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职权法院判决缓刑案件法律条文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7 15:46:40 290 人看过

滥用职权法院判决缓刑案件法律条文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第187条第1款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对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开庭审理。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

《刑事诉讼法》第186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

只有部分被告上诉,对全案进行审查。未上拆的被告人也可委托辩护人参加上诉审。

一审主犯不服上诉,代表整个案件都在上诉期,二审法院会对整个案件进行审查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

第三百一十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抗诉范围的限制。

第三百一十一条

共同犯罪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自诉人只对部分被告人的判决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只对部分被告人的判决提出抗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

第三百一十二条

共同犯罪案件,上诉的被告人死亡,其他被告人未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仍应对全案进行审查。经审查,死亡的被告人不构成犯罪的,应当宣告无罪;构成犯罪的,应当终止审理。对其他同案被告人仍应作出判决、裁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18日 09:4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缓刑相关文章
  • 醉驾判缓刑是什么意思,都有哪些法律条文
    醉驾判缓刑是指对醉驾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醉驾被判处拘役适用缓刑的条件: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2、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较轻,而且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3、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4、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若醉酒驾驶的犯罪分子符合适用缓刑的条件的,则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下对其使用缓刑,如是否属于自首、是否对受害人进行了赔偿并取得了受害人的谅解、认罪态度是否良好等。在庭审过程中,被告人应积极向法院陈述辩护为自己争取缓刑的机会。综上,如果醉驾的犯罪分子符合了上述条件,那么是很有可能判缓刑的。一、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该怎么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
    2023-02-16
    276人看过
  • 怎么起诉法院滥用职权
    法院滥用职权造成这案件出现错判、误判的,如果是一审的,当事人可以提起上诉,如果是二审的,当事人可以提出申诉,以此来举报法官。一、行政诉讼上诉的条件上诉是当事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判决、裁定,在法定期限内以书面形式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诉讼行为。与刑事诉讼不同,当事人上诉是行政诉讼引起第二审程序发生的唯一动因。当事人行使上诉权,提起上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上诉人必须适格。凡第一审程序中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经授权的委托代理人,都有权提起上诉。2、上诉人所不服的一审判决、裁定,必须是法律明文规定可以上诉的判决、裁定。能够提出上诉的判决和裁定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对驳回起诉、不予受理、管辖权异议所作出的裁定。3、上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
    2023-03-28
    229人看过
  • 刑法第399条第4款 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
    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一)概念滥用执行判决、裁定职权罪是指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滥用职权,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二)构成1、罪体主体滥用执行判决、裁定职权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客体是司法活动的公正性和司法机关的威信。行为滥用执行判决、裁定职权罪的行为是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滥用职权,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主观状态直接故意。2、罪责滥用执行判决、裁定职权罪的责任形式是故意。这里的故意,是指明知是滥用执行判决、裁定职权的行为而有意实施的主观心理状态。3、罪量滥用执行判决、裁定职权罪的罪量要素是致使当事人或者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构成本罪,必须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致使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自杀、自残造成重伤
    2023-03-03
    163人看过
  • 王X滥用职权刑事判决书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08)朝刑初字第00011号公诉机关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以京朝检刑诉字(2007)第2778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王X犯滥用职权罪,于2007年12月21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因被告人王X自愿认罪,根据公诉机关建议,并经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同意,简化适用刑事普通程序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指派代理检察员侯X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王X及其辩护人曾XX、张XX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经审理查明:被告人王X于2000年8月至2005年8月间,利用担任北京市公安局A分局机场派出所、B派出所户籍民警和内勤的便利条件,违反户口登记管理规定,在没有任何入户审批手续的情况下,私自办理户籍登记,先后为其亲戚、朋友等共计八人办理了北京市非农业户籍,并虚构事实,伪造一北京市非农业户籍,致使多名不符合进京条件人员的户口非法落
