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在没有加班费的情况下保护自己的权利
如果你在节日期间加班但没有加班费,你应该及时向劳动和社会保障监督部门投诉,并在提出维权要求时注意收集加班证据。如果你不能获得加班工资,工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保护他们的权利:
首先,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监督机构投诉,由其进行调查和处理
其次,如果对加班工资的支付存在争议,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法律规定的加班费和经济补偿
劳动者依法维权时,必须注意收集加班证据,如考勤卡、单位用餐记录等,申请劳动仲裁时,应当指出,仲裁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另外,针对个别单位给加班员工发“红包”并将“红包”视为员工加班工资的现象,吕科长表示,“红包”是对员工一年工作表现的肯定和表扬,类似年终奖,但他们不能代替节日期间的加班工资。单位拒绝支付加班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制作加班记录、劳动合同、书面材料等,并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报告。如何计算非正常工作制的加班工资
对于实行非正常工作制、综合计算工时制等其他作息方式的员工,企业应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换和补假,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其他适当的方法,以确保员工的休息和休假权利以及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
劳动部《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7条:“被批准实施非正常工作制的员工不受《劳动法》第41条规定的每日延长工作时间标准和每月延长工作时间标准的限制,但用人单位应采取适当的工作和休息方式,如弹性工作时间,以确保员工的正常工作员工休息和休假的权利以及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的权利。“
劳动部颁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3条规定了不同工作时间制度下加班工资的计算。最后一段规定:“实行非正常工作时间制度的工人不得执行上述规定。“
从国家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在非正常工作制下没有加班规定。一般认为,非正常工作制不计算加班时间和加班工资。只有在一些地区,如上海和深圳,《工资支付条例》中规定了这一点关系,非正常工作制的员工在法定节假日也有加班费,按其日工资的300%支付
如果公司不支付员工加班费,员工可以在劳动合同中与雇主签订加班协议,以维护其权益
,员工可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或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投诉。这是解决法律规定的无加班费问题的法律途径。我希望所有员工都不要冲动行事
-
如果公司不按约定支付工资,如何保障公司的权益
221人看过
-
如何保障加班白领的权益
394人看过
-
员工因病被公司解雇,如何保障其权益?
226人看过
-
公司应如何合法支付员工加班费用
429人看过
-
如何保障加班和加班费的权利
469人看过
-
公司以劝退方式解雇员工,如何保障权益?
439人看过
加班是指除法定或者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以外,正常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双休日以及国家法定假期期间延长工作时间。 劳动法规定加班需要支付加班费,平时加班,如晚上需要支付劳动者1.5倍工资,周末加班需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法定节假日需支付三倍工资。... 更多>
-
公司不支付加班费或者不让员工加班的办法重庆在线咨询 2022-09-04没有得到的劳动者,要及时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当然劳动者也可以选择,由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效上的限制: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当然如果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
-
加班费找公司公司不支付云南在线咨询 2022-05-21没有得到加班费的劳动者,要及时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当然劳动者也可以选择仲裁,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但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仲裁有时效上的限制: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
-
辞职后,公司不给加班费,可以支付员工的加班费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2-04-12公司要求加班又不支付加班费的,员工可以采取以下的办法:1、找公司协商,比较节省大家的时间和精力;2、向劳动部门匿名举报;3、找劳动监察大队投诉;4、若上述的方法都行不通,建议是直接找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劳动关系存续期限内发生加班费争议的,不受1年仲裁时效的限制。但在劳动关系终止后,产生加班费争议的,要从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1年内提出劳动仲裁。5、劳动仲裁解决不了,或是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建议可以去法院提
-
2022年公司不支付加班费贵州在线咨询 2022-11-13单位不给加班工资,劳动者追讨加班工资要灵活选择途径。 1、协商。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解决,一般来说,如果单位不愿支付,协商无法取得效果的。 2、调解。有权调解的部门有单位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调解组织、行业性、地域性调解组织。尽管去年的司法解释规定调解协议也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如同协商一样,如果单位不愿支付,调解无法取得效果。 3、投诉。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举报,由劳动监察部门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