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预备的规定是如何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24 20:20:01 201 人看过

一、过失犯罪预备的规定是如何的?

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未遂、预备、中止),换而言之具有犯罪预备行为的也就不会构成过失犯罪。犯罪停止形态按停止的原因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这些情形只有在故意犯罪中才存在,过失犯罪是按结果定罪的,达到法定的结果才定罪,换言之过失犯罪没有造成法定的危害结果就不构成犯罪,当然也不存在犯罪停止之说。

一、成立过失犯罪有哪些情形

第一种情况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发生结果的认识能力而言。应当预见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认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断,包括根据行为人的年龄、工作职责、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生活经验等因素。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说粗心大意、忽略、忘记、没想到等。

第二种情况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构成犯罪。这种过失,就行为人的认识能力来说,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同时又怀着某种侥幸心理,轻信这种结果也许不会发生。

应当注意到,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与故意犯罪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在过失犯罪的构成条件上作了很大限制,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刑法才规定为犯罪,如果没有造成实际危害结果,虽有过失行为,则不是犯罪,可以进行教育或行政处罚。而在故意犯罪中,许多犯罪只要行为一经实施,就构成犯罪,比如行为人实施了杀人行为,虽然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得逞,也应当负杀人未遂的。二是在处罚上,鉴于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比故意犯罪小,《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比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规定得轻。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从事某些犯罪行为而积极的进行一些准备性的工作,我们国家规定过失类型的犯罪是不存在犯罪预备的,只有故意犯罪才会存在着这些犯罪预备或者是犯罪未遂以及犯罪中止的状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6日 03:3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普通犯罪的应如何预备犯
    对于普通犯罪的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预备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则可以依据刑法的规定,免除处罚。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一、抢劫罪怎么认定的抢劫罪预备的认定:如果行为人是为了实施抢劫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可认定为是抢劫罪预备。对于抢劫罪的预备犯,可以比照抢劫罪的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实施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从而构成的犯罪。二、构成犯罪预备会被起诉吗如果在犯罪预备期间,对他人实施了伤害,这个时候可能会被起诉,因为这个时候同样具有危害性,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通常情况下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根据法律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三、犯罪中止未遂和预备有什么区别一、犯罪未遂
    2023-03-28
    69人看过
  • 2024共同过失犯罪的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共同过失犯罪的法律是如何规定的(一)共同过失犯罪的定罪如前所述,共同过失犯罪在客观、主观等几个方面均有别于共同犯罪。这也决定了两者在定罪原则方面的差异性。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共同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他们之间在法律上应具有连带的刑事责任,从而应对共同犯罪人共同定罪。而在共同过失犯罪之情况下,虽然各主体的行为共同造成了某一危害社会之结果,但由于他们之间缺乏犯意联络,故仍应对各行为人分别定罪,此即为共同过失犯罪的分别定罪原则。根据共同过失犯罪的分别定罪原则,行为人只对本人的过失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而与他人的过失行为无涉。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各共同犯罪人对共同故意范围内无论是本人还是他人的行为造成的犯罪结果都要承担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但对于共同过失犯罪来说,每一个人的犯罪都具有单独犯罪的性质,因此各人应对本人的过失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独立性,是共同过失犯罪的分别定罪原则
    2023-12-10
    299人看过
  • 如何认定犯罪行为是否是犯罪预备
    预备犯、未遂犯也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但是它们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由而未得逞的。即不是出于犯罪分子本人意愿,而是由难以克服的外部障碍造成的。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主要有:1、被害人的反抗;2、第三者的阻止;3、自然力的阻碍;4、物质的阻碍;5、犯罪人能力不足;6、认识发生错误等等。例如,张三意图强奸而使用暴力将被害妇女按倒,未能性交即被赶来的警察抓获,就属于因第三者的阻止而犯罪(强奸)未得逞;再如李四进入银行却打不开保险柜以致一无所获,就属于物质障碍及自身能力不足的原因而未得逞。特别需要注意的是:1、在进行了犯罪准备,而后放弃了着手实行的,应当认定为中止犯。例如,甲某准备了毒药杀害其夫,因为害怕而没有敢下毒,后来放弃杀人念头,把毒药扔掉。因为尚未着手就自动放弃犯罪,属于在预备过程的中止。2、犯罪撤退不是犯罪中止。在进行了犯罪准备,没有着手实行的情况下,因为情况有变,主动撤退,但未放弃犯罪意图
    2023-05-01
    86人看过
  • 犯罪预备行为应当如何定性,犯罪预备算犯罪吗