    2023-06-11
    354人看过
  • 刑法修正案九滥用职权立案标准
    将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修改为:“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有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处罚。“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项规定情形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
    2023-08-16
    262人看过
  • 缓刑的法律条件有哪些缓刑是怎么判的
    判处缓刑的法定条件: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即使累犯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一、缓刑人员可以贷款吗缓刑,是有条件的不执行原来判决的刑罚。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适用缓刑的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第一,是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类犯罪分子所犯的罪行都比较轻,如果罪行比较重,判处的刑罚在3年以上的,或者是累犯的,都不能适用缓刑。第二,是该犯罪分子有忏悔悔罪的表现的,适用缓刑确实不致于再危害社会。是否可以适用缓刑的关键是该犯罪分子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只有不予关押不会危害社会的,才能适用缓刑。关于缓刑人员能不能贷款的问题,如果当事人具有贷款资格的,银行审查合格的,被判缓刑的人也能贷款。二、三年有期徒刑可以判缓刑吗被判三年有期徒
    2023-03-13
    217人看过
  • 法院副院长滥用职权非法拘留16人获刑
    海南省某黎族苗族自治县法院原副院长吴x因犯滥用职权罪,在缺乏执行事实和依据的情况下,竟批准拘留被执行人,日前被屯昌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法院认定,吴x在任某县法院副院长期间,带队执行案件,其批准拘留被执行人85人,其中对4人的批准拘留缺乏执行的事实和法律依据,严重侵犯了公民人身自由,严重损害了被害人的利益,构成滥用职权罪,一审判处吴x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一审判决对吴x滥用职权拘留另外81人的犯罪事实不予认定,属认定事实错误,导致适用法律错误。检察机关遂依法提起抗诉。随后,二审法院裁定将此案发回重审。再审认定吴x对16名被执行人批准拘留,缺乏执行的事实和依据,严重侵犯了公民人身自由,造成人民利益的重大损失,以滥用职权罪判处吴x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
    2023-06-11
    352人看过
  • 缓刑适用的法律条件?
    不适用缓刑的条件在我国法律上规定是:1、犯罪分子被判处管制,或者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2、犯罪分子不认罪的;3、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或者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4、犯罪分子系累犯等。一、什么条件才可以缓刑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才可以缓刑:(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也不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二、缓刑的条件都有哪些依据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第一、犯罪情节较轻;第二、有悔罪的表现;第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第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的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
    2023-04-10
    373人看过
  • 被判需要什么条件,被判缓刑的法律后果
    一、被判缓刑需要什么条件缓刑是有条件的对原判刑期不执行,因此,缓刑应符合下列条件:1、除累犯以外的所有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分子。除累犯以外,是因为累犯是因犯罪被处以刑罚以后再法定的时间以内的再次犯罪,其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都较大,而其他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则是犯罪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个人的人身危险性也不大,实行缓刑对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实行缓刑的罪犯不致再危害社会。罪犯是否再危害社会,除刑法自身的威慑教育作用外,更主要的是要取决于犯罪分子自身对所犯罪行的认罪、悔罪表现和犯罪情节而定,如果犯罪分子对自身的犯罪没有认识、没有悔罪表现,肯定会再次危害社会,如果犯罪分子犯罪情节严重、手段恶劣,即使被判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也不能实用缓刑,因为他们有可能再次危害社会。缓刑实用的上述二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才能适用缓刑,正确适用缓刑的条件,
    2023-03-03
    87人看过
  • 缓刑判决书用法院院长签字吗
    根据法院适用不同的审理程序,法律规定了应当审结的时间限制,没有规定院长签发时间。缓刑的法律后果有哪些根据刑法典第76条、第77条的规定,一般缓刑的法律后果有以下三种:(1)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没有刑法典第77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2)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典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新犯之罪和漏判之罪,不受犯罪性质、种类、轻重以及应当判处的刑种、刑期的限制。(3)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此外,根据刑法典第72条第2款的规定,缓刑的效力不及于附加刑,即被宣告缓刑的
    2023-02-25
    344人看过
  • 新刑诉法撤案法律条文
