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自治原则与民事主体平等原则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6 21:13:19 189 人看过

一、意思自治原则与民事主体平等原则

所谓民事主体平等原则,指在民事活动中一切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它强调主体资格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应遵循同一种法律规则。平等原则的含义是,参加民事活动的当事人,无论是自然人法人,无论其所有制性质,无论其经济实力强弱,其在法律上的地位一律平等,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同时法律也给双方提供平等的法律保护。

所谓意思自治原则,也成为合同自由原则,指参加民事活动的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完全的自由,按照自己的自由意思决定地缔结合同关系,为自己设定权利或对他人承担义务,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二、意思自治原则的具体表现

所谓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合同由双方当事人共同选择的国家的国内立法作为合同的准据法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换言之,即是以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所共同选用的法律作为合同的准据法。涉外合同首先适用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律,只有在当事人既无明示的选择又无默示的合意时,才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最真实联系的法律。这一原则是16世纪法国学者杜摩兰首先提出来的。到了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私法自治”和“契约自由”原则得到确立,民法典律适用上的当事人意思自治也逐渐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可以说,19世纪以后,在民法典律适用领域,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

三、什么是意思自治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可依自己的自由意志从事民事活动。意思自治包含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己责任等基本内容。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事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准则。

民事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中的基本原则,有了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就可以在不违反相关法规的情形下,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选择法律原则。

赋予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广泛的自由。当事人有权依法从事某种民事活动和不从事某种民事活动。当事人有权选择其行为的内容和相对人。民事主体有权选择其行为的方式、有权选择补救方式。

允许当事人通过法律行为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允许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法律关系时,通过自己的意志产生、变更和消灭民事法律关系。

