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火灾如何处理
(一)沉着冷静,保持清醒。对于身困火场者来说,最应该做到的就是克服惊慌、保持冷静,用理智支配自己的行动。
(二)及时报警,视火情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火灾初起时除立即报警、积极扑救外,应设法疏散贵重和易燃易爆物品,但当火势猛烈、确已无法抢救时,则应毫不犹豫迅速离开现场。
(三)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设法逃生。具体方法如下:火势初起、楼道中烟雾不大时,用湿毛巾或衣物蒙住口鼻,有条件的将毯子打湿包裹全身出逃,以避免或尽量减少吸入有毒烟气。火势太大无法迅速逃出房时,应尽量向楼顶、阳台逃生,因为这类位置是火灾救援人员的必经之路。如果火已进入室内,应在未昏迷前尽量躲在窗户边,这样容易被救援人发现,还不会被坍塌的楼板砸伤。
二、火灾发生时如何逃生
(一)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二)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
(三)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四)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
(五)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六)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并泼水降温。
三、如何避免企业火灾事故
(一)禁止可燃物品带入公司。在公司里工作,禁止带一些可燃物品,万一被点燃,后果不堪设想,一定要明令禁止,严禁员工带这些东西进入公司,预防火灾,从小事做起。一定要遵守,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大家。
(二)采取一定的防火措施,进行预防。在企业的走廊里,可以放一些灭火器,或一些灭火工具,保证企业的安全,避免发生火灾,也可以在外部开凿一口井,在需要水源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供应,为防火灾实施一些措施。
(三)禁止烟火出现在易燃易爆的场所。特别是一些加油站等地方,禁止烟火明火出现,避免火灾的发生,也是为了安全。大家应该遵守规则,保护每一个人。禁止明火出现在易燃易爆的地方,避免火灾发生,预防火灾。
(四)注意公司用电安全,以及用水问题。企业的一些电器老化也会带来一些不安全因素,一定要注意不定期检查一遍,了解线路以及用电情况,能够及时的发现不良因素,及时处理,避免火灾的发生。
(五)增强员工预防火灾意识,保证安全的环境工作。每周开一次关于预防火灾的报告会,增强每个人的安全意识,不并且保证企业的安全。发现小的不利因素及时向上汇报,做到安全工作。
(六)加强监督意识,保证企业安全。不定期去检查设备使用情况,并且要检查仔细,预防火灾的发生,同时还要做好监督的工作。预防火灾,从平常的小事做起,做到检查监督两不误。
(七)使用化学药品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火灾的发生。在一些有化学药品生产的行业,注意预防火灾是重中之重的事情,确保安全,合理使用化学药品,保证自身安全,并且也保证企业的安全。
-
如何预防火灾的发生
254人看过
-
发生火灾后如何正确报火警
390人看过
-
火灾发生一般如何报警
274人看过
-
如何防止电气火灾事故?发生火灾后怎么办?
457人看过
-
法律规定发生火灾如何判刑
479人看过
-
机动车辆发生火灾后如何进行理赔?
342人看过
-
理发店学徒发生火灾怎么处罚陕西在线咨询 2023-12-17放火罪一般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小区内发生火灾该如何维权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23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维护管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未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对住宅区物业进行管理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业主、使用人签订防火协议,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对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维护管理。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建筑物,管理或者使用单位应当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
-
假如小区发生了火灾火灾开发商物业刑事责任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6-13首先要看起火原因,因业主或使用人的原因造成的火险,只要物业发现及时报警及时,无人员伤亡,基本没有责任,如果是公共电气设备起火,要看该设备是否正常养护,是否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如果是物业公司担任造成的经济损失,如果不是物业责任人可能被追究责任,并附带民事责任和经济赔偿
-
火灾隐患已上报但未处理,结果引发火灾,责任人如何认定?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09以下人员需要承担责任:直接责任人:因违规操作导致火灾发生的人员(正常作业导致火灾的不算,也可能会没有直接责任人的情况);间接责任人:虽未直接导致火灾发生,但其违规作业为火灾的发生埋下隐患;管理责任人:负责主管企业消防安全的管理人员、企业的主要责任人(如总经理、法人代表,等),因管理失职、未发现火灾隐患、整改不落实不到位的管理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