    刑法诉讼法第1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撤销案件,公安机关应当报经上级领导审查批准,然后写出撤销案件报告。检察机关在办理直接受理侦查的刑事案件,对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被告人,可以决定撤销案件。对决定撤销的案件,应制作撤销案件决定书。公安机关对决定撤销的案件,应写出“撤销案件通知书”,报送检察机关。对于经过侦查,发现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不是被立案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实施的,或者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犯罪嫌疑人不够刑事处罚的,应当对有关犯罪嫌疑人终止侦查,并对该案件继续侦查。《公安部
    2023-04-22
    263人看过
  • 法院判缓刑前司法评估是什么?
    一、法院判缓刑前司法评估是什么?法院判缓刑前的司法评估是我国对缓刑人员实行社区矫正,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在适用社区矫正前,需对其进行社会调查评估,是两院两部制定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中规定的一项新的刑罚制度。这是一项标本兼治的刑罚执行措施,有利于争取社会公众对国家刑罚活动的理解和支持,修复社会裂痕,解决社会问题,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社区调查评估报告是判处缓刑的重要依据。二、社会调查评估工作基本做法由于法律规范缺失,调查评估工作没有形成规范统一、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模式。在开展调查评估工作时,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对委托调查基本情况进行登记;(二)指派罪犯户籍所在地的司法所负责开展调查,由司法所成立调查小组,成员包括至少一名专职执法人员和一名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或志愿者;(三)调查小组调查时,要走访派出所、居委会、罪犯原单位(
    2023-06-17
    470人看过
  • 能否以滥用职权罪缓刑?
    构成滥用职权罪,若符合缓刑法定条件的,可能会判处缓刑。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滥用职权罪是口袋罪吗?滥用职权罪是口袋罪。口袋罪,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一些界定不清、外延模糊以至于难以界定有罪与否的罪名,是对某一行为是否触犯某一法条不明确,但与某一法条的相似,而直接适用该法条定罪的情况,对罪名定义不清、对情况描述不明是口袋罪生成的重要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2023-07-06
    145人看过
  • 缓刑法律程序及滥用防治
    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上述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债权人撤销权的概念债权人撤销权又称“撤销诉权”或“废罢诉权”,是指当债务人所为的减少其财产的行为危害债权实现时,债权人为保全债权得请求法院予以撤销该行为的权利。债权人撤销权也为债权的保全方式之一,是为防止因债务人的责任财产减少而致债权不能实现的现象出现。因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是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间的行为,从而使债务人与第三人间已成立的法律关系被破坏,当然地涉及第三人。因此,债权人的撤销权也为债的关系对第三人效力的表现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
    2023-07-17
    458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缓刑
    词条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缓刑
    相关咨询
    • 缓刑案件由法院判决吗?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1-04
      不,合议庭有权判决缓刑是否适用,但应当经院长批准。《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十二条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假释裁定不当,应当在收到裁定副本后二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纠正意见后一个月内重新组成合议庭,作出最终裁定。
    • 缓刑刑法条文内容是什么,判缓刑的条件是什么?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24
      适用缓刑必须符合的条件: 1、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说明,罪行比较轻微。判处重刑的罪犯,不能缓刑。 2、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 3、其三是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依据《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
    • 滥用职权公诉案件法院超期审判是怎样回事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03
      滥用职权公诉案件法院超期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在法庭审理中,因出现不能继续审理的情形,而延缓法庭审理的日期,待原因消失后再行开庭审理的制度。
    • 刑法立案标准滥用职权,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
      西藏在线咨询 2023-11-07
      关于滥用职权罪的立案标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对此予以了明确,即涉嫌下列情形的应予立案: 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5人以上的; 2、导致1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 3、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4、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
    • 滥用职权由什么决定法律依据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9-03
      滥用职权是个人决定,滥用职权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不按或违反法律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侵吞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财产损失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