确立了先下机关干预与民事主体的行为自由的合理界限。根据意思自治原则,法无明文禁止即为自由。也就是说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国家就不得对其进行干预。行政机关也不得限制和干预民事主体依据民事基本法律享有的财产自由和人身自由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4日 20:1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人身自由相关文章
  • 意思自治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有哪些
    一、民事立法对意思自治的规定体现在许多方面:1、可以提供选择的机会,增加自由选择的功效,即用共同规则的形式,预先为民事者设定可供选择的行为模式,以规范民事者的自由民事为;2、为民事者自由意志的外化,排除人为的不正当障碍,以保证民事行为的自由开展;3、把自由上升为受国家强制力保护的客体;4、在具体民事活动中,法律保护民事者可以自由的选择合作伙伴、合作形式、合作内容等。二、意思自治还表现在民法领域的各个方面:1、在所有权领域,则表现为所有人得依法任意处分其财产;2、在契约领域,则表现为契约内容、契约形式、契约对象等方面之充分选择自由;3、在婚姻家庭继承领域,则表现为结婚自由、离婚自由、遗嘱自由等;4、在民事责任领域,则表现为自己责任,即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责任自己独立承担。5、意思自治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合同领域,表现为合同自由。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又称私法自治原则,指私人相互间的法
    2023-04-13
    202人看过
  • 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异同
    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都是指当事人选择合同准据法的规定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对意思自治原则的补充而起辅助作用。但二者选择合同准据法在限制上是有区别的:(1)意思自治原则一般由当事人自由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当事人末明确选择合同准据法而由法院根据此合同有关国家的密切程序来决定适用该合同的法律的原则。(2)意思朗台原则规定当事人选择有关国家分为有限意识自治和无限意思自治原则。前者当事人只能在规定的几个国家中选择一法律或者只能选择与当事人或契约有联系的国家法律;后者是当事人可以任选一法律。(3)意思自治原则在选择主体上不适用强者一方所选择的法律;最密切联系原则则是以最密切联系因素确定合同的准据法。
    2023-06-08
    90人看过
  • 民法平等原则的内容以及民法平等原则的含义
    一、民法平等原则的内容民法平等原则的内容包括三方面:1.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在法律上,合同当事人是平等主体,没有高低、从属之分,不存在命令者与被命令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这意味着不论所有制性质,也不问单位大小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其地位都是平等的。2.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对等。所谓“对等”,是指享有权利,同时就应承担义务,而且,彼此的权利、义务是相应的。这要求当事人所取得财产、劳务或工作成果与其履行的义务大体相当;要求一方不得无偿占有另一方的财产,侵犯他人权益;要求禁止平调和无偿调拨。3.合同当事人必须就合同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合同才能成立。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是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充分表达各自意见,并就合同条款取得一致后达成的协议。二、民法平等原则的含义民法平等原则的含义有两层,一层含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一层含义是平等保护所有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
    2023-04-14
    63人看过
  • 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以及平等原则和公平原则的区别
    一、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三方面内容:1.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这意味着不论所有制性质,也不问单位大小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其地位都是平等的。2.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对等。3.合同当事人必须就合同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合同才能成立。二、平等原则和公平原则的区别平等原则和公平原则最大的不同是平等指的是资格,公平指的是程序和结果。具体如下:1.平等原则是指在法律关系中,各权利主体的权利义务都相同,没有特权。公平原则是指双方的法律结果与双方的行为是相匹配的。2.平等原则和公平原则是两个不同的指标方针,平等原则是指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所有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双方,在民事活动中的行为均应遵循这样的原则。3.公平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2023-04-14
    188人看过
  • 平等原则在民事诉讼主体之间的运用主要有
    一、平等原则在民事诉讼主体之间的运用主要有平等原则在民事诉讼主体之间的运用分为三类:1.是双方当事人共同享有并能行使的权利。比如委托代理、申请回避、收集提供的证据、申请财产保全、在法庭提供新证据、要求重新调查、提起上诉、申请再审或执行等;2.是虽为当事人双方享有,但需由双方当事人共同行使才能产生法律后果的诉讼权利包括请求调解、自行和解、质证;3.是一方当事人专有的诉讼权利,包括放弃、变更诉讼请求、撤诉,而承认、反驳诉讼请求和反诉则专为被告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8条规定:“当事人有平等的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二、我国继承权的平等原则有哪些内容我国继承权的平等原则有如下内容:1.男女平等,男女所享有的继承权地位是平等的。在继承人的范围和法定继承的顺序的确定上,男女平等。适用于父系亲等的,同样适用于母系亲等。2.非
    2023-07-11
    477人看过
  • 公平原则与平等原则的适用范围有何不同
    一、公平原则与平等原则的适用范围有何不同平等原则和公平原则最大的不同是平等指的是资格,公平指的是程序和结果。具体如下:1.平等原则是指在法律关系中,各权利主体的权利义务都相同,没有特权。公平原则是指双方的法律结果与双方的行为是相匹配的。2.平等原则和公平原则是两个不同的指标方针,平等原则是指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所有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双方,在民事活动中的行为均应遵循这样的原则,中国民法的平等原则是当今商品经济规律的属性,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3.公平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公平原则强调在市场经济中,对任何经营者都只能以市场交易规则为准则,享受公平合理的对待,既不享有任何特权,也不履行任何不公平的
    2023-10-18
    496人看过
  • 论本能意思自治原则的确立
    一位年轻的孕妇死了,一尸二命,很悲凉,社会在热切地关注,我不想多说。其实,制度很完备,似乎也很公允,但手术同意书签字制度存在严重的理性暇眦。法律和制度的正当性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形式正当,也称权力正当或暴力正当,指由有权机关订立或确认而具有的法律制度形式。另一方面是理性正当,即法律制度的内在合理性,或称法律制度所包含的社会优势理念——善。就本案而言,手术同意书签字制度存在内在合理性方面的缺陷。所谓手术同意书签字制度,有两方面的权利,一方面是患者的知情权,另一方面是医院方的免责权。换一个角度,则是院方的告知义务的送达和免责权的实现。从形式上看,国家法律确定了这种制度,它是正当的。但这一制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一,与意思自治原则的冲突。民法是权本法,一切民事法律关系,都依主体的意思而发生,变更和消灭,把签字权交给主体的亲属即法定代理人原本通常是符合理性的,但是,主体——被代理人和法定代
    2023-06-08
    230人看过
  • 合同的平等原则是什么意思,合同履行原则有哪些
    一、合同的平等原则是什么意思合同的平等原则的意思是指地位平等的合同当事人,在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思表示的前提下订立合同的原则。这一原则包括三方面内容:1.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不论所有制性质,也不问单位大小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其地位都是平等的。2.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对等。当事人所取得财产、劳务或工作成果与其履行的义务大体相当;要求一方不得无偿占有另一方的财产,侵犯他人权益;要求禁止平调和无偿调拨。3.合同当事人必须就合同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合同才能成立。任何一方都不得凌驾于另一方之上,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更不得以强迫命令、胁迫等手段签订合同。二、合同履行原则有哪些合同履行原则有:1.实际履行原则;2.诚实信用原则;3.适当履行原则;4.协作履行原则;5.经济合理原则。合同履行的原则,是指法律规定的所有种类合同的当事人在履行合同的整个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一般准则。根据《民法典》
