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是如何定义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04 15:41:28 281 人看过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

构成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的目的;

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等等。

一、对预备犯可比照既遂犯的法律解释

对预备犯可比照既遂犯是指同种犯罪的案件,对预备犯的处罚原则,参照对既遂犯的处罚原则来进行。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的状态。

二、犯罪形态是否只存在于直接故意

犯罪形态不是只存在于直接故意中。犯罪形态包括有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犯罪既遂。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

三、强奸罪有犯罪预备吗

强奸罪有犯罪预备,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9日 04:5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预备相关文章
  • 如何成立犯罪预备? ? ? ?
    具备以下条件,则成立犯罪预备:(1)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目的;(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3)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一、踩点算是犯罪预备吗属于犯罪行为,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二、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犯罪既遂1.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犯罪预备也是犯罪行为,而犯意表示不构成罚罪。2.犯罪未遂:已经着手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为得逞。3.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
    2023-03-30
    443人看过
  • 犯罪预备是什么对于预备犯,应当如何处置
    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对于预备犯,我国刑法规定,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备也是犯罪吗犯罪预备是一种犯罪状态,如果行为人在犯罪预备阶段就停止了,无法继续开展犯罪行为的,犯罪就会处于预备阶段。犯罪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刑罚的本质目的在于通过对犯罪行为实施者的惩罚,起到威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犯罪预备虽然还没有实施犯罪,客观上没有造成损害,但对社会是存在着显而易见的潜在危害的,如不加以制止和惩罚,无疑最终会导致犯罪的实施,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害。所以,我国刑法在第二十
    2023-08-01
    148人看过
  •  "中止犯罪:预备阶段的意义何在?"
    这段内容讲述了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的区别。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而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犯罪预备应当被视为犯罪预备。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以犯罪为目的,虽然属于犯罪预备,但并非犯罪中止。依据《刑法》关于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的规定,这种行为应当被视为犯罪预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预 备 行 为 如 何 定 性 为 犯 罪 预 备预备行为如何定性为犯罪预备,是司法实践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然而,在实际司法审判中,如何认定一个行为属于犯罪预备,往往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预备目的、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关联等因素。首先,从行为人的角度看,犯罪预备的特征表现为具有明确的犯罪目的,并且具有
    2023-09-13
    196人看过
  • "关于犯罪预备的定义及其内涵"
    犯罪预备的释义:1、犯罪准备是指在犯罪实施前的准备工作;2、犯罪准备与犯罪准备阶段的区别,犯罪准备是行为人实施行为的停顿状态,犯罪准备阶段是行为发展的过程;3、犯罪准备与犯罪意图的区别,犯罪意图是在实施犯罪活动之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揭示自己的犯罪意图。在确定犯罪准备时,只有正确区分犯罪意图,才能划清犯罪与非犯罪的界限;4、犯罪准备行为与实施行为的区别,区分犯罪准备行为和实施行为,犯罪的实施行为主要是刑法规定的行为。犯罪预备是什么所谓犯罪预备,是指犯罪分子为了实行犯罪,事先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已经进行犯罪的预备,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犯罪的,是预备犯。犯罪预备具有以下特征:1、从客观方面来看,必须具有犯罪预备行为,即具有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的行为。所谓准备犯罪工具,就是指搜取供实行犯罪使用的各种物品。所谓制造犯罪条件,是指除准备犯罪工具以外的为进一步实施犯罪提供便
    2023-07-15
    438人看过
  • 如何界定犯罪实行与预备
    二者的区分主要在于是否着手实行了犯罪行为。在一般情况下,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不难区分,但也有少数情况,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区分存在一定难度。实行行为指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直接威胁或侵害某种具体社会关系而为完成某种犯罪所必需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出,它是刑法分则条文规定完成某种犯罪所必需的危害行为,即无此行为也就不能成立特定的犯罪。刑法分则正是根据各种具体犯罪的这一需要而在立法上总结归纳出各种具体犯罪得以成立的危害行为作为实行行为。其次,实行行为直接侵犯或威胁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直接作用于特定的犯罪对象,这些都是实行行为最为键的特征。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两者虽然彼此依赖,前后递进,但有着本质性的区别:(1)二者存在的目的不同。预备行为的存在主要是为了犯罪的实行创造条件,而实行行为的目的则是为了通过犯罪的实行来完成犯罪,二者虽然在目的上都围绕着完成犯罪这一点目标,但具体内容及其方向性上是不同
    2023-04-02
    359人看过
  • 犯罪预备与预备中止该如何区分
    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3、停止的时间点不同犯罪预备是犯罪着手之前开始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时候;而犯罪中止则是在犯罪既遂之前的任何时间段中都可以发生。4、停止的原因不同犯罪预备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因素而造成的,而犯罪中止是由于行为人自己自动放弃犯罪而造成的。前者是“欲而不能”而后者是“能而不欲”。一、哪些行为属于犯罪预备?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根据司法实践和刑法理论,可以把这类行为概括为以下几种:(1)为实
    2023-04-11
    157人看过
  • 如何追究犯罪预备刑
    犯罪准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开始实施犯罪的形式。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犯罪分子主观上有某种犯罪目的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准备行为3、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预备行为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虽然犯罪预备行为并没有直接侵犯犯罪对象,但已经使犯罪对象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此也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准备也是可罚的。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由于犯罪预备行为尚未开始实施,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因此《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应该如何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而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
    2023-08-09
    444人看过
  •  犯罪的预备特征及其反义含义
    1、犯罪嫌疑人具备实施特定犯罪的意图;2. 为了实行犯罪,犯罪嫌疑人进行了准备工具和制造条件的准备行为;3、犯罪预备行为受到犯罪嫌疑人意志之外的因素影响,未能在犯罪预备阶段达到预定的目标。《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1.犯罪嫌疑人具备实施特定犯罪的意图;2.为了实行犯罪,犯罪嫌疑人进行了准备工具和制造条件的准备行为;3.犯罪预备行为受到犯罪嫌疑人意志之外的因素影响,未能在犯罪预备阶段达到预定的目标。《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犯 罪 预 备 与 犯 罪 既 遂 的 区 别 是 什 么 ?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犯罪预备是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阶段,而犯罪中止则是指在犯罪预备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而成立的犯罪停止形态。具体来说,犯罪预备是行为人在犯罪为了实行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活
