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意外事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2 11:02:40 71 人看过

根据《刑法》第16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这就是刑法理论上的意外事件

所谓不能抗拒的原因,是指行为由于遇到不可抗拒的力量,无法避免损害结果的发生,以致造成损害结果。这种不可抗力的来源有的来自于自然界,有的来自于他人的行为或本人的生理障碍。例如:火车司机吴某和谢某驾驶一列旅客列车夜间在铁路上行驶,当行至一座大桥前时,突然发现大桥的桥面断裂沉陷了一段.便立刻紧急制动刹车.但由于巨大的惯性驱使,机动车和两节车厢仍然冲人桥下,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桥面断裂沉陷的原因是几分钟前这里发生了小朋,巨大的泥石流路桥面冲毁了,尚无人发现.因而引起了翻车事故。这一事故的发生.对火车司机吴某和谢某二人来说是意外事件,属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3月31日 07: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意外事件相关文章
  • 意外事故是法律事件吗
    意外事件是否属于法律事件主要看意外事件是否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变动。具体内容如下:1、意外事故也就是意外事件,属于刑法的概念,是指由于无法预见的原因而发生危害结果,意外事件具有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既无故意也无过失,这种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这3个特征。2、法律事件是规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的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事件分为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3、意外事故的发生会引起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或消灭。比如,自然人意外死亡后婚姻关系自动解除,继承关系开始等法律关系的变化等。4、民法上的意外事件包括:(1)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2)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或者给予适当
    2023-08-01
    374人看过
  • 意外事件和过失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一、意外事件和过失犯罪的区别是什么?(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4)由于过失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不同于故意犯罪。二、具体情况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有相似之处,表现在都没有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客观上又都发生了结果,但前者是不能够预见、不应当预见,后果是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只是疏忽大意才没有预见。在这个问题上,应根据前述判断基础、判断方法与判断标准,全面、客观、准确地判断行为人能否预见,从而正确区分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1)由于事件已经发生,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已清楚地展现出来,故不应由此逆推行为人能够预见、应当预见。这种做法容易扩大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范围。正确的方法是,从分析行为入手,根据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行为的客观环境以及行
    2023-04-13
    373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是意外事件吗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我们不能将交通肇事罪简单地认定为意外事件。根据相关规定,当行为人违反了国家关于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制度时,引发了重大事故,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者致使公共和私人财产严重受损的情况,才能构成交通肇事罪。这种犯罪行为并非出于意外,而是由于行为人未能尽到预见到或者避免事故发生的责任所导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4-07-23
    85人看过
  • 意外事件履行不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一、意外事件履行不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如果意外事件履行不能的,最好解除合同或者变更合同。履行不能又称给付不能,是指债务人由于某种原因,事实上已不可能履行债务。履行不能使债的目的客观上无法实现,因而导致债务消灭或转化为损害赔偿之债,履行不能的原因很多,有时是因为标的物已灭失;有时标的物虽然存在,但因为法律上的原因而不能交付,如标的物被依法规定为限制流通物;有时是因为债务人自身的原因不能提供原定的劳务,如在以提供劳务为标的的合同中,债务人丧失劳动能力等。履行是否可能,应依一般社会观念判断,而不能仅凭债务人的观念加以断定。凡依社会观念认为债务事实上已无法强制执行,即属于履行不能;即使尚有履行的可能,但如果履行将付出不适当的代价或冒有生命危险,或因此违反更重大的义务,则依诚实信用原则,也应认定为履行不能。但履行不能不包括下列情形:履行困难;债务人缺乏资力;选择之债中尚有可选择的给付;货币之债和利息之
    2023-06-10
    263人看过
  • 处理意外撞人事件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首先,事故发生后要马上停车,打开双闪,确认安全后在车后合理位置树立三角警告标志;其次查看事故中的损失,如对方车辆只是轻微刮擦或碰撞,车辆损失价值不高,也没人受伤,那么基本判断可以走轻微事故快速处理流程;再次,和对方协商走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流程,然后相互查看对方的手续——其中要仔细检查驾驶证、行驶证和交强险保单或交强险标志;第四,双方当事人自行判定责任,现场拍照,方便之后的理赔,具体如何拍照后面会有交代;第五;事故现场拍照,一般事故拍三张照片:车头位置的、车尾位置的各一张,车辆碰撞接触位置的一张。保险起见前后远一点的位置再各拍一张事故的全景,记住照片要照出双方车辆的牌照。拍完照以后可以挪车了,将车辆开到不影响交通的位置;最后,填写快速处理书,写清事故情况、双方信息、时间地点等。开车不小心撞伤人要坐牢吗开车不小心把人撞伤是否会坐牢,要根据伤情和事故具体情形确定。1、交通肇事致人轻伤,不构成犯罪,
    2023-07-05
    148人看过
  • 是意外事件还是玩忽职守?