    一、犯罪预备行为应当如何定性(一)有犯罪预备行为即有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常见的预备行为有5种:1、准备工具;2、练习犯罪的手段,比如说,为了扒窃,练习扒窃的技能;3、进行犯罪前的调查,比如说,盗窃之前的踩点,杀人之前了解被害人的情况;4、排除实行犯罪的障碍,比如说,要盗窃、抢劫的时候先把人家的狗给毒死;5、勾引共犯,其中也包括为了实施某种犯罪而组织犯罪集团,这种组织、参加犯罪集团的行为也是犯罪的一个预备行为,比如说,为了盗窃和抢劫而勾结共犯或者组织犯罪集团就是盗窃、抢劫的预备行为。但是,如果行为人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属于实行行为。因为这两种犯罪集团是刑法分则直接禁止的犯罪行为。大家一定要注意具体常见的预备行为。因为关于预备行为,刑法分则是没有具体规定的,刑法分则规定的都是实行行为。所以说,对犯罪预备行为一般掌握只有根据上述的归纳总结。(二)具有
    2023-02-27
    194人看过
  • 法律中规定如何抓住犯罪预备?
    一、法律中规定如何抓住犯罪预备?法律中规定可以通过一切的侦查措施抓住犯罪预备。《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构成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目的;(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3)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如何认定犯罪预备行为(一)有犯罪预备行为即有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常见的预备行为有5种:1、准备工具;2、练习犯罪的手段,比如说,为了扒窃,练习扒窃的技能;3、进行犯罪前的调查,比如说,盗窃之前的踩点,杀人之前了解被害人的情况;4、排除实行犯罪的障碍,比如说,要盗窃、抢劫的时候先把人家的狗给毒死;5、勾引共犯,其中也包括为了实施某种犯罪而组织犯罪集团,这种
    2024-01-22
    294人看过
  • 如何认定过失犯罪中“应当预见”
    [案情]丁某(女)与赵某系同村村民。赵某平素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谁家摆酒席,他总是不请自到,名声不太好。2007年10月6日,丁某过生日,在家摆了两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前来赴宴,赵某不在邀请之列。中午时分,酒席即将开始,赵某从外面赶来,不容分说坐下就吃。赵某的行为让丁某十分不满,觉得赵某搅了自己的酒席,就对赵某说:我好像没请你,你怎么谁家的饭都吃呀?赵某一副无赖嘴脸,笑嘻嘻地说:我这个人不挑食,什么都敢吃,就算是农药我也敢喝。赵某此话一出,更让丁某对其心生厌恶,对赵某说:你真敢喝农药?别吹牛了。我要是拿来了,你不喝怎么办?你要是不喝,就从老娘的裤裆下钻过,敢不敢?赵某的行为也让众人对其不满,于是众人很默契的跟着起哄。赵某见众人均针对他,无法收回刚才所言,只能硬着头皮同意了。丁某心想反正赵某不可能真的喝农药,正好借这个机会整治一下赵某,就拿杯子去房间里倒了一杯农药端在赵某面前,对赵某说:这
    2023-06-11
    210人看过
  • 如何判断犯罪预备状态中止的法律规定?
    在犯罪预备阶段就进行了犯罪中止,这种情况一般都没有造成特别严重的伤害,如果没有造成损害,这个时候是免除处罚的,如果对他人造成了比较轻微的伤害,会减轻处罚。根据法律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案例】潘某因欠债无力偿还而萌生杀人劫财的念头,遂于某日以做生意为名约徐某让其准备1.5万元去外地进货,并声称不得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当晚,潘某开车将徐某骗至一无人地段,趁徐某熟睡之时,打电话给徐某的妻子,在确认其不知徐某的去向后,即取出事先准备好的放在车上的铁锤欲将熟睡的徐某杀死,然后将其随身携带的1.5万元劫走。终因害怕事发后被发觉而放弃了杀人劫财的念头,调转车头回家。后又对徐某谎称有人要绑架他才将车子开回家的。事隔数日,潘某又因敲诈徐某20万未遂而被公安机关抓获,遂主动交代了欲劫财杀
    2023-07-06
    451人看过
  • 如何确定毒品预备犯罪
    法律综合知识
    根据《刑法》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为了实施毒品犯罪而做准备工作的,是毒品犯罪的预备犯罪。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为了实施毒品犯罪而做准备工作的,是毒品犯罪的预备犯罪《刑法》第二十二条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024-05-08
    451人看过
  •  犯罪预备:法律如何界定?
    根据刑法的规定,准备工具和制造条件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预备犯可以比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准备就是犯罪。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准备阶段没有实际造成危害社会的后果,但也具有社会危害性,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如何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根据刑法的规定,准备工具和制造条件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预备犯可以比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犯罪准备就是犯罪。虽然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准备阶段没有实际造成危害社会的后果,但也具有社会危害性,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至于如何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犯 罪 预 备 是 否 算 犯 罪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预备属于犯罪未遂的一种形式。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犯罪预备是否算犯罪呢?答案是肯定的。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犯
    2023-09-09
    89人看过
  • 想知道过失犯罪构成预备犯罪吗?
    一、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预备。只有故意犯罪才存在犯罪预备。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二、对于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会承担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构成寻衅滋事罪吗?过失犯罪不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寻衅滋事罪是指行为人实施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行为,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了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损害结果,从而构成的犯罪,本罪在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023-08-04
    228人看过
  •  预备犯罪与中止犯罪如何界定?
