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所以该孩子不应当负刑事责任。3、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男子酒驾摔死家属获赔后请客又醉死人
淮南男子李某酒驾摔死,其家属拿请客者的赔偿款请客,不料又醉死一人。媒体昨日从淮南潘集区交警大队获悉,此事正在处理中。
日前,该区芦集镇男子李某在好友陈某家喝酒,酒后骑摩托车回家,途中摩托车摔倒,李某受重伤当场死亡。后经人协调,陈某赔偿李某亲属4万元。
李某的亲属拿到这笔钱后,不想把双方的关系闹僵,又用这笔钱请陈某等喝酒缓和关系,当时陈某的亲戚陈某某也参与了喝酒。不料第二天一早,陈某某竟然死在家里。警方初步调查认为,陈某某的死与饮酒过量有关。目前,当事各方又在协商处理陈某某的后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总之根据情节自由裁量的余地比较大.
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骑电动车载客摔伤要担责吗
383人看过
-
骑行电动车时突发摔倒,社保能承担责任吗?
319人看过
-
儿子的同事骑着我家的电动车碰死了我儿子有责任吗
52人看过
-
骑电动车出了事故,为什么要承担主要责任
301人看过
-
开电动车一方为避让另一方摔倒需要承担责任吗
285人看过
-
酒后骑电动车载人摔倒责任
143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下班回家骑电动车摔伤单位要承担责任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05根据法律规定,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的,属于工伤。对于该法条,法院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以存在侵权人的交通事故为前提,自己在上下班途中摔伤的,不属于工伤。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不存在非本人主要责任,无论是否有侵权人,都可认定工伤。具体到案件中,以用人单位举证责任倒置为标准,用人单位可以举证或工伤保险部门调查,可以证实劳动者不是工伤的,不以工伤论。反之亦然。
-
儿子车子撞坏家长是否要承担责任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7-27杭州6岁男孩刮花奔驰,家长之前态度嚣张,媒体曝光后道歉并赔偿。那么对于该男童划花奔驰车的给车主造成的损失,作为家长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吗? 父母作为监护人,要对未成年人子女负责,这也是现代法律的要求。哪怕不说这些,从教育孩子的角度,避免孩子惹祸,当家长的也不能这样做。 该事件中肯定是要父母赔偿的,因为六岁还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民事责任,由他们的监护人来承担的,要全赔的。
-
骑摩托车摔死同饮者竟要承担责任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20一男子先后与9人共同饮酒,醉酒后骑摩托车摔死。日前,高台县法院判决了该起饮酒致人死亡案件,一同饮酒9人中6人赔偿死者各项经济损失3.6万元,另3人不承担责任,像这种同饮者担责的情况非常少见。醉酒骑摩托车摔死2011年10月,兵某与文某、希某到朋友顾某家,庆贺其乔迁之喜。酒宴后,兵某于下午3时许离开回到本人经营的农场。当晚,兵某邀请王某等另外6人到县城一KTV唱歌饮酒。深夜,兵某离开KTV骑摩托车回
-
当电动车算为机动车时电动车是否要承担责任呢?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07驾驶电动三轮车最多10-20%的责任。是非机动车,不需要驾驶证得!何况对方是追你的尾,可能对方的全责!假设驾驶电动三轮车要驾驶证那肯定要担的责任多的多了,那叫无证驾驶,最少50%的责任的。
-
夜班骑电动车摔伤需要付什么责任?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21你可以在受伤之日起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书拿到之后,治疗结束后,可以申请伤残鉴定,伤残鉴定向当时作出工伤认定的劳动部门申请。工伤鉴定以后,就可以依据鉴定的标准计算出赔偿数额了。单位投了工伤保险的,就直接由国家工伤保险机构依据标准发放工伤保险待遇。没有投保的(特指在工伤保险机构投保),则依据标准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不了的,则可以依据劳动仲裁法规向当地的劳动仲裁部门提起仲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