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足构成犯罪中止的还会受到刑事处罚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19 18:01:29 475 人看过

不满足构成犯罪中止的就不会受到刑事处罚,犯罪中止具有:中止的时间性、中止的自动性、中止的客观性和中止的有效性四个特征

(1)、中止的时间性;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犯罪还没有形成结局,既不是未遂,也不是既遂。犯罪既遂后自动恢复原状的,不成立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后也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

(2)、中止的自动性;即行为人认识到客观上可能继续实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弃原来的犯罪犯罪意图。

(3)、中止的客观性;

(4)、中止的有效性。犯罪中止,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的犯罪结果,否则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成立并不要求没有发生任何犯罪结果,而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

我国《刑法》第24条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一、犯罪中止的后果是怎样的

《刑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有两种结果:

1、没有造成损害;

2、造成了损害。

我国刑法对这两种结果分别制定了处罚原则,即没有造成损害的,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减轻处罚。换言之,是否造成损害,不是构成中止犯的基本要件而是处罚中止犯的量刑因素。甲某、乙某在犯罪实行阶段,自动放弃犯罪,符合中止犯的构成要件,因此,应当依照中止犯的处罚原则对其减轻处罚。

刑事案件在审理的过程之中,若是有民事主体中止了犯罪行为,并不会不受到刑事处罚,只是会相应的减轻会受到的处罚而已。若即使已经犯罪中止,但是依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侵害,此时除了会被要求支付赔偿金,还会由于犯罪中止的行为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等的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9日 21:5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中止相关文章
  • 构成犯罪中止会怎么判刑
    犯罪中止的判刑规定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一、盗窃中止属于犯罪中止吗盗窃中止属于犯罪中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二、强奸罪中止可以免除刑罚吗?强奸行为的,未对女性实施侵犯的,没有造成损害的,可以免除处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三、抢劫罪中止构不构成犯罪抢劫罪中止可能构成犯罪。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2023-04-01
    351人看过
  • 聚众哄抢林木构成刑事犯罪的应受到的处罚
    法释〔2000〕36号第十四条规定:聚众哄抢林木五立方米以上的,属于聚众哄抢数额较大;聚众哄抢林木二十立方米以上的,属于聚众哄抢数额巨大,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的规定,以聚众哄抢罪定罪处罚。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3-04-24
    294人看过
  • 犯罪预备过程中遭受侵害还会受到处罚吗?
    一、犯罪预备过程中遭受侵害还会受到处罚吗?还是会受到处罚,但具体的也要看案件的实际情况;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则是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预备阶段的停止形态。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理根据。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认可了这一学说,规定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犯罪预备的法律规定根据《刑法》第22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预备犯,可
    2023-04-28
    417人看过
  • 自动中止犯罪还构成犯罪吗?
    一、自动中止犯罪还构成犯罪吗?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中止行为本身属于刑法所鼓励的行为,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二、犯罪中止的特征包括哪些?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
    2023-04-28
    292人看过
  • 犯罪中止多次会从处罚吗,犯罪中止特征
    一、犯罪中止多次会从处罚吗犯罪中止多次,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二、犯罪中止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
    2023-06-17
    406人看过
  • 认定构成犯罪中止处罚几年
    《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中止犯的处罚原则较为特殊:1、明确是“应当”从宽处罚而非如同预备犯、未遂犯那样“可以”从宽处罚;2、注意对中止犯的处罚也不同于预备犯、未遂犯那样比照既遂犯进行处罚;3、明确对中止犯的处罚关键看是否造成损害结果,对于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减轻处罚,未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犯罪中止有两种结果:没有造成损害或是造成了损害。我国刑法对这两种结果分别制定了处罚原则,即没有造成损害的,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减轻处罚。换言之,是否造成损害,不是构成中止犯的基本要件而是处罚中止犯的量刑因素。一、犯罪中止怎么认定犯罪中止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认定: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即在犯罪预备或者着手实行犯罪过程中,也就是在犯罪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经得逞,则不存在犯罪中止的问题。2、必须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
    2023-02-21
    407人看过
  • 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
    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意思是犯罪人所犯罪行是因故意而非过失,故意又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受过刑事处罚,就是不仅定罪了,还判处了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一、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什么犯罪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前者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却仍积极追求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后者是指其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有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可能,却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从而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根据《刑法》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的,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二、共同犯罪既遂标准是怎样1、共同犯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2、共同犯罪必须是共同故意犯罪。所谓
    2023-03-06
    85人看过
  • 未成年造谣诽谤罪会不会受到刑事处罚
    一、诽谤罪的概念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二、诽谤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三、诽谤罪客观方面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
    2023-04-29
    145人看过
  • 绑架的犯罪预备放弃实施犯罪行为还会受到刑事处罚吗?
    绑架的犯罪预备放弃实施犯罪行为还会受到刑事处罚,犯罪预备的行为表现是: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这是犯罪预备行为最常见的形式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其中包括:(1)用以杀伤被害人或者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如枪弹、刀棒、毒药、绳索等;(2)用以破坏、分离犯罪对象物品或者破坏、排除犯罪障碍物的器械物品,如钳剪、刀斧、锯锉、爆炸物等;(3)专用为达到或逃离犯罪现场或进行犯罪活动的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等;(4)用以排除障碍、接近犯罪对象的物品,如翻墙爬窗用的梯子或绳索等;(5)用以掩护犯罪实施或者湮灭罪证的物品,如作案时戴的面罩、作案后灭迹用的化学药品等。犯罪工具本身危害性和复杂性可以反映出预备行为不同的危害程度。所谓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犯罪工具、寻求犯罪工具及加工犯罪工具使之适合于犯罪的需要。2、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这类犯罪预备行为可
    2023-03-05
    312人看过
  • 有前科的犯罪中止了算刑事处罚吗
    根据法律中的规定,要是认定行为人构成中止犯的,在处理上面需要区分是否造成了损害后果,不同的情况下对行为人的处理是不一样的。其中,若没有造成损害,则应当免除处罚。但要是造成了损害的话,也是应当减轻处罚的。一、侵犯姓名权的构成要件有什么侵犯姓名权的构成要件:1、侵害行为,侵害姓名权的行为一般由作为的方式构成,其中最主要的最常见的行为就是干涉、盗用和假冒他人的姓名。2、行为人的过错,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以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为要件。3、损害后果,侵害行为人只要实施了盗用、冒用他人姓名,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故意不使用他人姓名的行为,就可以认定已经造成了损害后果,受害人列出其他特别的损害事实,即可主张权利。4、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二、失火罪如何认定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失火罪的认定标准,需行为人主观上是过失心理,没有故意纵火的意图,客观上表现为发生了火情,且导致了他人重伤、死亡或者给
    2023-03-10
    471人看过
  • 犯罪中止是否意味着不受刑罚?
    有案底,免于刑事处罚,是法院已经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是根据《刑法》规定,不对其进行刑事处罚的一种方式。案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与相关国家机关。犯罪中止多次会从处罚吗犯罪中止多次,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
    2023-07-07
    194人看过
  •  未满多少岁会受到刑事处罚?
    对于未满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如果已经被判处了刑罚,将不予执行刑罚,而是要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进行管教。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参考《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其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或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进行收容教养。对于未满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如果已经被判处了刑罚,那么将不予执行刑罚,而是要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进行管教。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参考《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其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或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进行收容教养。 针 对 未 满 刑 事 责 任 年 龄 的 处 罚 措 施针对未满刑事责任年龄的处罚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法律分析:1.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因此对未满十四周岁的犯罪行为,不应采取刑事责任的处罚措施,而应采取其他必要的措施进行教育、矫治和保护。2. 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
    2023-09-11
    144人看过
  • 犯罪中止的是不是会免除处罚
    犯罪中止不一定会免除处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一、对于犯罪中止应如何处罚对于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认定: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即在犯罪预备或者着手实行犯罪过程中,也就是在犯罪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经得逞,则不存在犯罪中止的问题。2、必须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二、犯罪中止后能犯罪既遂吗犯罪中止后不能再犯罪既遂;犯罪中止就是一种犯罪终局形态。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三、关于犯罪中止会怎么判刑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
    2023-04-04
    344人看过
  • 刑事犯罪有哪些,会受到什么处罚
    1、危害国家安全罪: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其他。2、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等。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走私罪;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等。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伤害罪等。5、其他。犯罪按照主观意态可分为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故意犯罪是指主观希望或者放任犯罪行为的发生而产生的一种犯罪,如故意杀人,其主观故意就是为了要人命,盗窃,主观故意就是为了要偷到人的钱财。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而发生的犯罪,如一般车祸而撞死人,超速而来不及刹车,导致撞人死亡等,这就是过失犯罪。实刑是指管制,拘投,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实刑是相对附加刑来讲的,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等。受刑事处罚可包括实刑,也可包括附加刑,在我国,附加刑可单独适用。一、刑事案件请律师有用吗如果经济上有能力,建议早一
    2023-03-02
    92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中止构成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更多>

