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用期工伤怎么办
(一)报案
1、报案:发生工伤,单位必须第一时间在12小时报;
2、医院:发生工伤时,单位必须第一时间对员工进行就近入院抢救,医院必须是镇级以上公立医院,或当地基本医疗认可的医院均可;就近入院抢救时,一定要盖上“急诊章”;
3、就医:就诊时需告知医生当时症状及发生的经过;
(二)就诊
1.病历:请保存好病历原件(盖上急诊章,不写工作单位);
2.发票:请保存好所有的发票原件,即医院的收费收据原件;
3.用药清单:如是门诊治疗,请在每次门诊交费后及时要求医院打印“用药清单”,并完好保存原件;
4.用药清单:住院治疗请在治疗结束后一次性打印“用药清单”(出院小结);
5.用药:请按医保用药范围,进口药不可报销;
6.诊断证明书:第一次就诊后,请要求诊断医生马上写“诊断证明书”,并保存原件(不写工作单位,只写伤者姓名即可);
7.检查报告书:如有拍照检查,如:x光、ct等,请完好保存“检查报告书”原件;
8.注意事项:所有的病历、诊断证明书上不出现工作单位,只出现伤者姓名即可。
(三)工伤申报
一般由用人单位申报,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直接依法申请工伤认定。
(四)赔偿
工伤赔偿须经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劳动仲裁三个必经阶段。很多农民工没有劳动合同、工作证等证明,还往往需要劳动关系的认定。
二、试用期是否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条规定:“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双方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应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由此可见,在试用期内,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已形成劳动关系。那么,试用期期间,应该享有相应的权利。用人单位应该给试用期员工办理保险。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
2023四川成都试用期转正手续是什么
172人看过
-
四川成都居住证续期处理方法是什么2023
313人看过
-
2023四川成都退休处理方法是什么
353人看过
-
2023四川成都市工伤意外处理有什么手续
172人看过
-
2023成都市试用期工伤应该如何处理
58人看过
-
2023四川成都市试用期标准
112人看过
-
2023四川成都电子警察违章处理有哪些流程江苏在线咨询 2023-04-25成都电子警察违章处理流程: 1、带上所需要的证件,包括身份证、驾驶证、违法车辆行驶证前往交警大队违法处理地点,可就近选择。 2、排队拿号,然后有序进入多媒体教室进行登记学习三十分钟。这主要是让驾驶员进一步熟知交通法,避免再次违反。 3、持三十分钟的学习证明以及身份证、驾驶证、违法车辆的行驶证到业务台办理并开具“处罚决定书”。 4、带上“处罚决定书”前往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指定的银行缴纳相应的罚款
-
四川成都工伤护理费的规定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1-17政策规定:《成都市工伤保险条例》《成都市人民政府转发省政府关于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意见的通知》(成府发〔2004〕3号)《关于将老工伤人员工作保险待遇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统筹管理的通知》(成劳社发〔2007〕74号):单位经理或个人可根据自身情况携带上述资料到成都市社保局办理。
-
四川成都工伤医疗待遇申请办理费用陕西在线咨询 2023-05-11办理费用: 不收费 办理资料: 1、《成都市老工伤人员旧伤(职业病)复发门诊医疗审批表》一式三联; 2、《成都市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统筹管理确认表》复印件; 3、《成都市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结论书》原件及复印件复印件; 4、工伤职工身份证复印件; 5、申请结算时提供《成都市老工伤人员旧伤(职业病)复发门诊医疗审批表》报销联、专用病历、病情证明、复式处方、医疗结算收据等材料。
-
四川省成都市2018工伤怎么计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11-11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
-
2023铜川工伤有什么赔偿办法湖南在线咨询 2023-07-30申请工伤赔偿的期限:与工伤认定一样,即用人单位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因种种原因不能及时支付工伤待遇而引起的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