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占罪立案标准如下:
1、被告人明知财物属于他人,仍将财物据为己有;
2、他人财物指他人遗忘的财物、他人埋藏的财物或者他人委托被告人保管的财物;
3、被告人侵占的财物价值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
4、被告人拒不将财物归还他人。
一、什么情况下属于“侵占”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犯罪对象只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遗忘物不等于遗失物,也不同于遗弃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二、起诉侵占可以撤诉吗?
起诉侵占后可以撤诉,但是需在宣判之前进行撤诉。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
三、侵占罪中的其他严重情节包括哪些?
侵占罪中的其他严重情节包括如下:
1、侵占残疾人、孤寡老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
2、侵占他人重要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
3、侵占他人财物行为引起他人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劝阻仍拒不交出财物;
4、将侵占财物肆意挥霍,造成他人重大损失的;
5、造成特别严重后果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规定处罚。
-
"涉及非法占领的案件:刑事立案标准"
201人看过
-
立案标准下的非法侵占罪案例分析
189人看过
-
集体财产罪立案标准详解:非法侵占
102人看过
-
最新立案标准下的非法占用林地罪
180人看过
-
立案标准规定非法耕地占用
81人看过
-
非法狩猎罪立案标准,非法狩猎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402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非法占用非法批准征用土地罪立案标准有哪些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04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以及有关行政法规中关于土地管理的规定,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情节严重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基本农田10亩以上的; 2、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30亩以上的; 3、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其他土地50亩以上的; 4、虽未达到上述
-
非法狩猎罪立案标准,非法狩猎罪立案标准是什么江西在线咨询 2021-05-10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一)非法狩猎野生动物二十只以上的;(二)在禁猎区内使用禁用的工具或者禁用的方法狩猎的;(三)在禁猎期内使用禁用的工具或者禁用的方法狩猎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
非法占用土地罪是以什么标准立案四川在线咨询 2021-10-12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一次性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基本农田0.67公顷(10亩)以上,或者其他耕地2公顷(30亩)以上,或者其他土地3、33公顷(50亩)以上的;2、十二个月内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累计达到上述标准的;3、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数量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接近上述标准且导致被非法批准征用.占用的土地或者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或者造成有关单位.个人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的;4、非法
-
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罪立案标准是什么,非法占有他人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07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达到五千元以上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具体立案标准还要结合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法律条文:《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
-
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山西在线咨询 2023-07-13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应当立案。关于数额较大的标准司法解释标准1万,部分地方立案标准5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