    2023-09-17
    136人看过
  • 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处罚,如何认定犯罪预备行为
    一、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处罚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处罚,对预备犯比照既遂犯是指同种犯罪的案件,对预备犯的处罚原则,参照对既遂犯的处罚原则来进行。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的状态。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构成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目的;(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3)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如何认定犯罪预备行为(一)有犯罪预备行为即有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
    2023-06-24
    184人看过
  • 如何认定刑事犯罪预备阶段
    一、如何认定刑事犯罪预备阶段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应注意下述三种区分:(一)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的区分: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罪的预备阶段区别开来。犯罪预备是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的一种停顿状态,而犯罪的预备阶段是行为发展的一个过程。(二)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别: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区别开来。犯意表示是在实施犯罪活动以前,把自己的犯罪意图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流露出来。在认定犯罪预备时,正确地把它和犯意表示区别开来,才能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三)犯罪的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区分:在认定犯罪预备时,还必须把犯罪的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区别开来,犯罪的实行行为主要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行为。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认可了这一学说,规定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
    2023-04-16
    76人看过
  • 如何定性不确定故意犯罪的预备行为
    第一种意见认为,3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预备),理由是3被告人的共同犯罪故意属不确定故意,也即间接故意,即其虽不希望或不追求抢劫后果的发生,但抢劫后果的发生也不违背其意志,故应以抢劫罪(预备)定罪;第二种意见认为,3被告人虽以豪宅作为犯罪目标(宅内卧室藏有现金10万元,价值不菲的物品若干等),但鉴于其共同犯罪故意的不确定性,以及在着手实施犯罪时即被抓获,究竟是抢劫还是盗窃尚处于不确定状态。因此,按疑罪从轻原则,宜以盗窃罪(未遂)处罚;第三种意见认为,3被告人的共同行为尚属犯罪预备,且由于不确定故意的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将造成的实际损害处于不肯定状态,故在实际损害未发生之前,尚难确定其共同犯罪的性质,按疑罪从无原则,宜不以犯罪论。笔者认为,第一种意见有关3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预备)的定性是正确的,但将不确定的犯罪故意理解为间接故意,却是错误的。理由如下:不确定故意(又称相对故意、附条件故意
    2023-06-03
    332人看过
  • 犯罪预备过程中的终止如何认定
    犯罪预备过程中的终止的认定标准是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工作,犯罪预备已经完成,犯罪中止和终止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构成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的目的;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3、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一、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二、刑事案件的审理时间一审法
    2023-03-04
    133人看过
  • 该如何对犯罪预备处罚?
    一、该如何对犯罪预备处罚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具体应注意两点:1、在使用罪名时,应在罪名后加括弧标明预备形态问题,如“抢劫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形态也应如此,如抢劫罪(未遂)、抢劫罪(中止)。下文不再赘述。2、对预备犯原则上应予以从宽处罚。但是刑法对预备犯规定的处罚原则是得减主义。即审判人员可以予以从宽处罚,也可以不予从宽处罚。此外,对既遂犯是予以从轻处罚,是减轻处罚,还是免除处罚,也由审判人员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决定。3、应注意犯罪预备与刑法第13条“但书”的关系。犯罪预备的成立以犯罪行为足以构成犯罪为前提,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属于刑法第13条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情况的,应依法不认为是犯罪。二、犯罪预备的行为有哪几种下列行为属于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的行为:(1)准备用以杀伤被害人或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的,如购买匕
    2023-04-16
    50人看过
  • 如何鉴别犯罪预备行为
    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应注意下述三种区分:(一)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的区分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罪的预备阶段区别开来。犯罪预备是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的一种停顿状态,而犯罪的预备阶段是行为发展的一个过程。(二)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分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区别开来。犯意表示是在实施犯罪活动以前,把自己的犯罪意图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流露出来。在认定犯罪预备时,正确地把它和犯意表示区别开来,才能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三)犯罪的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区分在认定犯罪预备时,还必须把犯罪的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区别开来,犯罪的实行行为主要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行为。犯罪预备行为有社会危害性吗有危害性,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理根据。犯
    2023-07-05
    44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但这一规定内容并不是犯罪预备形态的完整定义。应当认为,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 更多>

    #犯罪预备
    相关咨询
    • 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对于这个犯罪预备是如何进行定义的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31
      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犯罪预备报告对预备犯是如何的处罚规定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7-24
      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犯罪预备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 对于预备犯,我国刑法规定,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什么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必须符合哪些特征,犯罪预备的定义是什么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08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必须符合以下特征: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 2.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这种准备活动在法律上主要规定为两种情况: 一是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的行为。准备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杀伤、威胁被害人的各类凶器物品;
    • 如何认定犯罪预备行为对犯罪预备如何处罚
      湖南在线咨询 2023-10-11
      有犯罪预备行为:即有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常见的预备行为有5种:准备工具;练习犯罪的手段,比如说,为了扒窃,练习扒窃的技能。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预备犯罪的定义和构成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13
      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