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企业借贷行为的法律后果是,当事人因该借贷行为所得的财产要互相予以返还;不能返还的,要折价补偿。并且借贷过程中的过错方,要对自己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一、缔约过失责任的有什么法律后果
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后果如下:
1、返还财产,合同因缔约过失被法院依法确认无效或者撤销后,缔约过失方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全部返还给受损方,双方已支付财产的,由双方返还,剩余部分由缔约过失方返还;
2、折价补偿,合同确认无效或者撤销后,缔约过失方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已经毁损或者因情况变化不能返还或者不需要返还的,应当按照当时国家规定的价格或者市场价格对财产进行折价补偿,以弥补受损方遭受的损失,赔偿损失,当事人因缔约过失,无论是合同不成立、无效、变更或者撤销,只要给对方造成信任利益损失,都应当依法赔偿,以填补损失方的损失。
法律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3、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
二、民法典规定合同无效但已实际履行怎么处理
《民法典》规定合同无效但已经实际履行的处理方式是:行为人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一方有过错的,过错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
三、无效合同的责任如何划分
无效合同责任的划分:1、合同被依法宣告无效,给各方当事人造成的损失的,依据造成合同无效的过错比例划分赔偿责任;2、合同被宣布无效后,当事人应当返还因此而获得的财产,有过错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而受到的损失。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法律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国有企业代持民营企业股份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16人看过
-
无效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有哪些,无效行政行为的特征?
139人看过
-
破产无效行为有哪些法律后果
185人看过
-
什么是无效借贷行为?
459人看过
-
企业借款合同为什么无效
66人看过
-
企业的哪些借款行为是无效的
466人看过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的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而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并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缔约责任是一种民事责任,可以约定。缔约过失责任是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根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义务而致... 更多>
-
企业的哪些借款行为无效安徽在线咨询 2024-04-30企业的以下借款行为无效:1、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借款行为无效;2、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借款行为无效;3、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借款行为无效;4、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借款行为无效。
-
企业间的相互借贷,可能被认定为无效?企业间借贷行为效力如何认定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25企业间的相互借贷,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答: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因违背相关法律规定,有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第六十一条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供销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不得经营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
-
企业法人无力偿还金融借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09对于企业法人无力偿还金融借贷的,通常会依据申请人民法院破产重整。 《企业破产法》第二条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 企业法人有前款规定情形,或者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进行重整。 第七条债务人有本法第二条规定的情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 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
-
无效的借贷行为是什么?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7-04无效或部分无效的民间借贷行为有如下情形: 1、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2、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3、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4、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5、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的; 6、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
-
国有企业员工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台湾在线咨询 2024-11-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二十一条,试用期内,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需向劳动者说明理由。然而,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或称开除)以接受劳动者接受刑事处罚。另外,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时,用人单位可以继续在企业工作,而不会被解除劳动合同。