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占有的目的的确定方法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1:21:39 173 人看过

有关司法解释曾列出四种非法占有情形:携带集资款逃跑的;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使用集资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具有其他欺诈行为,拒不返还集资款,或者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除此之外,我们认为,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当认定行为人有非法占有目的:

1.没有实体经营项目或计划,以支付高额利息回扣介绍费等方式非法集资,致使集资款大量流失、无法返还的;

2.虽有实体经营项目或计划,但明知无盈利可能,仍以此为幌子非法集资,并造成集资款大量流、无法返还的;

3.无实际经营能力,擅自将集资款用于高风险经营活动,造成重大损失,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4.明知无还款能力,仍随意支解、处分集资款,致使集资款大量流失、无法返还的;

5.严重资不抵债情况下非法集资,将集资款用于还债,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6.转移、隐匿集资款的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1日 21:4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占有相关文章
  • 盗窃罪非法占有目的司法解释
    非法占有是指没有法律根据的占用如侵占、哄抢、私分、截留、回扣、贪污、受贿、骗取而占有公私财产等。以上四点必须同时具备才可以认定。在《刑法》规定的侵犯财产罪中,大部分犯罪是以非法占有作为犯罪的主观故意的:如盗窃、抢劫、抢夺、诈骗等。本章规定的12个罪名中有8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022-02-06
    203人看过
  • 挪用公款罪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吗
    一、挪用公款罪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吗首先,两种罪名所涉及的犯罪性质存在显著差异。挪用公款罪侵犯了公共财产的使用权以及占有权;而贪污罪则损害的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本身。其次,两者针对的犯罪对象也各不相同。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公款及特定类型的公物;然而,贪污罪的犯罪对象则涵盖了所有的公共财物。再者,从行为内容来看,两种罪行也存在明显区别。具体表现为行为人是否采用欺骗手段,使得自身对公款的实际占有情况在财务记录中无法被察觉。此外,两种罪名的实施主体范围也有所不同。挪用公款罪的实施主体主要为国家工作人员;而贪污罪的实施主体除了国家工作人员之外,还包括那些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最后,从主观目的角度来看,两种罪行也存在本质区别。挪用公款罪的犯罪目的在于非法获取公款的使用权;而贪污罪的犯罪目的则是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
    2024-03-30
    202人看过
  •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就一定犯罪吗
    如何理解刑法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直接关系到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以下主要以盗窃罪为例进行说明犯罪构成要件具有两个方面的机能:一是划分罪与非罪的机能;二是划分此罪与彼罪的机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同样具有这两个方面的机能。一方面,由于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所以,盗用行为不成立盗窃罪。例如,只是擅自将他人的自行车骑走一会然后又返还的,属于盗用行为;因为没有非法占有目的,所以不成立盗窃罪。另一方面,由于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所以,单纯毁坏财物的行为,也不成立盗窃罪。例如,行为人从位于八层的被害人家里搬出电脑,然后从七层的楼梯口摔至楼下,导致电脑毁坏。如果行为人以非法占有目的将电脑搬出,只是因为碰到被害人或者出于其他原因将电脑摔至楼下的,仍然成立盗窃罪;如果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仅仅出于单纯毁坏的故意而实施上述行为,则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非法占有的目的中的“占有”(与作为侵犯财产罪客体
    2023-05-03
    293人看过
  • 职务侵占罪必须有非法占有目的吗
    构成职务侵占罪的,需要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即可构成职务侵占罪。一、职务侵占罪四个构成要件是什么职务侵占罪的四个构成要件是: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二、职务侵占罪共犯和从犯如何判罚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而且是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侵占案件共犯的认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以贪污罪共犯论处。2、是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
    2023-06-24
    110人看过
  • 没有非法占有为目的算盗窃吗
    一、没有非法占有为目的算盗窃吗若行为人的行为并非出于对财物的实际控制和支配的意图,则不能被认定为盗窃犯罪。这也是构成盗窃罪的一个必要而非充分的主观要素,其余的要件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具体而言,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为人需满足特定的主体条件,即成为一般主体。其次,在主观层面上,行为人必须具备直接故意的心理状态,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明确意图。接着,在客体方面,盗窃罪所侵犯的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既包括有形的物质财富,也涵盖无形的财产权益。最后,在客观方面,行为人需要实施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这里的“窃取”是指违背被害人的意愿,将原本属于他人所有的财物转移至自身或者第三方(包括单位)手中进行控制和支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涉及到数额较大,或者存在多次盗窃、入室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等恶劣情形,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有
    2024-07-22
    431人看过
  • 怎么认定非法占有为目
    法律综合知识
    一、怎么认定非法占有为目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简而言之,是指行为人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还的行为。在刑法上,认定这一目的涉及对行为人主观心态的深入分析。1.我们需要明确刑法意义上的非法占有。这并非简单的物理占有,而是指行为人通过非法手段,将不属于自己所有的财物置于自己的实际控制之下。这种控制必须是直接的、现实的,而非间接的、想象的。这种占有行为必须是非法的,既包括取得财物的行为非法,也包括占有财物的行为没有合法依据。2.非法占有目的的明确性也是认定的重要因素。侵犯财产类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这种目的在司法实践中是明确的,即使犯罪动机不同,但行为的实质还是将不属于自己所有的公私财产非法占为已有。3.我们还需要考虑非法占有财物行为应受刑罚惩罚性。只有当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数额达到法律规定的数额标准时,
    2024-07-18
    122人看过
  • 怎样确定是非法占有
    一、怎样确定是非法占有确定非法占有就是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在处理案件时,应当根据其是否是刑法所规定的具体行为,并综合考虑事前、事中、事后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作出判断。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约能力。行为人的履约能力可分为完全履行能力、部分履约能力和无履约能力三种情形,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加以认定:1、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2、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只履行一部分,如果其不完全履行的目的旨在毁约或避免自身损失或由不可避免的客观原因造成,应认定为民事欺诈行为;如果其部分履行意在诱使相对人继续履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3、有部分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4、有部分履约能力,同时亦有积极的履约行
    2023-05-03
    86人看过
  •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恶意透支的后果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第一款规定的条件下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
    2023-06-05
    97人看过
  •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都构成犯罪么?
    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是没有实施犯罪行为的,不会构成犯罪。但是若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侵占、盗窃、抢夺、抢劫行为,且达到一定数额标准的,可能就会犯侵占罪、盗窃罪、抢夺罪、抢劫罪。一、什么是故意杀人罪和抢劫杀人界限1、在抢劫过程中,使用暴力或者其它方法致人死亡的,不按故意杀人罪论处,也不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合并论处,应以抢劫罪定罪处刑。2、如果出于复仇或者其它个人目的而杀死被害人后,遂乘机将其财物拿走的,不以能抢劫罪论处。因为行为人所实施的者杀人不是作为取得财物的直接手段,而是为了复仇或者出于其它个人目的,非法占有财物的意图是在杀人之后才产生的,所以构成两个独立的犯罪,即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3、在抢劫行为完成之后,行为人出于灭口或者其它目的而杀死被害人的,应定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按数罪并罚原则处理。4、抢劫杀人与图财杀人的区别。其主要区别是:抢劫杀人是行为人用杀人手段当场取
    2023-06-27
    445人看过
  • 对盗窃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质疑
    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盗窃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这似乎已成了一条不成文的法律。著名刑法学者殴阳涛教授也认为“盗窃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据为己有或转移给第三人占有为目的。所谓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盗窃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结果,并且希望把他人的财物非法据为己有转移给第三人占有的结果发生。”由此可见,盗窃罪是“目的犯”,它在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并且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笔者认为,构成盗窃罪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观点,既不利于惩罚犯罪,同时又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值得商榷。第一,在我国刑法条文中,并没有规定盗窃罪在主观方面必须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可见,盗窃罪条中,罪状是属简单罪状,只指出了罪名,而没有规定盗窃罪的主观方面,更没有
    2023-06-11
    98人看过
  • 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八种情形是什么?
    非法占有为目的八种情形:(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二)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三)携带集资款逃匿的;(四)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五)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六)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七)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八)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诈骗罪的确认行为人是否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践中判断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1、行为人事前有无归还能力,如行为人的资产负债情况等;2、行为人事中有无积极归还或者消极不归还行为或者表现;3、行为人事后处分财物及对他人财产损失的态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本解释第二条
    2023-07-22
    228人看过
  • 如何理解非法占有目的盗窃罪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4-04-19
    223人看过
  • 盗伐林木罪是否有非法占有目的
    我国的林木有一些是属于国家公有资源,是不允许私人进行大量的伐木。如果构成非法占有目的,私自砍伐国家的或者私人的林木,构成一定标准以后,国家会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来进行具体的量刑。一、盗伐林木罪的犯罪构成是什么(一)客体要件: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活动和林木的所有权。2、犯罪的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的森林及其他林木,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等。不属于《森林法》调整范围的个人房前屋后种植的零星树木,不属于本罪的犯罪对象。个人承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承包后种植的树木归承包个人所有,但这些林木已构成国家林业资源的组成部分,这些林木同样可作为盗伐林木罪的犯罪对象。此外,被盗伐的林木,必须是正在生长着,如果将他人已经砍伐下来的树木偷走,应以盗窃罪定。(二)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护森林法规,盗伐国家、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森林及其他
    2023-04-01
    105人看过
  • 确定贷款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的意图
    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贷款诈骗罪非法占有为目的是什么1、贷款诈骗罪中,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犯罪分子有以下行为的,一般可以认定为贷款诈骗罪非法占有为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
    2023-07-03
    404人看过
换一批
#物权
北京
律师推荐
    #物权 知识导航
    展开
    #占有
    词条

