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的行为人进行取保候审的规定内容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一、逮捕后什么时候可以办取保候审
逮捕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能办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二、取保候审多长时间
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三、团伙敲诈勒索能保吗?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
取保候审有期徒刑的条件包括什么
236人看过
-
取保候审后被判刑:4年有期徒刑
485人看过
-
取保候审的含义,有期徒刑取保候审程序
259人看过
-
取保候审判缓刑的几率有多少,取保候审判缓刑的条件
206人看过
-
取保候审到期了怎么处理?取保候审的条件
427人看过
-
取保候审到期后是否会判处有期徒刑如何处理
414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是否会被判处有期徒刑?江苏在线咨询 2024-12-20在司法实践中,被取保候审并不等同于案件处理已经终结。举个例子来说,在绝大多数的刑事案例中,如果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认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所犯下的罪行属于轻罪类别且存有较小羁押之必要时,他们通常会采取候审这一措施来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利。除了部分犯罪情节相对轻微,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个别情况外,其它所有案件若起诉至法院,仍然需要继续维持候审状态或者改变现行的强制措施,而法院也需在限定时间
-
刑事案件判处有期徒刑, 取保候审期间算刑期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11取保候审不能折抵刑期。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文书中刑期起止日期如何表述问题的批复》 (2000年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9次会议通过法释〔2000〕7号)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赣高法〔1999〕第151号《关于裁判文书中刑期起止时间如何表述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根据刑法第四十一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七条和《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样本)的规定,判处管制、拘役、有
-
刑事案件中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04-01刑拘期间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当事人只要符合以下取保候审条件之一的就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
违反取保候审严重的会被法院给判处有期徒刑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21不一定,要看检察院及法院的意见,法院量刑会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建议及时委托律师,会见当事人,了解案情提供法律帮助,办理取保候审;阅读案卷,调取有利证据,查清案情,尽最大努力争取最低刑期或缓刑,以免错过最佳时机,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1、刑事拘留期限:公安机关对涉嫌刑事拘留的人的拘留期限是14天,对流
-
取保候审刑事案件被判逃跑是怎样的澳门在线咨询 2023-09-18案情:2003年2月3日,被告人路某酒后无证驾驶甘AXXXX号小客车,承载多人回家,行至某公路5KM+970M处,将路边行人陈某碰撞致当场死亡,后路某驾车逃逸。法医鉴定结论:“陈某系闭合性颅脑损伤而死亡”。经公安机关责任书认定:“驾驶人路某负事故全部责任。”2003年9月25日因涉嫌交通肇事罪对被告人路某取保候审,路某在取保候审期间潜逃。2008年1月16日被告人路某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分歧: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