    被告人高某,男,52岁,原系夏邑县公安局某派出所指导员(主持工作)。1999年9月24日上午,某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称桑固“物交会”上有人低价出售自行车。高某接到报案后怀疑可能是盗窃嫌疑人在销赃,即指派该所临时聘用人员刘-领、韩-军二人将卖车人侯*书带到派出所内,并安排刘*领一人对侯*书问话和看管,后因刘擅离岗位,致侯*书上吊死亡。夏邑县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高某犯玩忽职守罪并向夏邑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高某辩称受害人侯*书之死与桑固派出所工作人员的行为之间没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应属意外事件。[审判]夏邑法院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高某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违反了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其行为已构成玩忽职守罪。高*远所辩此属意外事件的理由不能成立。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以玩忽职守罪判处高某有期徒
    2023-06-01
    324人看过
  • 交通意外事故是不是刑事案件
    一、交通意外事故是不是刑事案件一般的交通事故属于民事案件,构成交通肇事罪才是刑事案件。交通肇事如果造成人员死亡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并且肇事者承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就会构成交通肇事罪。1、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主体不能理解为在交通运输的部门工作的一切人员,也不能理解为仅指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交通工具的驾车人员,而应理解为一切直接从事交通运输业务和保证交通运输的人员以及非交通运输人员。2、客体:交通运输,是指与一定的交通工具与交通设备相联系的铁路、公路、水上及空中交通运输,这类交通运输的特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相连,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公私财产的广泛破坏,所以,其行为本质上是危害公共安全犯罪。3、主观:主观要件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4、客观: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
    2023-04-20
    86人看过
  • 是意外事件还是过失犯罪
    2009年12月,村民蒋某家建房,雇请司机徐某开车帮运砖头。当月10日7时许,徐某拉砖的货车难于驶上蒋某家门前陡坡,徐某建议将砖头卸下,蒋某则要求他将砖运到靠近自家门前再卸载,并提出给人在车后面帮拉车的方法,徐某只得按蒋某要求往上坡方向倒车。于是蒋某叫来郑某等3人,用一条绳子绑住车后部,在徐某倒车上坡时,蒋某背着1岁儿子与郑某等人用力拉绳子。在此过程中,蒋某仰倒在地,徐某未加注意,仍加大油门倒车,致使车辆从蒋某身上碾过,将母子二人当场压死。【争议】对徐某的行为是过失犯罪还是意外事件,存在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徐某的行为属意外事件,没有构成犯罪。理由是蒋某自己提出司机倒车中他们在车后面帮拉一把。在拉车过程中蒋某突然跌倒,这是徐某不可能预见的,所以车将蒋某母子碾压致死,徐某没有过失,属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第二种意见认为,徐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理由是徐某是职业司机,对交通运输活动的
    2023-04-22
    186人看过
  •  意外事件是否算无过错
    根据法律规定, 在某些情况下, 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不论行为人是否存在过错, 他们均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归责原则被称为无过错责任。由于无过错原则不考虑行为人是否存在过错,对行为人的惩罚显得更为严苛。根据法律规定,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不论行为人是否存在过错,他们均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归责原则被称为无过错责任。由于无过错原则不考虑行为人是否存在过错,对行为人的惩罚显得更为严苛,因此在适用条件上法律也有更为严格的限制,只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形才适用。 无 过 错 责 任 适 用 的 条 件 是 什 么 ?根据素材2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提炼出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形有:产品缺陷致人损害的、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交通事故中,机动车与飞机动车发生事故时,机动车方无过错、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
    2023-09-23
    381人看过
  • 意外事件的浅析
    意外事件
    概述按照刑法典第16条的规定:意外事件: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意外事件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这种情况就是刑法理论中所说的无罪过的意外事件。条件(1)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2)行为人对于自己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在主观上既无故意、也无过失;(3)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可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的区别相同之处都是发生了损害结果,都没有预见。不同之处在于,在疏忽大意的过失中,行为人应当预见也能够预见,但没有预见;在意外事件中,根据行为人的自身状况和当时的环境、条件,不可能预见。因此,是否应当预见、是否能够预见,是区分二者的关键。特征意外事件具有三个特征:一是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二是行为人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者过失;三是损害结果由不能预见的的原因所引起。不能预见是指当时行为人对其行为发生损害结果
    2023-04-22
    123人看过
  • 意外事件的认定条件
    意外事件,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出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如某汽车驾驶员见前面有几个人在公路上慢慢行走,驾驶员预见到快速行驶可能脍发生交通事故而放慢车速,当车行驶到在路上行走的几个人身边时,其中一人突然冲向汽车自杀,驾驶员刹车不及造成死亡,驾驶员对死亡人的行为是无法预见也是可预见的,这就是意外事件。意外事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尽管行为人的行为已造成损害结果,但行为人在主观上既无故意也无过失,如果意外事故认定为犯罪,则堕入客观归罪,有悖于主客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的刑法要求。
    2023-04-22
    307人看过
  • 意外事件与过失犯罪有什么区别?
