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根据《劳动合同条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与雇员签订的以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1)雇主和雇员通过协商达成协议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劳动条件的;(3)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4)劳动者严重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5)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严重影响本单位完成工作任务,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后拒不改正的
(6)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等手段,违背真实意思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7)依法追究劳动者的刑事责任
(8)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的,并且在
(9)规定的医疗期满后,无法从事原工作或雇主另行安排的工作。该工人不能胜任该工作,经培训或工作调整后仍然不能胜任该工作。
(10)订立劳动合同的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11)用人单位按照《企业破产法》的规定进行重组
(12)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
<13)企业因生产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重大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调整
(十四)由于订立劳动合同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其他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文章注释】本条规定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14种情形分别来自《劳动合同法》第36条、第39条、第40条和第41条的规定。这些情况的具体含义是指:
(1)雇主和工人通过协商达成协议。指用人单位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解雇后,雇主应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2)员工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雇佣条件。如果不符合雇佣条件,包括教育水平、技术职称、身体健康、道德素质、工作能力、工作表现和雇主在招聘工人时规定的其他要求,则不符合雇佣条件工人严重违反雇主的规章制度。这种情况有三个层次:一个是雇主的规章制度,另一个是违反,第三个是严重的
(4)工人的严重失职和渎职行为给雇主造成了巨大的损害。这种情况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劳动者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第二,雇员的不当行为给雇主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在这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都可以依法终止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5)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严重影响本单位完成工作任务,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后拒不改正的。这种情况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严重影响本单位完成工作任务;第二,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经用人单位提出后拒不改正的;(6)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或者利用他人的危险,违背真实意思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7)该工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种情况有两个要素:一是依法调查;二是刑事责任,核心是刑事责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指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依照刑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被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人民法院判决、人民法院免予刑事处罚,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得从事原工作或者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这种情况有两种情况:一是劳动者患病,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第二,非因工负伤的劳动者,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得从事原工作或者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疾病是指职业病以外的自然疾病,非工伤是指工伤以外的伤害
(9)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整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的。这种情况有三个因素:一是不称职,二是培训,三是工作调整。核心是无能。您可以选择培训和工作调整之一
(10)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这种情况有三个要素:一是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二是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三是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达成变更劳动合同的协议。三个要素也是不可或缺的
(11)雇主应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进行重组。《企业破产法》设立重整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根据企业重整的经营计划、债权调整偿还计划等有利于企业重整的计划,改善使用单位的运作,使企业获得新生,以清偿债务,避免企业陷入更加严重的破产清算程序。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裁员。(12)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困难严重的。从大到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可能存在困难。一般困难不能作为裁员的理由,但必须是严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雇主通过各种方式自救(包括裁员)是积极的,以尽可能避免雇主破产
(13)由于生产、重大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的改变,企业在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员。这种情况有三种情况:一是企业因生产变更、劳动合同变更仍需裁员;二是由于重大技术创新,企业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员;第三,由于业务模式的调整,变更劳动合同后企业仍需裁员
(1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其他劳动合同无法履行。这也是一个无底条款
[见法律条款]
第19、26、36、39-41、46、47条,《劳动合同法》第87条和第97条
劳动法第31条和第72条
劳动部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用人单位可以根据人民检察院不起诉职工的决定解除劳动合同
<企业职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的医疗期限规定
-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
156人看过
-
劳动仲裁法第四十九条释义
73人看过
-
新劳动合同法解释:第七十九条【对违法行为的举报】
490人看过
-
劳动法法条第二十九条
254人看过
-
第五十九条商标法解释
175人看过
-
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
305人看过
合同内容是指合同中约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身份、地址、联系方式等; 2、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等; 3、履行期限、地点、方式等; 4、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法等。 除此之外,合同还可... 更多>
-
实施条例的劳动合同法山西在线咨询 2022-04-0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经2008年9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次常务会议通过,2008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5号公布。该《条例》分总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劳务派遣特别规定、法律责任、附则6章38条,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签发的行政法令、授权有关部门发布的国务院行政命令或下发的行政操作性文件。
-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第十六条所规定的劳动合同无效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22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第十七条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第十八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无效的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八条的解释浙江在线咨询 2022-09-20对违反劳动合同法和本条例的行为的投诉、举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处理。【解读】:本条规定了劳动行政部门针对违反劳动合同法和本条例的行为投诉、举报,应当依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办理。
-
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第49条怎么解释香港在线咨询 2022-09-22实行劳动保险的企业,应根据工人职员的需要及企业经济情况,单独或联合其他企业设立疗养所、业余疗养所、营养食堂。疗养所、业余疗养所、营养食堂的房屋设备、工作人员的工资及一切经常费用,完全由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负担。休养员及营养员的伙食费,在劳动保险基金支付各项补助费、救济费、抚恤费后有剩余时得给予补助,最多不得超过伙食费的二分之一,如因身体衰弱或经济确实困难负担不起伙食费者,得酌量提高其补助费,但不得超
-
土地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怎么解释?陕西在线咨询 2022-09-20具体建设项目需要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国有建设用地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用地有关事项进行审查,提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时,必须附具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二)建设单位持建设项目的有关批准文件,向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