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处于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于专利权保护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正是加强专利行政执法职能的初衷。笔者建议,加强专利权的行政保护,应赋予行政机关更多的职权来处理专利纠纷,如增加带有司法性质的调查取证权,对侵权赔偿额的判定权等。
追根溯源,任何一种权力的本质都是基于社会利益的需求。面对专利权纠纷的专业化、技术化,纠纷类型多样化的趋势,依靠法院处理专利权纠纷的传统体系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专利行政执法行为的正当性基础。行政执法行为的出现,并不会改变司法权的本质,不会动摇原本的权力分工。行政机关做出一些具有判断力的行为,并不会影响司法权应有的效力,这是专利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基础。
当前,创新驱动在社会进步中优势突出,人们越发意识到维护创新成果的重要性,而企业也更重视公司的专利战略布局,通过加强对专利权的保护来维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但是,专利纠纷不同于普通的民事纠纷,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尤其在侵权判定上不像普通民事案件那样一目了然,法院在处理这类纠纷时难免耗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而专利行政管理部门熟悉与专利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专利侵权的表现形式,无论在调查取证,还是专利侵权的判定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进一步加强对专利权的行政保护十分必要。
在调查取证上,专利侵权的侵权证据往往由侵权人掌控,被侵权人在维权过程中常常举步维艰。笔者建议,应增加专利管理部门对专利侵权案件的调查取证手段,并明确被调查的当事人拒绝、阻挠专利管理部门行使职权的,由专利管理部门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此举有助于解决被侵权人维权没有证据的问题,更好地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也鼓励其在受到侵权损害时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此外,专利管理部门也需要对专利侵权的赔偿额进行判定,可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1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赔偿。这将使一些显而易见的赔偿纠纷没必要再诉到法院,减少法院负担,节约资源。对于当事人来说,这更是有利于纠纷及早解决的有效方式。
-
专利权法规:专利权的保护
158人看过
-
如何全面加强专利保护
53人看过
-
保护专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刻不容缓
359人看过
-
用司法救济手段加强专利权保护
193人看过
-
专利保护力度明显加强
74人看过
-
专利保护竞争加剧
154人看过
专利权,是指国家根据发明人或设计人的申请,以向社会公开发明创造的内容,以及发明创造对社会具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利益为前提,根据法定程序在一定期限内授予发明人或设计人的一种排他性权利。... 更多>
-
专利权与专利保护是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07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外观设计;二是专利授权时指定的外观设计使用产品的范围。确定外观设计是否相同或近似,应当以同类产品为基础。
-
专利权如何保护侵犯专利权的侵权人的专利权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4-09专利权的侵犯是指具有排他性,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非经专利权人本人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均不得利用该专利发明创造。但是,为了防止专利权人滥用其权利,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对于专利权人的权利作了限制性的规定。根据《专利法》的规定,专利权人有利用其发明创造的独占权利,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在征得专利权人的同意后有利用其发明创造的权利,这是原则。但是为维护技术市场,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护国家的利益,《
-
专利权人如何获得专利权的保护?香港在线咨询 2023-06-12专利权人在自己的专利权受到侵犯时,为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知识产权局)处理。 1、行政处理 专利侵权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
-
专利保护的权利相关法律山西在线咨询 2021-08-23《专利法》 第五十九条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为准,简要说明可以用于解释图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专利纠纷的避免应当建立预警机制,防范于未然,避免在研发期间就落入侵犯他人专利的不利境地,同时也可节约产品开发时间和开
-
发明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保护专利权人的权利义务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04可减缓费用申请费、发明专利申请审查费、年费、发明专利申请维持费、复审费非减缓条件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单位共同申请专利的,不予减缓专利费用。未使用专利局制定的费用减缓请求书的;全体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未在费用减缓请求书中签字或者盖章的;提出费用减缓请求的单位或者个人未提供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证明的;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的个人年收入超过二万五千元人民币的;费用减缓请求书中未注明全体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