    2023-05-06
    89人看过
  • 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平等原则和辩论原则关系是?
    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平等原则和辩论原则关系是什么?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行政诉讼法基本原则是指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贯穿于行政诉讼的主要过程,对行政诉讼活动起支配作用的基本行为准则。行政诉讼法基本原则对行政诉讼活动有拘束力。无论是人民法院还是诉讼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都要遵循。行政诉讼法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原则:(一)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1、行政审判权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2、就具体案件的审判来说,各人民法院的审判权独立。3、审判人员独立。(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1、以事实为根据要求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作出裁判之前将相关的事实调查清楚。2、以法律为准绳要求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不管是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判断还是作裁定或决定,均应依法进
    2023-04-19
    60人看过
  • 法律行为与意思自治原则的相互联系
    一、法律行为与意思自治原则的相互联系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的基石,其在民法体系中的体现多种多样。1.在民事立法层面,意思自治原则确保个体能够在国家预设的规范下自由决定行为模式,这不仅赋予了民事者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也加强了其选择的有效性。例如,法律会排除不正当障碍,以保障个体行为的自由进行。2.意思自治原则还把个体的自由意志上升为受国家保护的权利,确保在具体民事活动中,如选择合作伙伴、合作形式和内容等方面,个体的自由不受侵犯。二、意思自治在民法各领域的表现意思自治原则在民法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1.在所有权领域,它保障了财产所有者依法处分其财产的自由;2.在契约领域,体现为契约内容、形式、对象的选择自由;3.在婚姻家庭及继承领域,表现为婚姻和离婚的自由,以及制定遗嘱的权利;4.在民事责任方面,则强调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5.特别是在合同领域,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尤为重要,它确立了合同自由的基
    2024-01-15
    112人看过
  • 意思自治原则的概念及其含义
    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又称私法自治原则,指私人相互间的法律关系应取决于个人之自由意思。只要不违反法律之根本精神,个人之法律关系均可依其自己的意思,自由创设。意思自治原则强调尊重个人意思自由,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有权依自己的真实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不受其他任何主客观因素的干涉。更进一步的是,法国学者卡尔波尼埃对意思自治原则作了充分的阐述。意思自治是一种法哲学的理论,即人的意志可以依其自身的法则去创设自己的权利义务,当事人的意志不仅是权利义务的渊源,而且是其发生根据。传统民法上的法律行为是与事实行为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事实行为属非意思表示行为,而法律行为则是指民事主体以一定的意思表示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法律行为者,乃以发生私法上效果之意思表示为要素之一种法律事实也。”可见民事法律行为以当事人有意思表示为其必不可少的要素。从民事检察监督的角度出发,意思自治原则在民事领域包含两层含义:处分
    2023-08-16
    339人看过
  • 意思自治原则可以适用于什么
    一、意思自治原则可以适用于什么意思自治原则在涉外合同之债法律适用中占据首要地位,其核心在于尊重合同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体现“自愿”和“契约自由”的原则。1.这一原则允许合同当事人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自主决定合同的各项条款和权利义务关系。2.通过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可以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增强合同关系的确定性和稳定性。3.该原则也有助于快速解决因合同产生的争议,促进国际贸易和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二、意思自治原则适用时间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时间主要涉及到合同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时间点。1.根据该原则,当事人既可以在订立合同时选择适用的法律,也可以在订立合同之后,甚至在争议发生后重新选择法律。2.这种灵活性使得当事人能够根据合同履行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适时调整适用的法律,确保合同关系的稳定和公平。3.虽然多数国家允许当事人在订立合同后重新选择法律,但这一选择仍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限制。例如,
    2024-07-08
    417人看过
  • 意思自治原则有什么适用范围
    一、意思自治原则有什么适用范围第一,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法律的时间。所谓的协议选择法律的时间就是指当事人在什么时候选择法律的问题,它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关于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时间,一般认为,既可以在订立合同的当时,也可以在订立合同之后。目前,多数国家允许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后重新选择一个法律而改变原来的选择。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之后选择法律的时间有:(一)是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后选择合同准据法,包括合同订立后争议发生前,以及合同争议发生后;(二)是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后,对订立时所选择的法律,通过协议将其变更。在这个时间点内,只要合同当事人自愿协议选择的法律,都不违反法律规定,都是允许的。第二,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法律的方式。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方式有两种,即明示选择和默示选择。明示选择是指当事人通过语言文字明确表达出来的选择法律的意图;默示选择是指通过合同的具体情况而表示出来的可以表明当事人
    2023-05-06
    234人看过
  • 意思自治原则在适用中的问题
    一、意思自治原则在适用中的问题2010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意思自治原则适用领域得到大幅扩张豑。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适用若干问题解释(一)》,该解释对意思自治原则的相关问题予以明确。这里将结合法律适用法及其司法解释,对涉外法律中意思自治原则适用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简要的法律梳理和分析。二、意思自治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意思自治的核心是当事人的自治,是自由实现的主要法律形式。民事立法对意思自治的规定体现在许多方面:一是可以提供选择的机会,增加自由选择的功效,即用共同规则的形式,预先为民事者设定可供选择的行为模式,以规范民事者的自由民事为;二是为民事者自由意志的外化,排除人为的不正当障碍,以保证民事行为的自由开展;三是把自由上升为受国家强制力保护的客体;四是在具体民事活动中,法律保护民事者可以自由的选择合作伙伴、合作形式、合作内容等。同时,意思自治还表现在
    2023-05-06
    447人看过
换一批
#公民基本权利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有独立行为而不受他人干涉,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剥夺、限制自由及非法搜查身体的自由权利。 人身自由的具体内容: 1、法律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 更多>

