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事故损失中的误工费如何索赔
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进行索赔。
《民事诉讼法》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二、误工费诉讼时效是多久
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误工费的证据有哪些
证明误工费数额的证据有两方面。一个是收入状况证据,一个是误工时间的证据。
1.收入状况证据内容可以包括:
(1)具体的收入水平数据;
(2)没有固定收入的可以提供一段时间(前三年)收入状况证明;
(3)没有固定收入的还可以提供所从事行业的证明材料。
2.误工时间的证据内容包括:
(1)正常情况下,根据医疗机构的医嘱。即医疗机构应当签发医嘱,提出休息时间、需要营养和护理的时间建议;
(2)工作单位可出具受伤人员误工时间的证明;
(3)可申请司法鉴定机构对误工期长短进行鉴定,凭鉴定文书确定误工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
误工费计算标准:交通事故赔偿中的误工损失如何确定?
80人看过
-
索赔交通事故中的误工证明
236人看过
-
交通事故中如何准备证据以证明误工费的损失
232人看过
-
交通事故受害人出院后如何索赔误工费
392人看过
-
如何向保险公司索赔交通事故的损失
125人看过
-
交通事故误工费如何计算,交通事故误工费如何计算?
357人看过
-
如何认定交通事故损失赔偿的误工时间河北在线咨询 2023-11-04交通事故的误工时间以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出院诊断证明上写明的休息时间或者鉴定机构的鉴定报告为准。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
如何索赔交通事故损失赔偿中有哪些技巧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4-23交通事故受害人怎么索赔 1、保持冷静,记录肇事车辆信息。 发生事故后,受害人应保持冷静并立即采取自救措施,确认交通肇事者及肇事车辆,并记录肇事车辆号牌、车型、颜色等,防止肇事车辆逃逸。为了防止出现套牌事件,最好让当事人能够留在事发现场。 2、不得擅自扣留造成事故的车辆。 发生交通事故后,事故受伤者亲属、朋友或案发地附近的群众,切莫私自扣留车辆、人质,或哄抢车上物品,否则要承担造成的不利后果。 3、
-
交通事故受害人怎么索赔,道路交通事故损失如何索赔河南在线咨询 2022-04-20交通事故受害人怎么索赔 1、保持冷静,记录肇事车辆信息。 发生事故后,受害人应保持冷静并立即采取自救措施,确认交通肇事者及肇事车辆,并记录肇事车辆号牌、车型、颜色等,防止肇事车辆逃逸。为了防止出现套牌事件,最好让当事人能够留在事发现场。 2、不得擅自扣留造成事故的车辆。 发生交通事故后,事故受伤者亲属、朋友或案发地附近的群众,切莫私自扣留车辆、人质,或哄抢车上物品,否则要承担造成的不利后果。 3、
-
交通事故索赔需要准备哪些误工费证据, 误工费损失纠纷如何进行处理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18需要提供误工费损失的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
-
交通事故中的损失是否可以获得误工费赔偿?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2-06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如果事故当事人并未受到肉体损伤,仅仅是车辆受损而暂时无法使用,从而导致上下班途中的不便,那么他们可以采取替代性的出行方式来确保正常的工作。在此过程中,他们有权向责任方提出合理的交通费用赔偿要求。如果事故发生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受害者有权追讨误工补偿。为了追讨这部分赔偿,他们需要准备好劳动收入的减损证明材料,包括薪资福利以及按政策规定享受的相关补贴薪资等具体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