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某在某市某服装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工作,聘任协议到期后,相继在公司工作了一个月,公司亦付其相应工资,但之后公司停止其工作并停发工资,双方因支付工资及经济补偿金的问题发生纠纷。
调查核实情况:甲某自2000年1月到该公司工作,双方签有终止日期为2000年12月31日止的聘任协议书,该协议书约定甲某月工资2000元。该协议到期后,双方没有续签协议,但甲某仍在该公司工作,公司亦向甲某支付了2001年1月的工资。2001年2月,公司负责人表示让甲某放假。随后停止甲某的工作及停发工资。甲某在该公司工作期间,公司未给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处理结果:仲裁认为双方在2001年1月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故该公司解除与甲某的劳动关系后,应按规定支付两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及额外经济补偿金,隧裁决由该公司按每月2000年的标准一次性支付甲某(应由企业承担的部分)养老保险费4940元,大病统筹1560元,失业保险费390元,共计6890元,由甲某到朝阳职介所自行办理;公司一次性支付甲某经济补偿金4000元,额外经济补偿金2000元共计6000元。朝阳法院认为该公司未明确与甲某解除劳动关系,故判决:
第一:某市某服装服饰有限责任公司于判决生效后30日内为甲某办理2000年一月至2001年10月期间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大病统筹手续。甲某负担应由个人支付的金额。
第二:维持北某市某服装服饰有限责任公司不支付甲某经济补偿金和额外经济补偿金的决定。
二审法院认为,在双方聘任协议期满后,甲某仍在该公司工作,双方继续存在劳动关系,但2001年2月该公司负责人让其放假,随后停止其工作并停发其工资,应视为该公司解除了与甲某的劳动关系,故判决:
一、撤销某市朝阳区人民法院(2001)朝民初字第07362号民事判决书第二项。
二、变更某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本案判决书第一项为:某市某服装服饰有限责任公司于本案判决生效后30日为甲某办理2000年1月至2001年1月期间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大病医疗社会统筹手续。甲某负担由个人支付的金额。
三、某市某服装服饰有限责任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30日内向甲某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及额外经济补偿金共计6000元。
「案情分析」
某当事人和某公司的劳动纠纷案件当中,某当事人是在双方劳动合同履行完毕之后,在某公司继续工作了一个月,其中双方的劳动关系是怎样的,合同是否是新一轮的劳动合同,是否应当给予某当事人经济补偿则是有关人员讨论的问题。按照某当事人的要求,某公司应当给其支付经济补偿金和额外经济补偿金,另外,由单位将应缴纳的保险金补齐并交由其自己办理。劳动仲裁部门,一、二审人民法院都认为单位应当将某当事人工作期间未缴纳的保险金补齐,但是仲裁部门支持春的观点由其自行办理,我认为缺法法律依据,同意一、二审法院的判决,应由用人单位为其办理。除此之外,我认为劳动仲裁部门、一、二审人民法院对于经济补偿金方面的裁决、判决值得商确。
仲裁认为双方在2001年1月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某公司解除与此同时某当事人的劳动关系后,应按规定支付两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及额外经济补偿金,遂裁决某公司一次性支付某当事人经济补偿金4000元,额外经济补偿金2000元,共计6000元。
一审法院认为某公司未明确与某当事人解除劳动关系,故判决:维持北京市某服装服饰有限责任服装服饰有限责任公司不支付春经济补偿金和额外经济补偿金的决定。
二审法院认为在双方聘任协议期满后,某当事人仍在某公司工作,双方继续存在劳动关系,但2001年2月某公司负责人让其放假,随后停止其工作并停发其工资,应视为某公司解除了与春的劳动关系,遂判决:北京市某服装服饰有限责任服装服饰有限责任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向某当事人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及额外经济补偿金共计六千元。
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届满后,劳动者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而发生劳动争议的处理办法,劳动法及相关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只是把这种情况看做是实际存在的劳动关系,对于补偿金、违约金等方面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能不能视为新一轮的劳动合同,其说法不一。只是2001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65次会议通过了一个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对于这个司法解释关于这些问题也很不明确。它只是把这种继续工作的情况确定为原用人单位的一种默视,但是规定双方是以原条件在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但是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并没有明确;特别是后面规定的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又是对前一部分的一种否定。因为只要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法院就予以支持,这说明不管哪一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都会被法院无条件的支持,所以就不存在经济补偿的问题,这与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中应当承担的经济补偿的规定相矛盾。
当然,我们必须注意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在这种有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情况下,再去要求用人单位给予经济补偿,就于情于法说不过去了。我认为,劳动合同届满之后,劳动者在没有续劳动合同情况下继续工作双方都有责任,不能只一味的强调由用人单位单方承担责任,所以,应该进一步完善和明确相应的法律规定,切实做到法律的公平和公正。
-
拒付报酬引发劳动争议
291人看过
-
关于变动工作岗位引发的劳动关系争议分析
387人看过
-
劳动关系不明确引起的工资纠纷
276人看过
-
“基本工资580元”引发劳动争议
384人看过
-
“商业佣金协议”引起的劳动争议和劳动报酬
377人看过
-
交通协管员猝死引发劳动争议劳动争议
221人看过
审判委员会是按照所谓“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各级法院内部设立的机构,它的职责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审判委员会审理案件的范围,主要是审理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拟判处被告人死刑... 更多>
-
因职工未完成工作任务而引发的劳动报酬争议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27[案情简介]李某于1996年4月1日受聘于某公司。当时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从工作安排及工资支付等方面证实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李某月工资为7000元,负责电脑编程工作。由于李某由公司安排为某毛织厂编制的一套企业管理网络软件未能达到客户使用要求,而未能投入使用,后由其他电脑员进行了修改。公司因此从1996年11月至1997年1月期间,共拖欠申诉人工资21000元。其理由是,李某没有完成工作任务。
-
如何处理因劳动报酬约定不明引发的劳动争议的情况?应该怎样解决?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05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提供劳动的回报,是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也是劳动者主要的合同权利。在订立劳动合同时,约定劳动报酬一定要明确、具体,包括明确劳动报酬的法律后果等相关内容。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对劳动报酬处理模糊,或者口头约定,因此常常引发劳动争议。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因劳动报酬约定不明而引发劳动争议的可以由以下几种方法加以解决: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重新协商。 2、适用集体合同的
-
民工索要劳动关系是不是劳动争议青海在线咨询 2021-11-16要求民工工资是劳动争议,拖欠农业工资的民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应当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申请仲裁,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当在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根据《劳动仲裁法》第二十九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山东在线咨询 2024-09-25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产生劳动争议怎么开具劳动关系证明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6-14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提供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书面劳动合同,如果没有签订过劳动合同,也可以通过存在事实用工关系的证明文件如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记录、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以及证人证言的证明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