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五险一金缴纳比例是多少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2-18 17:10:44 491 人看过

一、徐州五险一金缴纳比例

徐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失业保险费率暂由现在的2%降至1.5%,其中,用人单位缴费的比例为1%,个人缴费的比例为0.5%。各地负责失业保险的经办机构从4月份开始按照新费率核定参保单位应缴失业保险费。参保单位按原费率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由各地负责失业保险的经办机构在核定应缴费额时予以核减。

养老保险:公司缴20%,个人缴8%;

失业保险:公司缴1%,个人缴0.5%;

工伤保险:公司缴0.4%,个人不缴;

生育保险:公司缴0.5%,个人不缴;

医疗保险:公司缴9%,个人缴2%。

二、徐州市用人单位不交五险一金的影响

(一)用人单位不交社保的法律责任

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保登记违法行为情节的轻重,其应当承担如下法律责任:

1、责令限期改正。责令改正不是一种行政处罚只是一种补救性的行政责任,是对违法者消除违法状态、恢复合法状态的要求。

2、罚款。经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用人单位仍不办理社保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处以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罚款注意事项:

(1)罚款是最常见的一种行政处罚,是一种财产罚;

(2)给予罚款的主体是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而非社保经办机构;

(3)处罚的对象包括两类,一是用人单位,二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4)关于处罚的数额,用人单位以应缴社会保险费位基数,个人则确定了处罚的上下限。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5日 23: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五险一金相关文章
换一批
#法律综合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五险一金是指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几种保障性待遇的合称,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企业不按时足额为员工缴纳社保的,将被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甚至是处以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逾期不缴... 更多>

    #五险一金
    相关咨询
    • 石家庄社保缴纳比例五险一金比例是多少?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6-21
      2017年石家庄市“五险一金”缴交多少钱是和工资基数挂钩的。工资基数越高,缴交的金额也就越高。 “五险”指的是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项。以上是关于石家庄社保缴纳比例的相关知识。
    • 2020省缴纳比例,五险一金包括什么比例是多少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20
      五险一金中,五险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一金是指住房公积金。 1、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一般来说养老保险:单位20%,个人8%; 2、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医疗保险:单位8%,个人2%; 3、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是由企业
    • 市XX职工缴纳五金一险的比例是多少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31
      具体的比例建议直接咨询当地的社保中心
    • 五险一金个人缴纳比例与公司交纳比例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4-10
      社保由单位和员工个人共同缴纳,五项社保的具体缴费比例各地有所区别,但大致分别为: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个人工资的20%和8%;医疗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约10%和2%;失业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约2%和1%;生育保险:单位缴纳约0.8%,个人不缴费;工伤保险:单位缴纳约2%,个人不缴费公积金按个人实际收入10%缴纳,单位、个人各负担5%。
    • 2020年徐州市五险一金缴费基数区间及比例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9-24
      去告一般能给补偿不会超过60日。仲裁后一审判决,60天内结案,如果再上诉至:1.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2.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