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犯公民合法权益违法行为还讲时效吗
倘若超出了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权利人有可能会失去胜诉的机会。
然而值得留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类型的权益都会受到诉讼时效的约束。
譬如说,针对某种特定的侵害行为,比如涉及到人身损害方面的,其诉讼时效期间可能会赋予特殊的规定。
除此之外,若侵犯权益的行为仍旧持续进行的话,诉讼时效也可能会遭到中止或者需要重新计算。
就您所提及的劳动法规范畴而言,尽管劳动法本身并未明文规定“连续旷工3天构成自动离职”的相关时效性,但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者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起仲裁申请的时效期间通常为一年。
也就是说,假如工作人员因为连续旷工3天导致被视为自动离职,并且与用人单位产生争执,他们必须在一年内提交仲裁申请。
实际的时效期间或许会因为地区以及具体案例情况等多个因素产生变化。
若是面对相似的困扰,我们建议您咨询当地的专业律师或者法律专家,以获得更为精准的法律建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有权要求生产厂家进行赔偿吗
消費者可以直接向制造商申請賠償。
根據我國憲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费者权益保護法》第40條的明文規定,生產商所製造出來的商品對於消费者的身體甚至財務造成了損失,消費者既可以向銷售者提出索賠,同時也可以直接向制造商要求賠償。
根據該法律,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享受服務時,享有多種權利,包括但不限于保障人身及財物安全的權利。
法律也明確指出,倘若因為商品存在質量問題、瑕疵,或處理服務的質量原因而導致消費者受到身體上和財務上的傷害,他們便可向經銷商提出索賠,或是直接向制造商進行追偿。
若查實為生產品質方面的問題,在消费者已經向銷售商提出索賠後,該銷售商還可以轉向制造商要求賠償。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
违反消费者合法权益法哪些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构成
236人看过
-
公安机关及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合法权益的,应当怎么办
424人看过
-
民事侵权是侵犯哪些权益的行为
86人看过
-
不合法行为:企业侵犯职工权益实录
415人看过
-
侵犯公民健康权是民事违法吗
112人看过
-
侵权行为算违法吗
498人看过
-
违反公民权益的违法行为是否受时效限制?海南在线咨询 2024-11-25若诉讼时限超出法律规定的时间限制,当事人可能会在诉讼中失去胜利的机会。然而,并非所有权益都会受到诉讼时效的制约,尤其是对于某些特定的侵权行为,例如人身伤害。在这种情况下,诉讼时效有时会有特殊的规定。 如果侵权行为持续存在,诉讼时间可能会被暂停或重新开始计算。例如,如您提到的劳动法案例,尽管劳动法规本身未对“连续旷工三日即视为自动离职”设定明确的时效性要求,但依据中国政府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
-
公民的合法权益被侵犯后,公民的合法权益被侵犯后,公安机关怎么办西藏在线咨询 2022-02-13公民的合法权益被侵犯后,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公安机关作出不立案的决定,公民不服的,可以向其上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对复核不服的,可以申请本级(对应市级)检察院进行法律监督。法律链接:《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
-
侵权责任诉讼时效是3年吗民法讲天津在线咨询 2023-03-18侵权责任诉讼时效是3年。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违反消费者合法权益法哪些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构成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0-01在实践中侵犯消费者权益多数是属于民事违法行为,但如果侵犯消费者权益情节严重的,有可能构成犯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8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以下情况之一的,除本法外,根据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承担民事责任:(1)商品或服务存在缺陷的;(2)不具备商品应具备的使用性能而销售时未说明的;(3)不符合商品或其包装标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4)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5)生产
-
对一般违法行为能否成为正当防卫对象?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法定条件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14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不法侵害不仅包括犯罪行为,也同时将一般违法行为囊括于其中。[1]也就是说,对于严重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即使没有被规定为犯罪,也可以成为正当防卫的对象。本文有保留地赞同这一观点。通说的理解更倾向保护守法公民一方,基本符合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宗旨,因而具有合理性。首先,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在侵害或威胁法益的性质上没有任何区别,都表现为不法侵害,基于全面保护法益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