否在线以及电话咨询服务!!私密咨询个人法律问题。快速解决你的困扰!2.点击#找律师#→按专长找→选择纠纷专长→咨询我→最后点击电话咨询,不想一来就打电话的,还可
    2023-12-11
    80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为本单位全体成员或多数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且刑法明文规定单位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 更多>

    #单位犯罪
    相关咨询
    • 过失犯罪中的单位犯罪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10
      如果单位在集体研究或者负责人员决定实施某种行为的时候,明知该行为是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虽不希望该行为引起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应当预见可能引起危害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却轻信可以避免,因而决定实施了该行为,并引起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则由此构成的犯罪,是单位过失犯罪。刑法规定的单位过失犯罪不多,主要有劳动安全事故
    •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犯罪依据是什么?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31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引起中毒,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构成本罪,必须实施引起中毒,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把喷过敌敌畏的蔬菜未冲洗净,到集市出卖,致购食者多人中毒;误将毒药投入饲料中,致使大量牲畜食后中毒等。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把装过农药的口袋与粮食口袋混杂在一起,把瓶装敌敌畏与瓶装食油放在一起,因不慎误用农药口袋装粮食,误用敌敌畏炒菜,以致造成多人中毒死亡的
    • 单位犯罪能是过失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28
      单位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为了单位的利益或者单位全体成员的利益、单位绝大多数成员的利益。因为单位不是自然人,依照法理不能简单的就区分是故意还是过失,但是有些过失犯罪的罪名,单位也是可以构成犯罪的
    • 单位犯罪过失是真的有吗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05
      单位犯罪中的过失犯并不是这一个,也不是特定的某一部分。就故意、过失内容本身来说,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并没有区别。刑法总则关于故意过失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单位。认定单位犯罪的过失,要求构成过失犯罪的行为本身,是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作出的。
    • 交通词罪属过失犯罪的依据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20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可能是明知故犯,如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但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发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