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施工单位主张工程款的,有诉讼时效限制,请求支付工程款的诉讼时效是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一、追讨工程款需要准备哪些证据
追讨工程款需要准备以下证据:
(1)施工单位资质证书;
(2)工程招投标文件;
(3)工程报建、规划、国土、施工许可文件;
(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书及其补充协议;
(5)施工图纸;
(6)不可抗力证明文件及损失证明;
(7)工程进度情况、工程施工日志;
(8)工程量增减的签证;
(9)设计变更的文件;
(10)质量验收的证明;
(11)工程进度付款凭据;
(12)工程分包情况;
(13)工程总决算书或分阶段结算书等;
上述的证据都是在诉讼前就已经形成的,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这些证据材料的搜集、管理。
用书面形式将工程施工的情况固定下来:
1、如发生了设计变更的事实,就必须将相关设计单位、规划部门的书面原件保存下来;
2、施工中与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的会议记录等,都应由各方参会人员签字并妥善保存;
3、如果出现工期延长的情况,应当立即与建设单位等书面确定延长的缘由和处理办法,防止非施工单位原因而被建设单位当作拒付、少付或追究违约责任的理由;
4、如出现连日的大雨或其它恶劣天气导致工程难以进行的,就必须让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做好签证的工作,对于被拒绝签证的,应当将原始资料和相关证明材料留档保存,便于日后索赔。
-
工程合同期限工期顺延是否有效
371人看过
-
(2)确定工程款期限时
128人看过
-
工程结账单有效期限多长时间
243人看过
-
刑法时效:是否有追诉期限制?
475人看过
-
工程款未结算的诉讼时效期间是否起算
319人看过
-
工程款索赔能否受到诉讼时效的限制?
352人看过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
2022年结算工程量有是否有时效限制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201、结算工程量有诉讼时效,我国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风险提示:工程款被恶意拖欠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是交涉、要回要及时。交涉、要回的方法很多,口头的、
-
工程款纠纷时效有限制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3-11-06工程款有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三年,我国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工资争议有时效限制吗, 工资争议是否有时效限制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13【法律意见】工资争议有时效限制。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
-
行政诉讼时效是否有期限,行政诉讼时效是否有福建在线咨询 2021-11-08行政诉讼有期限。根据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起诉讼。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房地产诉讼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20年以上,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5年以上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以期限超过诉讼时效是否有效北京在线咨询 2023-08-04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