    占有指占有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实际控制。占有人可以是依法有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如根据租赁合同在租期内占有对方交付的租赁物。 占有人也可能是无权占有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如借他人的物品,过期不还。占有人不知道自己是无权占有的,为善意占有;明... 更多>

    #占有
    相关咨询
    • 诈骗罪是以什么方式确定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
      河北在线咨询 2023-11-06
      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是指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
    • 法律对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方式有哪些?
      四川在线咨询 2023-10-08
      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1、主观上存在犯罪故意,企图通过危害行为达到对财物实际非法控制的目的; 2、客观上已经处于对财物实际非法控制的状态,行为人能够支配处理财物。
    • 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有哪些情形属于非法占有为目的的非法占有为目的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1-22
      判断是不是非法集资,则要看是否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二)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三)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四)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五)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 (六)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
    • 如何认定抢劫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与非法占有目的分别指什么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04
      一、非法占有目的的含义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犯罪,但抢劫罪往往伴随暴力和威胁,所以在日本刑法中被称之为强盗罪。我国《刑法》将抢劫罪归入侵犯财产犯罪中。因此,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上均认为,构成抢劫罪要求被告人有非法占有财物之目的,如果不具备非法占有之目的,不能认定为抢劫罪。可以说,抢劫罪也属于目的犯之一。刑法上的目的犯,是指以特定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其中的特定目的,不是指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而是指
    • 盗窃罪非法占有目的? ? ?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1-04
      非法占有是指没有法律依据的占有,如占有、抢劫、私人分割、拦截、回扣、腐败、贿赂、欺诈等。上述四点必须同时确定。在刑法规定的侵犯财产罪中,大多数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主观意图的:如盗窃、抢劫、抢劫、欺诈等。本章规定的12项指控中有8项是非法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