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相让员工离职怎么申请劳动仲裁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28 22:25:49
218 人看过
一、变相让员工离职怎么申请劳动仲裁
离职了也还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滴~不过申请仲裁得在仲裁时效范围内进行才行。
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就是一年,也就是说离职之后一年内都还有机会申请维权呢。
仲裁时效是从大家发现或应该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那一天开始算起的。
那么,离职后别忘了把离职证明保管好!这可是你曾经在这家公司工作过的有力证据,拿着它就可以直接去劳动局申请仲裁,而且仲裁是完全免费哒,不用花费一分钱!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二、被员工劳动仲裁了怎么办
如果你的公司遇到员工要去告你们,这时候你得怎么办呢?其实也不难,就是下面这四个步骤:
1.首先呢,你可以跟员工坐下来好好聊聊天,尽量想办法把问题解决了,大家都满意嘛;
2.如果你们没法自己沟通好,那就去找找本地负责这方面的劳动局,他们会帮你们调解一下;
3.如果最后还是不能和平解决,那就只能按程序来,上劳动仲裁委员会那里去打官司,但是这个时候你得积极点,老老实实交答辩状,还得去法庭听证哟;
4.如果在仲裁过程中你们觉得结果不公平,那你们还有一次机会,就是可以去当地法院上诉,让法院重新审理一遍!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劳动仲裁:员工如何应对变相裁员?
263人看过
-
公司禁止员工离职,员工能否申请劳动仲裁?
155人看过
-
签字离职后,员工有权申请劳动仲裁吗
89人看过
-
那公司变相裁员呢?你能向劳动局申请仲裁吗
232人看过
-
公司变相裁员怎么办,可以请求劳动局仲裁吗
386人看过
-
离职员工恶意劳动仲裁
354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公司变相裁员调离工作岗位能否申请劳动仲裁山西在线咨询 2024-08-27公司调整岗位不合法的,可以申请仲裁。虽然工作内容属于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变更岗位一般应当协商一致,但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 (二)项和各地司法实践。以下两种情形,公司调整工亡,劳动者应当服从: 一、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 二、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岗位,确属生产经营工作需要,不具有侮辱性和惩罚性,劳动条件不降低的,不违反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
-
劳动仲裁能让员工申请遗失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05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用人单位仅仅以劳动合同遗失为由答辩,劳动仲裁员是不会采纳该用人单位的答辩意见的。谁主张谁举证,用人单位对于劳动合同的存在未提供充分证据,是不会被采信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劳动合同法》
-
劳动仲裁能不能让员工自动离职河北在线咨询 2022-04-191、申请劳动仲裁期间,员工可以离职,劳动仲裁跟员工是否在职无关,只要仲裁有效的时限内提出劳动仲裁就可以的。 2、《劳动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
-
劳动者非正常离职有工资吗,如何申请劳动仲裁,怎么申请劳动仲裁宁夏在线咨询 2022-04-16劳动者非正常离职是有工资的,但是如果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因为劳动者的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损失的,用人单位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劳动者赔偿一定损失的。如何申请劳动仲裁: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北京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2、提交材料后,5
-
如何在劳动仲裁中让员工离职安徽在线咨询 2023-07-22申请劳动仲裁可以不办离职。 1、申请劳动仲裁期间,员工可以离职,劳动仲裁跟员工是否在职无关,只要仲裁有效的时限内提出劳动仲裁就可以的。 2、《劳动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