    意外事件与过失犯罪的区别主要在于:1、过失犯罪可以预见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而意外事件不能预见;2、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意外事件不是犯罪,不需要刑事责任。一、意外死亡一般要判多少年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1)如果致人死亡行为人根本没有预见可能性的,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2)如果对人死亡的结果应当能够预见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别人犯罪是否犯法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了帮助别人犯罪的情况,如果不属于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不构成犯罪。但如果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情形构成过失犯罪。根据《刑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
    2023-03-11
    118人看过
  • 假想防卫和意外事件有什么区别
    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因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以为存在违法侵权行为,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对于假想防卫,要按照认识错误的原则来处理,有过失的要以过失论,没有过失的要以意外论。根据《刑法典》第十六条的规定,事故:虽然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不可预见的原因造成的,不认为是犯罪。这种情况就是刑法理论中所说的无罪事故。依据:刑法。假想防卫的特征1、假想防卫过当以行为性质认识错误为前提假想防卫过当是在假想防卫的前提下,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刑法成立正当防卫所要求的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况,是假想防卫与防卫过当的重叠。因此,假想防卫过当的成立首先要求有假想防卫的事实存在。有关假想防卫的界定,国内外刑法学界曾经存在争议。在德日刑法理论上,在假想防卫的范围问题上,存在狭义说与广义说之争。狭义说认为,假想防卫仅指将实际并非不法侵害的行为误认为是不法侵害并进行所谓的正当防卫。广
    2023-08-09
    178人看过
  • 怎样区分是意外事件还是故意伤害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损害结果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是意外事件。《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第十六条【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2023-06-14
    316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意外事件是由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非其过错引发的偶然事故。它具有不可预见性,行为人在当时处境下不可能通过合理的注意而预见,完全是行为人自身以外的原因而引起的偶然事件,发生概率极低。... 更多>

    #意外事件
    相关咨询
    • 医疗意外事件与医疗意外事件的区别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2-14
      医疗意外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造成了患者死亡、残废或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若这种不良后果的发生,是医务人员难以预料防范的,或者说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医护人员不存在过失,或者是由于患者自身体质变化和特殊病症结合突然发生,医护人员不可能预见、防范和避免的情况,我国法律一般规定有过错或有过失才负责任,医疗意外事件承诺常常作为免责事由。在判断医疗意外是否应免除法律责任,必须审查以
    • 意外事件是指什么,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8-08
      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 意外事件具有三个特征: 一是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 二是行为人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者过失; 三是损害结果由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
    • 犯罪意外事件刑事上诉状的格式是什么?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29
      刑事上诉状的基本格式是怎样的: 刑事上诉状是刑事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和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告人不服一审法院的裁决,在法定的上诉期内,向原审法院的上级法院提出的要求重审改判的法律文书。 上诉人:(刑事案件被告人、刑事自诉案件自诉人、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原告人或被告人)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基本情况) 被上诉人:(刑事自诉案件自诉人或被告人、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原
    • 意外事件怎么理解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20
      各种可能皆有,关键看证据与细节。本律师以为,意外事件的判断占多,过失致死为少。挡一下,平地倒下,死亡,怎么理解? 仅仅倒地,并非撞击特殊器物,从“挡一下”到“死亡”,这种日常肢体碰撞所致的因果关系,实在不易预见且不应预见!面对不法侵害,挡一下,并无不适当之处;不挡一下而任由侵害,在理智范围,不可理喻。 刑事案不是小事,建议委托律师介入,坚持意外事件的判断立场。
    • 故意伤害中的意外事件的相关解释是什么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29
      1、我国法律规定,所谓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 过失应该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过失总是和危害社会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可以分为两种:1、轻信过失,或称有认识的过失。 2、疏忽大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