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财产拍卖后应该先分配给抵押权人和留置权人,如果还有剩余的可执行的财产的话,再用来偿还其他普通的债务,如果抵押物的拍卖款只够偿还抵押权人,那就全部还给抵押权人,其他的债权人还得通过合理的方法和当事人讨要债务。
一、抵押车逾期被卖了犯法吗
抵押车逾期被卖是否犯法需要按实际判断,具体为:
1、合同约定逾期的,对方有权处分超过期限后的抵押权,可以出售;
2、如果抵押物因逾期而直接出售,没有协议,其行为违反法律规定,车主可以依法起诉人民法院维权。
法律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协议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的,其他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协议。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就抵押权实现方式达成协议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抵押财产折价或者变卖的,应当参照市场价格。
二、财产抵押是指什么
财产抵押是指抵押人和债权人以书面形式约定,不转让抵押财产的占有,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财产的价格优先受偿,根据抵押的定义,一旦一个物品设立了抵押权,如果当时债务不能及时履行,债权人就可以出售抵押物来达到偿还债务的目的,只有财产的所有者才能为财产设立抵押权,而其他人无权设立抵押权。
三、债务履行期限届满抵押是否有效
债务履行期限届满的,只要抵押的材料齐全、真实合法有效,那么抵押就是有效的。
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协议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的,其他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协议。
-
有抵押的房产拍卖分配顺序
376人看过
-
如何把抵押物拍卖
475人看过
-
拍卖抵押财产抵押权人的分配是怎样的
425人看过
-
个人破产如何分配拍卖款
174人看过
-
如何分配借款人拍卖的房产
371人看过
-
拍卖所得价款如何偿付抵押权人
485人看过
抵押,主要指的是抵押人和债权人通过书面的形式签订有关的约定,不转移抵押财产的占有,将抵押的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拒绝履行或者没有能力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将抵押的财产进行折价变卖、或者拍卖,所得的价款优先进行受偿。... 更多>
-
拍卖财产中的抵押权如何分配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11-07抵押财产拍卖后应该先分配给抵押权人和留置权人,如果还有剩余的可执行的财产的话,再用来偿还其他普通的债务,如果抵押物的拍卖款只够偿还抵押权人,那就全部还给抵押权人,其他的债权人还得通过合理的方法和当事人讨要债务。总之,抵押权人是优先于普通债权人的。
-
抵押车资产拍卖拍卖款怎么分云南在线咨询 2022-04-21抵押车资产拍卖拍卖款按如下顺序清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 第一百一十三条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二)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 (三)普通破产债权。 破产财产不足
-
拍卖抵押权如何获得甘肃在线咨询 2022-04-24抵押权人可以在法院对该查封物拍卖时,向法院申请,要求优先受偿抵押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五百零八条被执行人为公民或者其他组织,在执行程序开始后,被执行人的其他已经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能清偿所有债权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参与分配。 对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有优先权、担保物权的债权人,可以直接申请参与分配,主张优先受偿权。 第五
-
如何确定拍卖抵押权海南在线咨询 2022-05-01抵押权人可以在法院对该查封物拍卖时,向法院申请,要求优先受偿抵押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五百零八条被执行人为公民或者其他组织,在执行程序开始后,被执行人的其他已经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能清偿所有债权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参与分配。 对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有优先权、担保物权的债权人,可以直接申请参与分配,主张优先受偿权。 第五
-
抵押物拍卖流拍后如何处理海南在线咨询 2024-08-26按照法律规定,第一次司法拍卖流拍以后,在60日之内,要组织第二次拍卖,拍卖总共可以进行3次。如果3次都司法拍卖流拍了,要对拍品进行变卖。如果第一次司法拍卖流拍后,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在不损害他人权益的情况下,达成变卖以物抵债的协议,法院是准许的。根据相关法律还规定,如果第一次司法拍卖流拍,第二次、第三次司法拍卖流拍的起拍价将下降,每次下降幅度不超过20%。 二、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