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件在检察院取保需要什么条件
案件在检察院取保需要的条件: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
二、取保候审必须交保证金吗
取保候审不是必须交保证金,因为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可以选择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第七十二条规定,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应当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审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等情况,确定保证金的数额。
并且,提供保证金的人应当将保证金存入执行机关指定银行的专门账户。
三、取保候审最多可以多久
取保候审最多可以是十二个月,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二条 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应当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审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等情况,确定保证金的数额。\n 提供保证金的人应当将保证金存入执行机关指定银行的专门账户。
-
某案件能否在检察院成功取保?
265人看过
-
检察院抗诉条件,检察院抗诉需要哪些条件
381人看过
-
醉驾案件:检察院是否需要采取取保措施?
192人看过
-
直诉案件能在检察院取消吗
225人看过
-
检察院为什么要退回案件
86人看过
-
检察院在处理非法拘禁案件时,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324人看过
-
公安取保了检察院还需要取保吗,一定要将案件移交检察院?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26取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并不代表案件的完结和不会判决刑罚。会不会移交检察院审查起诉也需要公安机关侦查后才能确定。不过,依据取保候审的条件来说,能够取保候审一般都是罪行较轻的,判决不会太重。《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
-
案件现在在检察院,案件由检查院批捕的条件是什么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10公安局先把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羁押看守所,申请检察院逮捕,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第八十九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
-
检察院移交检察院批捕需要什么条件香港在线咨询 2021-10-15逮捕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实施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逃避侦查、起诉、审判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一)有证据证明存在犯罪事实。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三)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足以防止其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 逮捕由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由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
检察院刑事案件取保候审需要交保证金么海南在线咨询 2022-01-02需要。1、存款金额应当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经济状况、案件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和可能判处刑罚的严重程度来确定.对于经济犯罪、侵犯财产或者其他造成财产损失的犯罪,收取保证金的金额标准可以根据涉案金额或者直接财产损失金额的一至三倍确定;3、对于其他刑事犯罪,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保证金金额标准可确定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
检察院抗诉条件,检察院抗诉需要哪些条件甘肃在线咨询 2021-04-191、人民法院采信自行收集的证据,未经庭审质证即作为裁判的根据,导致裁判错误的。2、人民法院不采纳公诉人庭前收集并经庭审质证的有效证据,仅因被告人翻供而判决无罪或改变事实认定,造成错误裁判的。3、人民法院审判活动严重违反法定诉讼程序,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等行为,影响公正裁判的。4、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错误,量刑虽然未致畸轻畸重,但社会影响恶劣的。5、因重要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