    #人身自由
    相关咨询
    • 对等原则与同等原则
      广东在线咨询 2021-03-20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条第1款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这一规定表明,我国法律对在人民法院进行民事诉讼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赋予他们同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这就是同等原则。也就是说,我国民事诉讼法给予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的,是与中华人民共
    •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什么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18
      当事人意思自治是国际私法上的当事人意思自治,指依合同当事人的自主意志确定合同所适用的法律。 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选择了支配他们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法院就应当以他们选择的法律作为合同准据法。
    • 民法的基本原则中的意思自治原则怎么举个例子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30
      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不违反国家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有权依自己的意愿从事民事活动。当事人从事民事活动必须自主自愿,任何民事主体都不能借助于经济优势或行政权力强迫他人进行某种行为或不进行某种行为。这一原则的具体内容为:第一,民法在规范民事主体的行为方面,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第二,民事主体根据自己的意愿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他人不得非法干预。第三,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实施民事行为由当事人自愿协商。
    • 什么是公平原则?民法中的公平原则是什么意思?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3-09
      公平原则要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要秉持公平理念,公正、平允、合理地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公平原则体现了民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对规范民事主体的行为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平原则首先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按照公平观念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特别是对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要求一方的权利和义务应当相适应,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应当对等,不能一方承担义务另一方只享有权利,也
    • 平等原则规定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6
      平等原则是指地位平等的合同当事人,在权利义务对等的基础上,经充分协商达成一致,以实现互利互惠的经济利益目的的原则。这一原则包括三方面内容: 1.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在法律上,合同当事人是平等主体,没有高低、从属之分,不存在命令者与被命令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这意味着不论所有制性质,也不问单位大小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其地位都是平等的。 2.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对等。所谓“对等”,是指享有权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