    #犯罪中止
    相关咨询
    • 犯罪中止会不会受到处罚的,犯罪中止会受到哪些样的处罚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06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根据本款规定,对中止犯的处罚是:(一)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二)对已经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减轻处罚。 特别提示: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犯罪中止是犯罪分子自动地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
    • 满足虚开增值税专罪犯罪构成要件会受到怎样处罚?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9-22
      满足虚开增值税专罪犯罪构成要件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此类案件一般都是公司的职员向公安机关举报,然后经过侦查发现确定满足了虚开增值税专罪犯罪要件之后,再判处其承担刑罚,具体会受到处罚,是根据虚开税额的数额来确定的。
    • 受刑事处罚什么不构成犯罪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14
      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行政、刑事,还有对交通法规、治安管理条例等的违法行为,你说得太宽泛了。 民事保护方法有:停止侵害、排除妨害、赔礼道歉、恢复原状等九种保护方法,对应的可申请法院或派出所保护合法权益。 行政违法的保护措施有:拘留、拘役、吊销营业执照、停顿整改、罚款等,相应的由行政机关,包括工商机关、税务机关、环保机关、政府机关等行使相应权力。 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由公安机关行使相应权力,包括拘留、劳
    • 满足法院教唆渎职犯罪构成要件之后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重庆在线咨询 2023-10-09
      满足法院教唆渎职犯罪构成要件之后会受被判处有期徒刑,不管是渎职还是教唆他人不履行自己的职责,都是已经违反了公司章程的规定的行为,此时由于其渎职的行为,可能会给公司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故此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也会被要求承担民事责任。
    • 中止犯罪会被刑事处罚吗?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5-12
      犯罪中止仍然要适用刑法的相关规定。构成犯罪中止要符合: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 4、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