    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一样构成犯罪,需要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一样构成犯罪,因此需要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法 律 适 用 】 犯 罪 预 备 与 犯 罪 中 止 的 刑 罚 规 定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刑罚规定也存在差异。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而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的刑罚规定如下:1. 犯罪预备的刑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
    2023-09-03
    332人看过
  • 盗窃罪的预备犯如何成立
    一、盗窃罪的预备犯如何成立在认定盗窃罪的预备犯时,通常需要符合以下特定的标准和要求:首先,犯罪嫌疑人已经具备了清晰且明确的盗窃意图;其次,他们已经开始着手实施一系列为盗窃活动所做的准备工作,例如进行实地考察、筹备必要的工具等等;然而,尽管他们已经采取了这些行动,却还没有真正地接触到或者控制他人的财产。最后,由于各种非主观意愿上的因素,比如被他人察觉、被警方逮捕或者是自己主动放弃,导致他们无法顺利地进入到盗窃行为的实行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盗窃罪的预备与未遂的标准是多少在刑法领域中,盗窃罪的预备阶段特指为实施盗窃行为所做的预先准备工作,例如事先对目标地点进行踩点调查、筹划合适的作案工具等等,但此刻并未真正着手实施实际的盗窃行为。而所谓的盗窃未遂,则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付诸行动
    2024-07-27
    282人看过
  • 实施预备犯罪的如何处罚
    一、实施预备犯罪的如何处罚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具体应注意两点:1、在使用罪名时,应在罪名后加括弧标明预备形态问题,如“抢劫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形态也应如此,如抢劫罪(未遂)、抢劫罪(中止)。下文不再赘述。2、对预备犯原则上应予以从宽处罚。但是刑法对预备犯规定的处罚原则是得减主义。即审判人员可以予以从宽处罚,也可以不予从宽处罚。此外,对既遂犯是予以从轻处罚,是减轻处罚,还是免除处罚,也由审判人员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决定。3、应注意犯罪预备与刑法第13条“但书”的关系。犯罪预备的成立以犯罪行为足以构成犯罪为前提,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属于刑法第13条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情况的,应依法不认为是犯罪。二、犯罪预备的行为有哪几种下列行为属于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的行为:(1)准备用以杀伤被害人或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的,如购买
    2023-04-16
    256人看过
  • 犯罪预备具体规定
    一、犯罪预备具体规定必须符合以下特征: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2.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这种准备活动在法律上主要规定为两种情况:一是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的行为。准备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杀伤、威胁被害人的各类凶器物品;用以伪造货币、票证、文印的各类器具材料;用以掩护犯罪活动、排除障碍物、销毁罪证的各类工具物品等。准备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装、购买、借用、骗取、窃取等。二是为达到犯罪目的创造条件的行为,主要指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创造条件的行为。如为实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现场、选择犯罪时机、探听被害人行踪、演习犯罪手段和技巧、拟定犯罪实施计划、寻找犯罪同伙等等。从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对实施犯罪所起的作用来看,都是着手实施犯罪之前,准
    2023-04-14
    399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犯罪预备报告对预备犯是如何的处罚规定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7-24
      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犯罪预备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 对于预备犯,我国刑法规定,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过失犯罪有预备行为吗?过失犯罪的话是怎么判刑的?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3-23
      过失犯罪一般都是人们无意间的失误而酿成事故,导致人员或者事物受损,所以并不存在预谋或者预备行为阶段。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未遂、预备、中止),通俗讲就是过失犯罪没有预备行为,有预备行为的犯罪不构成过失犯罪。
    • 如何预防过失犯罪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13
      制定严格的行业、企业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违者必究。 2 在刑法分则中对过失犯罪作出明确界定,便于适用。 3 提高业务过失犯罪的法定刑处罚,做到罪刑相适应。 4 加强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 5 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6 加强对过失犯罪的理论研究。
    • 犯罪预备和预备犯罪的区别到底是如何样的啊?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8-05
      犯罪预备和预备犯罪的区别如下! 1、概念不同: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而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2、处罚不同: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预备是着手实施前的阶段,而犯罪未遂则是已经着手实施,但是因为其他外界原因没得逞,比如想盗窃因为有人巡逻没偷成,比如想抢
    • 什么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怎样量刑,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湖南在线咨询 2023-10-23
      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犯罪预备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 对于预备犯,我国刑法规定,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