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欠条可以证明双方存在借贷关系,债权人有权依据欠条主张债务人还款。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规定,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一、赠与方否定债务怎么办
受让方否定债务的,债权人如果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证明债务存在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受让人偿还债务。对于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或欠条提起的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规定,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二、借条起诉需要证据是什么
借条起诉一般需要的证据如下:
1、借条;
2、还款期限届满的证据;
3、能够证明自己主张的事实的其它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规定,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
法律保护欠条的效力
406人看过
-
(2) 阐述欠条的法律效力
198人看过
-
欠条的法律效力及诉讼时效
224人看过
-
继承的房产没有欠条法律上效力吗
324人看过
-
什么情况下借条无法产生法律效力?
312人看过
-
欠条的法律效力疑问解析
359人看过
欠条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重要凭证,通常由债务人书写,载明欠款人、债权人、欠款金额、还款期限、利息等事项,并由债务人签字确认。 在欠条中,应当注明借款用途、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事项,以避免日后产生争议。需要注意的是,欠条应当是合法有效的,并且... 更多>
-
借条的法律效力是如何产生的广东在线咨询 2023-06-08如果借条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当事人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且内容也是合法,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则该借条就是有效的,对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都需要按照借条的内容履行相应的义务。
-
法律生效的借条有没有法律效力河北在线咨询 2023-06-21借条的内容需要把借款人、借款时间、借款金额、款项交付、担保,这些要素写清楚。借款人需要写清楚姓名、身份证号,借款发生的日期最好精确到日,可以在借条中约定还款日期,未约定还款日期的,借款人可随时主张返还,约定了还款日的,需在还款日届满后,才能要求还款。还款日届满仍未归还的,出借人应在三年内起诉,逾期不起诉则丧失胜诉权利,另外,借款金额要同时用大小写写清楚,并写清币种,款项的交付尽量选择银行转账的方式
-
并存债务的产生或者发生产生法律效力的条件湖南在线咨询 2021-10-261、并存债务承担是合同的一种,必须具备合同成立生效的一般要件。2、并存的债务承担,前提是原债务的有效并存。原债务自始无效或承担合同成立时消失的,合同无效。如果原债务有必须撤销或解除的原因,承担方仍不得代替债务人主动行使撤销权或解除权,在撤销或解除之前,债务承担合同仍可有效成立。3、并存的债务承担,承担人承担的债务不得超过原债务的限度。并存的债务承担,其实就原来的债务来承担债务和责任,原则上承担人的
-
离婚协议书的法律效力的产生条件山东在线咨询 2022-09-01应包含以下内容:一、登记离婚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的表示;二、子女与何方共同生活,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对子女养育应承担的费用、支付的方式及期限;三、共同财产的分割(归各方的数量和价值并附清单);四、共同债权、债务的享有和清偿责任;五、住房问题的解决方案;六、对生活困难一方的经济帮助的方法、期限;七、不与子女共同生活一方的探望权实行的方式及另一方协助的义务;八、其他需要在协议中明确的事项;九、双方
-
民法通则的借条失效多久会产生法律效力辽宁在线咨询 2023-03-18借条只要是合法签订的,就是永久有效的,只是凭借条向法院起诉主张权利有诉讼时效的限制,即三年,如果超过了3年要求法院保护债权,可能被法院驳回,而不能借助法院的强制力量要求对方归还。但仍然能以超过诉讼时效的借条向对方索要欠款,只要对方同意还,就有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