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仲裁时效中断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7-08 05:39:07
126 人看过
一、工伤赔偿仲裁时效中断吗
合同纠纷的起诉时限是三年哦,从你知道自己被侵权还有责任人的那一天开始算起。
如果过了二十年再去告状,法院就不管啦!不过要是有什么特别情况的话,法院还是会考虑你的请求批准延长的。
记住哈,假如你们约好了拖延还款时间,那就得从最晚那笔钱还清的那天开始算诉讼时效哦。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五百九十四条
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四年。
二、工伤赔偿仲裁受理吗
关于工伤补偿争议的处理,通常可透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进行有效解决。
当遭遇工伤的员工和雇主对于工伤赔偿事宜产生矛盾纠纷之际,员工有权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相关仲裁申请。
在此过程中,仲裁程序的设计宗旨在于借助调解或者裁决的手段来化解双方存在的争议点,并确保工伤员工的合理权益得以充分保障。
仲裁裁决具备着法律约束力,各方均应严格遵守执行。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关于工伤劳动仲裁时效,这些情况导致仲裁时效中断
435人看过
-
工伤仲裁什么是赔偿时效
53人看过
-
赔偿工伤待遇有仲裁时效限制吗?
486人看过
-
仲裁时效中断及后果有哪些
1、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482人看过
-
职工入狱的劳动仲裁时效中断
369人看过
-
工伤认定可以中断仲裁时效吗,相关法律规定
227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工伤仲裁成功后可以中断申请时效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2-12-09申请工伤认定不能中断仲裁时效,但能导致仲裁时效中止。诉讼时效中断是诉讼时效归零,重新开始。诉讼时效中止是停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继续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
-
2022年申请工伤认定能否中断仲裁时效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15申请工伤认定不能中断仲裁时效,但能导致仲裁时效中止。诉讼时效中断是诉讼时效归零,重新开始。诉讼时效中止是停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继续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
-
何时劳动仲裁时效会中断,何时劳动仲裁时效会中止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121、当事人能够证明在申请仲裁期间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申请仲裁期间中断: (一)一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申请调解等方式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的; (二)一方当事人通过向有关部门投诉,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支付令等方式请求权利救济的; (三)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的。 申请仲裁期间中断的,从对方当事人明确拒绝履行义务,或者有关部门作出处理决定或明确表示不予处理时起,申
-
可以中断劳动仲裁的时效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3-05-08劳动仲裁是有中断的情形的: (一)一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申请调解等方式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的; (二)一方当事人通过向有关部门投诉,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支付令等方式请求权利救济的; (三)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的。 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
-
工伤仲裁需要赔偿多少时效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18问题1时效是一年。问题2如果因劳动能力鉴定后的工伤待遇问题发生的争议,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之日起计算申诉时效。知道或应当知道时效,应当从有证据表明本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计算。参见法律:2008年5月1日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